老话“不怕九十雨,就怕九十晴”九月初十,为啥怕晴天?谚语咋说

访枫评文化 2024-10-13 19:48:55

导读:老话“不怕九十雨,就怕九十晴”,农历九月初十,为啥怕晴天?谚语咋说的?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农历九月,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是秋冬之交,也是一年之中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最大的一个月。

除此之外,在农历九月,还有一个人尽皆知的日子,九月初九“重阳节”。

“重阳节”,源自古人的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时期农作物丰收后的祭祀活动,得名于《易经》中的“阳 爻为九”。

农历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而“九”又为老阳,是阳极之数,两九相重,两阳相合,故谓之“重阳”。

而“九九”又与“久久”同音,寓意着长长久久,有着和谐安康、幸福美满之意。因此,古人认为农历九月初九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人们有饮宴祈寿之俗。

那么,你知道“重阳节”后的第二天,农历九月初十是什么日子吗?老话说:“不怕九十雨,就怕九十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俗话说:“春耕冬藏,夏耘秋获”。我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大多都与生活和时令节气有关,重阳节自然也不例外。

农历九月初十,在古代被叫做“小重阳”。诗仙李白曾在这天写下了“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在这天,人们除了依然会去登高赏菊外,还要喝菊花酒来庆祝。菊花酒,味道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那么,老话说:“不怕九十雨,就怕九十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农历九月初十,为啥要怕晴天呢?一起来看看,古人的谚语都是怎么说?如今还准确不准确!

谚语:九月初十晴,干旱到清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十这天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么接下来降水就会比较少,天气会多风、干旱,要等到来年的清明之时,旱情才会有所缓解。

同时,也是提醒人们接下来降水会比较少,将会以晴天、大风天气为主。且冬天的雨雪也不会太多,来年春天发生“干 旱”的情形还会比较大。

就如同谚语:“不怕初十雨,就怕初十晴”所说的那样,农历九月初十有雨,预兆其后多雨;若是农历九月初十无雨,则预兆其后少雨,即使偶有雨水落下,雨量也不会太大。

谚语:九月初十雨水涟,寒露一到要盖棉

寒露节气,是天气由温凉转变为寒凉的开始。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十这天有雨水落下的话,那么一到寒露节气,晚上就要开盖棉被了。

意味着冷空气提前到来了,气温会快速下降,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期间要多多注意防寒保暖。

谚语:九月初十冷飕飕,不到立冬就换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十这天,天气比较冷的话,那么接下来会风多、雨雪多,气温会快速下降。不用等到立冬时节,就要棉衣穿上身了。预兆当年冬天来得早不说,雨雪也会比较多,天气会特别寒冷。

虽然,这样的天气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对于地里的冬庄稼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正如谚语:“冬雪大兆丰年,冬雪无要遭殃”所说的那样,冬天雨雪足,不仅利于过冬农作物的生长,来年春天还会雨水不缺,是个粮食丰收丰产的好兆头。

反之,若是整个冬天雨雪都偏少的话,不仅不利于越冬农作物生长不说,来年春天还会因为缺乏有效的降水而出现干旱情形,从而影响到春耕生产。

结语

“九月望遥空,秋水生夕风。寒雁南远去,几度菊花丛”。农历九月初十到了,你认为古人的这些说法如今还准确吗?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欢迎评论分享!

我是鱼重,关注我的文字,每天带你发现不一样的“新知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欢迎大家把想知道的俗世、掌故,留言给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