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朱棣的皇位争夺战,相同的故事,不同的口碑

梦沉古道 2022-02-23 21:55:46

唐之玄武门之变与明之靖难之役既有相似之处也有非常明显的不同,这就导致皇家内部两次夺权事件,褒贬不一。

相似之处:

其一,都是非嫡子的夺权行动。玄武门之变的主角李世民虽然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不是嫡子。靖难之役的主角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与皇位根本就不沾边。

其二,都是通过暴力手段上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直接送胞兄李建成、胞弟李元吉上了西天,然后逼宫其父让位。靖难之役,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从北平打进南京,在位皇帝建文帝不知所踪。

其三,都诞生了一代雄主。李世民就是唐宗宋祖中的“唐宗”,可谓是一代雄主,开创了贞观盛世。而朱棣虽然被世人熟知的程度不如李世民,但也开创了永乐盛世,被后世成为“远迈汉唐”。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出现在朱棣在位时期。李世民和朱棣时期国力强盛,周边国家都仰视“中央大帝国”,两人都是雄主。

两次皇族内部争斗,虽然很相似,却也有很大的不同,也导致了对两个事件的评价不同。

其一,李世民是夺嫡,朱棣是夺位。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在位的皇帝是其父唐高祖李渊,他在这场重大事变中,并没有威胁李渊的皇位,只不过是杀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属于强行夺嫡。后来,李渊迫于压力,册封了李世民为太子,并最终禅位给李世民。过程虽然就是李世民架空李渊,但在程序上并不是篡位的。李世民之所以会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方面是为了权力,与建成、元吉兄弟严重失和,矛盾已经激化,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不付诸武力,不能解决问题。据说建成、元吉 兄弟还要谋害李世民。李世民也不愿意在李渊百年之后,成为臣子,在手底下文臣武将的支持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已经完全失去权力,但李世民不能对自己在位的父亲怎么样,毕竟是亲爹,自己只是做了太子。后来,为了防备可能出现的变动,李世民想办法让李渊让位,自己上位。这个过程中,肯定有被诟病的地方,不是皇太子,靠政变获得储君的位置。但这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谋朝篡位,没有直接夺位。

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在位的皇帝是其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先于朱元璋去世,朱元璋没有选择在世的儿子作为继承人,而是选择册封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为了朱允炆顺利继位,朱元璋下狠手,收拾掉蓝玉等超一流武将,亲手毁了给朱标留下的超一流武人集团。虎毒不食子,朱元璋再狠,也没有想到对儿子下手。当然,他也给皇孙朱允炆留下了很不错的班底。本来朱允炆也是有优势的,作为朝廷,对付一个藩王简直是绰绰有余。

朱允炆在大臣的支持下,大胆削藩,削藩本身没有问题,但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朱允炆就是因为太急了,直接收拾自己的叔叔,尤其在完成了削藩的初步胜利后,更是盲目乐观。他认为四叔朱棣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把被削藩逼迫的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当作汉朝的七国之乱。本来,就实力上也是明朝廷实力占优,但是,朱允炆的军队就是很菜,在百分之九十九可能轻松击败朱棣的情况下,以百分之一的概率输给朱棣,成就了朱棣的逆袭。

朱棣以藩王的身份推翻了根红苗正的在位皇帝朱允炆,不管原因是什么,都是赤裸裸的篡位。

其二,李世民是唐朝的实际建立者,朱棣只是坐享其成的皇子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晋阳起兵,并最终统一天下。在起事最初的时候,作为杨坚的亲属,李渊在争夺天下这方面是很不坚定的,是李世民采用了美人计,李渊被迫举事。在李唐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少年从军,曾经有过解救隋炀帝的经历。本身也是晋阳起兵的首倡者,作为马上皇帝的李世民,也和部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如长孙无忌、程知节等人,这也为其发动玄武门之变奠定了基础。

由于李世民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出力最多,李渊觉得不能亏待自己的儿子,认为自古以来旧的官阶和李世民所带来的特殊功劳不相称,于是另外发徽号,以表彰李世民的功勋德望。加封李世民天策上将封号、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但是,李渊并没有把天下给李世民,李世民的地位还在太子李建成之下,这是李渊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为了弥补对次子李世民的亏欠,酿成了骨肉相残的悲剧。但是,就当时的情况看,他真的没有办法,他的姨夫杨坚因为废长立幼,让次子杨广继位,而隋朝天下最终丢于杨广之手。

要知道,当年隋朝灭南陈,隋军的统帅就是杨广,杨广的才能也强于兄长杨勇。在立长还是立贤问题上,李渊始终是犹豫的,最终出于传统和安全起见,他选择了嫡长子李建成。这个时候,李世民肯定是心有不甘的,他们的支持者也支持他采取非常规措施来夺回储君之位。

朱棣完全与大明王朝的建立无关,真正的建立者是其父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属于白手起家,在元末纷乱中取得天下。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为了确保天下,走了刘邦的老路,分封诸子拱卫朝廷,形成了塞王守边的局面。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诸王与他是父子,不太可能出现子反父的情况,但他的继承人和藩王及藩王继承人之间的血缘会逐步变远,也需要为纽带的分封,会最终架空皇权,实现诸侯夺权的情况。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本身与皇位没有关系,只是藩王命,替朱明天下守护北部边塞。即使在三位哥哥去世后,朱元璋也丝毫没有考虑过朱棣。本身,朱棣也是很能干的,朱元璋没瞧上眼,很可惜。大概率是因为朱元璋太喜欢朱标了,为了朱标准备一套超一流的班底,也是因为朱标早逝,亲手毁了那些忠于自己的文臣武将,为朱标之子,朱允炆安全即位铺路。如果说李世民是得位不正,朱棣不仅仅得位不正,还因为其寸功未立,实属篡夺。

其三,李渊对于玄武门之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朱棣是在被动中的主动谋位

玄武门之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李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取得天下后,对于李世民的处理。如果觉得李世民可以做太子,那么就干净利落地让其做太子,彻底断了李建成的念想。如果想传位李建成,毫无疑问,必须剥夺李世民的一切权力,维护李建成。李渊实际上是在两个儿子之间找平衡,这种平衡,越找越不平衡。

而朱棣夺位,源于削藩带来的被动反抗。朱允炆的削藩目的是巩固集权,汉朝历经三代才完全解决封国问题,朱允炆想在自己这一代解决问题,确实很难。朱棣在朱允炆削藩之前,肯定是私下发展自己的武装了,但假如朱允炆不削藩,朱棣绝对不敢,毕竟朱元璋留下的班底不弱。朱允炆的削藩给了朱棣以口实,有了道义基础,让朱棣由被动变为主动,还联合朱权等藩王,自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役。

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实际上是把皇帝一起清理了。即使朱允炆失踪了,也应该由朱允炆的后代,在朱允炆有后代的情况下,作为叔叔的朱棣即位。说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就是篡位。朱棣主观是就是在夺侄子的皇位。

李世民和朱棣比较相同的经历,也可以说成人生的逆袭。这两次逆袭,改变了两大王朝原有的皇位继承模式。李建成遗憾的距离皇位一步之遥,而身死同胞骨肉之手。而作为建立大唐的功勋,李世民拼死一搏,成功夺位,开创和延续了二百余年的王朝。

同样的逆袭,朱棣叔夺侄子的皇位,改变了其父朱元璋确立的继承人,与李世民大同小异,却因有篡位之实,被后世不认可。

1 阅读:251
评论列表
  • 2022-03-11 18:27

    口碑不是李世民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