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三八妇女节,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代表——惠安女。她们被誉为中国最美海岸线上最勤劳的女子,以吃苦耐劳和爱拼敢赢著称,让我们一同探索惠女的故事,感受她们的坚韧和智慧。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族群,以独特的服饰和勤劳的精神闻名。她们的服饰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福建省五大旅游品牌之一。
惠安女的传统服饰包括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和宽筒裤,这些服饰的设计既美观又实用,适应了海上贸易和生产的需要。她们的头饰类似于古代百越族的图腾,而上衣的短小和裤子的宽松则是对古代服饰的一种现代演绎。
关于惠安女的历史,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称她们是远古时期逃难至海边的鲤鱼姑娘的后代,这些传说反映了她们与海洋文化的深厚联系。惠安女不仅以勤劳和坚韧著称,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修补渔网和建造海堤,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主力军。
随着时代的发展,惠安女的传统服饰和文化也在发生变化,尽管如此,她们的勤劳、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仍然被传承和赞扬。
惠安女与影雕
惠安石雕作为中国南派石雕的代表,从晋朝开始就被广泛使用,影响了中国雕刻界的半壁江山,影雕起源于惠安石雕中的“针黑白”技法,用钢针打点营造出明暗黑白的效果,但要说到影雕的发展,就不得不提惠安女了,也许是创作影雕需要有着绣花般的细致与耐心,对腕力、眼力、专注力要求极高,因此在惠安影雕的技艺传女不传男,也许正是因为惠安女的坚韧、细心和勇敢,才使惠安影雕呈现出既有素拙又有艳丽,既有坚劲又有柔韵的丰富特质。
影雕作品
2021年,由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申报,“惠安影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安石雕”的扩展项目。
惠安女敢于冒险,乐于挑战,不断超越自我,使平凡的石头成为了艺术与创意的结晶。这种爱拼敢赢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惠安女的勇气和智慧,也传递给我们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的信念。
在泉州惠安,不仅有一座专门为解放军建造的庙宇,还有一座以一群女性命名的水库——惠女水库。一个水库为什么以女性群体来命名?
自古惠安频遭水患困扰, “三天没雨闹旱灾,一场大雨水成灾。” 解放前的惠安,十年九旱,在贫瘠而干旱的土地上,水稻插不下,当地以番薯为主粮,是远近闻名的“番薯县”,耕地水利灌溉设施覆盖率仅占7%。
1958年,为解决周边县区干旱问题,当地决定兴建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库。彼时,贫瘠的土地难养家,男性外出讨生活,留在家中的妇女成了修建水库的“主力军”。一万多名惠安女离家别乡,扛着锄头、带着番薯干,来到邻县几十公里之外的山下,经受凛冽寒风、灼热酷暑,只用了19个月的时间,就用红黏土筑起了一座坝高52.5米,坝顶长350米,坝宽9米的大型水利工程。
在修水库的工人中,有80%都是惠安妇女。1959年,为表彰惠安妇女建设水库的辉煌功绩,水库正式命名为“惠女水库”。1960年2月,水库大坝工程竣工后,全国妇联专门发来贺电,其中提到:用“惠女”命名水库是dang和人民对英雄的惠安妇女劳动功绩的最高奖赏。
福建惠安女的吃苦耐劳、爱拼敢赢的精神和魅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传承。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赋予石头以灵动和美丽,展示了中国女性的韧性和创造力。让我们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向所有的惠安女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她们为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