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者之眼,《共赴山海》勾勒中国“共同富裕”的深邃轮廓

凝云聊综艺 2024-08-19 21:27:06

文|江来

来源|看电视近年来,反映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的纪录片接连登上国内外大小屏幕,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提升国际认同感、强化民族自豪感提振信心。而一些国产纪录片在突破传统叙事框架和文化差异、刻板印象障碍,满足多元化、跨文化传播需求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视听平台和创作者仍在探寻主流题材纪录片实现跨文化理解与共融的更多可能性。近日在优酷上线的纪录片《共赴山海》便以一场国际友人深入中国乡村的山海之旅,展开了纪录片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全新探索。这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外文局指导,浙江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支持,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优酷联合出品的全新纪录片,独到地选择了英国知名纪录片制作人蒂姆·黑格作为“他者”之眼探访和丈量中国河山的外部观察者,跨越民族和文化的界限,向世界生动展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路径与深刻内涵,赋予了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更广阔空间。《共赴山海》的制作与传播,也立足当下媒介环境,充分考量了年轻用户群体的审美特性和信息接受偏好,以短小精悍的轻量化叙事、精炼与深刻并重的表达,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受众需求,消解宏大叙事的严肃感和距离感,以生活化故事的展演和“自我”与“他者”的情感连接,提升纪录片的感染力、亲切感和传播力。播出后,《共赴山海》迅速登上优酷免费独播纪录片热度榜TOP1,有网友赞其为塑造立体中国形象的全新国际传播精品,更从中感受到了跨越山海的力量与美好。

以他者视角素描“共同富裕”中国实践的时代画卷前英国BBC记者、知名纪录片制作人蒂姆·黑格作为探访主体深入中国乡村,所形成的“他者视角”,无疑是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共赴山海》与其他同题材纪录片的最大差异点。蒂姆·黑格外籍身份的引入,为纪录片巧妙构建了一个外部观察者的身份和国际化视角,使得能够跳出中国本土文化的框架,一改共同富裕主题纪录片“自我陈述”的传统,以一种相对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审视和记录中国促进共同富裕的探索。这一尝试打破了“自说自话”的格局,避免了自我美化或偏见的可能,中国实践与他者叙事积极互动,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意义交集,引发国内外观众对中国的重新审视与认识。同时蒂姆·黑格的专业素养和全球视野,也为《共赴山海》的客观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文化背景本身的异质性,加之长期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使其以一种不带预设偏见的态度,观察并记录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而纪录片呈现的“他者视角”并非完全排斥主观性,蒂姆·黑格对中国本土文化有着独特见解,也带着他的思考、情感和价值观与中国乡村居民对话,以更加深入和细腻的方式探索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喜怒哀乐,观众也能从他的走访中体会到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力量。因此,纪录片的叙事充满着客观与主观的交织、“他塑”与“自塑”的弥合、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共赴山海》将他者视角表达与生活化故事的展演相结合,以去政治化的日常生活叙事为基调,有效弥补官方宏观“自塑”的不足,以探访嘉宾的民间身份和乡村民众真实生活的记录,呈现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鲜活故事和瞬间。蒂姆·黑格一路自西向东深访浙江乡村所见所闻,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中外观众,让“共同富裕”的宏大叙事变得更加亲切可感,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可信、充满温情与希望的中国形象。内容上,外籍嘉宾寻访带来的平等视角表达以及更强的新鲜感、趣味性,为故事增添独特色彩。他的视角能够捕捉到那些对于当地人来说习以为常、但对外国人来说却充满新奇和魅力的细节,他与中国友人、当地居民的互动,生动再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乡村发展多元面貌,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多维度的观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窗口。第一集开篇的畲族婚俗体验,便以“歪果仁”视角展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纪录片对话题的选取,也考量了跨文化传播中的难点问题,通过不同国家和民族均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选择,和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情感连接的建立,消减了跨文化传播中容易遇到的受众“心理抵触”问题以及文化折扣现象。正如导演张伟所说,“虽然海内外文化有不同、习俗不一样,但是文化内核本身还是相通的。比如说对情感的感同身受。”可以说,《共赴山海》跨文化的视角和普适性议题选择,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中的隔阂,消除误解和偏见,也增进了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纪录片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同时,也促成了多层次的对话与互动,引起全球文化交流与互鉴的价值共振。

轻量化表达以人为本与各国观众建立情感链接从表现形式和传播样态来看,受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影响,近年来纪录片传播的移动化、网络化、碎片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也要求各大视听平台和制作者要在表达方式、话语形态上寻求创新突破。《共赴山海》在形式上力求达到精炼与生动的平衡,以快节奏叙事和轻量化表达,高度贴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内容消费习惯,而情感共鸣和思想深度也丝毫并未因此而减弱。

每集仅用25分钟时长,便以紧凑的情节推进和明快的剪辑节奏,呈现了蒂姆·黑格深入浙江乡村多个场景的探访与体验。他所见证的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新土著”为乡村建设注入的新活力、乐善者的接力助人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鲜活故事,均在短短一集中精炼呈现,浙江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成就也得到集中展现。如蒂姆·黑格对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探访,由亲身参与一场畲族婚俗表演开始,因在体验过程中数次与彩带结缘,他便由此踏上寻找彩带手艺人的旅程,继而挖掘令彩带被更多人看到的精神传承与推动力量,从现代制造如何与古老技艺相结合使其焕发新生机切入,引出了海归创业者林莹莹以产业融合新模式推广彩带的故事,在短短十分钟内便完成了关于彩带非遗传承、转化和新生的叙事。这样节奏之快在过往同类题材纪录片中并不常见。《共赴山海》的轻量化表达和明快叙事,摒弃了传统纪录片的冗长和沉闷,精准切中当前受众“短精快”的视听观赏需求,却又不同于“快餐文化”主导下单纯以“快”至上、内容浅薄营养匮乏的“数字榨菜”,其轻快节奏下蕴含的依旧是丰富信息量和浓郁情感、深远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蕴。

而要兼顾有限的内容时长与宏阔的叙事主题,呈现精炼之美,《共赴山海》回归了以人为本的叙事策略。纪录片以公路片的拍摄手法和参与式访谈,将医疗、环境、教育等各个聚焦共同富裕中国实践的议题,都落地于一个个真实乡村故事和普通人,镜头力求精准捕捉到了时代变迁和乡村发展的细微之处,通过还原乡音乡情的地方性话语表达、传统民俗等仪式的生活化呈现,串联起5组美丽乡村故事,继而以小见大地展现浙江促进共同富裕的先行探索。而蒂姆·黑格的访谈和记录,从平民视角切入,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以类自媒体拍摄风格让被采访对象自然流露出真情实感,产生更强的沉浸式体验和情感共振。《共赴山海》以回归人本性、轻量化的制作与传播,既匹配纪录片移动化的传播媒介,也在精简化的影像内容中深刻地表现主题,让国内外观众都能对中国乡村的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思考,从而以精准鲜活的跨文化文本书写实现了情感的链接、文化的交流、价值的传递。

跨越山海见证中国现代化与公益同行之路蒂姆·黑格的开化县探访之旅伊始,乡村特派员刘琳向他介绍了出自《道德经》的成语“上善若水”,彼时蒂姆·黑格还难以理解这句古语的含义。而在接连造访开化县的教育帮扶、医疗保障、养老慈善项目后,他顿悟,他所见的政府、企业和民间公益人士的善举,就像流水滋润了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人,社会的善意就这样在流动的接力中不断延续,这就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真实写照,也构成了浙江饱含人间真情与公益精神的乡村图景。在这场山海之旅中公益始终没有缺席,镜头记录了一个个以公益帮扶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故事,传达了中国乡村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以方华娟为代表的公益受益者们,又接过公益的接力棒,化身为慈善项目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各方汇聚的爱心如源头活水般绵延不断。而蒂姆·黑格也正是在亲身走入直播间、与带货直播共同销售农产品,走进妇幼保健院参与“小鹿灯”出生缺陷儿童救助公益项目,与小甄一家近距离相处,以及在老年公益食堂体验一日服务员工作后,发出了“公益的报酬,是用笑脸支付的”的真切感悟。

而与民间力量并肩践行公益接力爱心传递的,不乏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企业。《共赴山海》便深入展现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实际行动与显著成效。从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彩带非遗传承到衢州开化县的公益深度结合产业发展,再到舟山白沙岛老人借助科技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片中呈现的这些生动故事不仅展示了浙江乡村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潜力,也凸显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表示,把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走深走实,必须因地制宜,躬行于田野。片中出镜的刘琳就是阿里向衢州开化派驻的乡村特派员,他们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以人才培育、产业升级、文化旅游及普惠服务为方向,探索民企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镜头对准了这些在现代化浪潮中以平凡善举点亮人性之美的个体公益志愿者,呈现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青年人的青春风采,也展现了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企业积极作为中彰显出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这场山海之旅不仅是探索嘉宾蒂姆·黑格与新时代中国农村、乡亲们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也是阿里巴巴依托科技、商业及公益的力量,与社会各界携手构建更加繁荣和谐的乡村未来的实践缩影。片中所记录的以他者之眼探访中国乡村的故事,蕴含着对生命、对社会的深刻关怀,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追求,这也为《共赴山海》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与社会价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