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赵奋,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是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1189年在位。在位28年间,共有3个年号:隆兴、乾道、淳熙。
1163年,孝宗为了实现北伐恢复中原的梦想,改元隆兴,并发动北伐。由于孝宗错误地估计了宋金形势,加之将领的能力平庸,导致北伐以失败告终,宋金签订《隆兴和议》。
1165年,孝宗改元乾道,以追求“乾德之盛隙”。
在孝宗3个年号中,“隆兴”一号集中体现了孝宗朝前期的政治特点。
次年,孝宗改元“隆兴”。隆兴年号,采用“贞元”的拟定法,合北宋太祖“建隆”、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号于一体,意在广大赵宋国运。
表明孝宗有着开创同太祖建国事业般的大志向,也暗含着他历来对中原故土的拳拳之心。
对于如何“隆兴”南宋,孝宗不顾史浩等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决意北伐,因为他坚信北伐是“隆兴”赵宋的不二途径。在北伐初期,宋军占据了一系列的主动权:
显忠复灵璧县,败萧琦。宏渊至虹县,金拒之,会显忠亦至,遂复虹县。知泗州蒲察徒穆。同知大周仁并降。二将遂乘胜进,克宿州。
灵璧县、虹县和宿州三地的收复,让临安上下一片欢腾。但好景不长,李显忠便因其初期的胜利而骄傲懈怠,在军需物资的分配上不仅没有做到公平分配,还“纵亲戚部曲,恣意搬取,所余者,始以犒军人,三兵共一缗”,导致军情怨怒,士兵们抱怨。
面对危局,作为主帅的张浚先是令邵宏渊听李显忠节制,引起邵宏渊不满,随即又令李显忠和邵宏渊共同节制,命令的混乱和将领的矛盾使得整军都慌乱无措,不成体统。
孝宗听闻后,急令李显忠邵宏渊回师,但此时纥石烈志宁的大军已兵临城下,经此一役,南宋北伐主力军损失殆尽,也宣告了隆兴北伐彻底失败。
其败因不仅有李显忠和邵宏渊的无能与不和,还有张浚的志大才疏与对宋金形势的错误判断。最主要的是,《绍兴和议》以来主和之风弥漫朝野,宋军的战斗力和斗志被极大削弱。
符离大败后,孝宗“隆兴”年号中的北伐理想也随之破碎。在宋金签订《隆兴和议》后,主和之风再次占据上风,终孝宗朝亦再无北伐之议。
隆兴“失败后,随着年事渐高,孝宗也没有了当年的锐气,转而开始了重点对内的独断统治。
开禧年号与宁宗朝的”开禧北伐“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位皇帝,1194-1224年在位。在位21年间,共有4个年号: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1195年,宁宗改元庆元,寓意吉祥庆喜,只可惜权相韩俟胄对理学进行残酷的打压,兴起“庆元党禁”。
1201年,宁宗改元嘉泰,寓意天下美好、国泰民安。嘉泰年间,韩俟胄听闻金国内忧外患,积极着手北伐准备。
1205年,宁宗改元开禧,寓意效法太祖开宝与真宗天禧年间开创国家兴盛的局面。为此,宁宗下诏北伐,但由于吴曦叛降等一系列原因,开禧北伐失败。
随后,宁宗改元嘉定,寓意美好安定。在宁宗的4个年号中,“开禧”一号寓意美好,但结局令人沮丧。
开禧北伐前的金朝,可谓是内忧外患。国内的天灾不断,贫民纷纷落草为寇,而每一次的灾害,政府都要拿出相当一部分财政来赈济灾民,随之还伴有基础设施和环境的修复,财政支出的不断增加,使得金朝国库空虚,国力下降。
与之相对的南宋,在这一时期则迎来了相对安宁的发展期。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南宋臣民对于收复北方故土的豪迈之情日益高涨。
嘉泰年间,韩俟胄为了能够继续长期专权擅政,亟需交出一个令人瞩目且信服的政治答卷。与此同时,诸如陆游、辛弃疾等纷纷进言,一股满腔热血、斗志昂扬的抗金氛围在南宋形成了。
公元1205年,宁宗下诏改元开禧。
宁宗和韩俟胄君臣认为,南宋将在他们手中继承和重新开创宋太祖开宝和宋真宗天禧年间的盛世景象,北伐势在必行。
开禧二年,宁宗正式下诏北伐。在战争初期,南宋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果,收复了许多州县之地:“陈孝庆复泗州,又复虹县。许进复新息县。孙成复保信县。田琳复寿春县。”
宋军的接连溃败,严重挫伤了宋军北上的信心,而压垮韩俟伟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吴曦的叛降。
吴曦的反叛,彻底打乱了宋军的北伐计划,不仅西线未能起到牵制金军的作用,反而门户大开,使得东线宋军压力倍增。南宋朝廷内,不少大臣认为因韩俟胄处置不当而致吴曦叛降,对其倒台的呼声日益高涨。
开禧三年二月,金军开始退兵,而韩俟胄也派遣方信儒出使金国,向对方表达歉意。最终,韩俟胄身死玉津园,这场由南宋主动发起的北伐也以《嘉定和议》的签署和宣告失败。
开禧北伐的失败对南宋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它打破了宋宁宗”开禧“年号中欲”法开宝肇造之初,泊天禧全盛之日“的美好幻想,证明了实现开宝和天禧年间的盛况已无可能。
不仅让南宋倾国耗财,损失了有生力量,还让南宋在对金关系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加速了南宋的衰落。
端平年号与理宗朝的“端平入洛”宋理宗赵昀,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是南宋第五位皇帝,1124-1164年在位。在位41年间,共有8个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1125 年,理宗即位,改元宝庆,寓意“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1228年,改元绍定,取”“仰法绍兴之治,近承嘉定之规“”。1234年,理宗改元端平,致力为国家开太平之路。
端平年间,为收复洛阳和汴京,理宗派兵北上,结果却铩羽而归。1237年改元嘉熙,寓意和平兴旺。1241年改元淳祐,祈愿多福,消除灾异。1253年,改元宝祐,祈求上天的保佑。
1259年,淮东传来蒙古撤军的消息,理宗大喜,遂改元开庆。又因开庆元年十二月贾似道鄂州大捷,改元景定。
在理宗的8个年号中,“端平”年号所反映的历史最具戏剧性。
理宗即皇帝位,全赖权相史弥远之力。故而在理宗统治前期,可谓无为而治,史称其“渊默十年无为”。
直到绍定六年十月,史弥远病死,理宗才得以亲政。于是改元“端平”。在改元诏中,理宗曰:“春秋正王道之端,式严谨始。
圣德开太平之路,尤贵更新。”可以看出理宗欲变革时政、除弊更新之急切,于是有了“端平更化”。
端平年间,理宗进行了一系列励精图治的改革措施:政治上,重视人才,任人唯贤;经济上,整顿财政,措置余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宋的财政危机;思想上,崇尚理学,为思想领域带来了新风变革。
端平年间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宋蒙结盟,相约南北夹击金国。
1135年,金国灭亡。早在宋、蒙相约灭金时便约定:金亡后河南之地的归属问题。金亡后,蒙军北撤,宋军依约北上。
宋将全子才率领淮西军万余人北上,先后收复了蒙城、亳州、魏真、城邑、太康等地,尽管“沿途茂草长林,白骨相望,寇蝇扑面,杳无人踪”,但总体宋军呈有序推进之势。
七月初五,全子才部进入沦陷一个多世纪的汴京。
二十日,赵葵率领的淮东军五万和全子才在开封会师,全子才认为当下应等待粮食供应到达,再出兵洛阳,而赵葵则坚持西讲,不仅任命徐敏子为监军,还不顾士兵的不满情绪,将“五日粮为七日食”。二十六日晚宋军在极度缺粮的状态下进入洛阳城。
八月一日,宋军已经到了杀马而食的困境。次日,蒙军开始进攻洛阳,而宋军因无粮可守,选择突围,而蒙军趁势追击,宋军死伤者十有八九。
在开封的宋军听闻洛阳兵败后,也纷纷抱头鼠窜,风声鹤唳。就此,被时人称之为“端平入洛”的军事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端平年间,理宗为更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整改措施,确有一新南宋政治之效。
“端平入洛”,正是理宗实现宋室中兴的远大政治抱负的机会,但在错误估计敌方实力、自身粮草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夺取汴、洛二城的战争,不仅“赔了夫人又折兵”,还为蒙古侵略南宋找到了口实,给南宋国防和国力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可以说,“端平入洛”的戏剧性结果,标志着理宗在“太平之路”的“更新”上完全失败了。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