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天合光能,后有晶澳科技,光伏巨头缘何总为专利“跳脚”

能源双碳场 2024-10-09 15:04:46

节前,能联社报道了天合光能再诉润阳股份一事,引发不少读者的关注。事实上,该事件并非孤例,“专利战”似乎已成为光伏行业的“新玩法”,在巨头身上尤为明显——比如,前有天合光能跟昔日并肩作战的阿特斯对簿公堂,后有光伏老兵晶澳科技在慕尼黑对风头正劲的正泰新能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此外还有光伏设备厂商奥特维与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深圳光远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一案开庭,民企央企也开始拉扯。

光伏行业的专利纠纷似乎“毫不留情”。究竟为何而战,到底如何开战?今天,能联社想仔细理一理这些备受关注的“混战”。

1

技术赌局

在专利战中,天合光能始终非常高调并且动作不断。

近日,天合光能再次在美国对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起诉讼,涉及两项TOPCon技术专利侵权。实际上,今年5月,前者已经就专利问题对后者在美国起诉,并成功立案。6月,天合光能与中清光伏、中清国投的专利纠纷案在徐州开庭,成为光伏行业首个知识产权纠纷;7月,因天合光能主张权利,中国海关先后依法查扣阿特斯旗下子公司具有较大专利侵权嫌疑的多个货柜,这些组件主要运往欧洲和拉丁美洲,均涉及TOPCon技术。天合光能的一众高管及技术带头人有着统一口径,认为“未来5年内,TOPCon的主流地位不会改变。”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在多个重要场合及个人专访中,均态度鲜明表达出对专利的重视。根据公开资料,2023年天合光能新增专利申请1640件,其中发明专利801件,专利累计申请量超过5000件。

相比传统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其他能源细分领域,光伏产业的技术迭代周期更短,技术门槛相对低。从2004年至今年,在短短的20年间,光伏行业已经经历了三次行业周期。每一次光伏格局的变化都是技术路线选择的结果,回望2019年,随着多晶技术路线产业化转化效率接近天花板,被单晶技术路线取代成为必然。

现在,行业再次站在选择的路口,以TOPCon、BC及HJT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又将取代单晶P型技术路线,形成新的技术迭代。光伏企业再次各有侧重押注这三种技术路线,以期形成新的竞争格局,赌赢了地位巩固,赌输了风光不再。

2

存在隐患

在天眼查上搜索天合光能,显示共有3319个专利结果,专利权的终止有587件,公开的仅有38件;通威显示有5000+个专利结果,专利权的终止628件,公开22件;隆基绿能同样显示有5000+个专利结果,专利权的终止702件,公开72件;阿特斯显示4342个专利结果,专利权的终止1180件,公开27件;协鑫显示3260个专利结果,专利权的终止635件,公开19件;晶科显示有3152个专利结果,专利权的终止180件,公开17件;晶澳显示1720个专利结果,专利权的终止266件,公开7件。

分析光伏龙头企业的专利分布特点:

一是集中在电池领域,其中,晶科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技术路线选择,在TOPCon电池、BC电池、HJT电池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量中均位于前列;天合光能押注TOPCon电池领域;通威除了电池领域,硅料方面的专利数量也很可观;隆基绿能在硅片、电池、组件领域的专利数量均靠前;

二是相比电网企业、电力企业和石油天然气企业,光伏行业的专利数量规模仍旧较小,且公开数量不多;

三是光伏专利权的终止数量相对较多;

四是区域产业集聚明显,专利保护以北京、上海和苏锡常等东南沿海城市为主。

《光伏产业专利发展年度报告(2024)》印证了上述分析: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光伏产业专利申请总量累计为16.8万件,有效专利量为7.3万件,有效发明专利量为2.2万件,均位居全球首位。

而着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愈发重视创新、专利布局和知识产权保护,但存在隐患。以天合光能力图通过专利战构筑护城河的TOPCon电池领域为例,我国授权、实审及公开专利占总申请量的58.1%,失效专利占总申请量的41.9%,近一半专利失效。失效的原因以撤回或被驳回为主,比例超过26%。因未缴年费而失效的专利近13%。

图片来源:《光伏产业专利发展年度报告(2024)》

3

专利三问

追溯到2019年,韩国光伏组件制造商韩华新能源曾经分别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对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发起有关嫌侵犯专利权的诉讼,针对的正是当时先进的PERC技术路线。

今昔对比,难免让人对光伏行业提出疑问连连——

一问中国企业为何由被诉讼成为主张诉讼,诉讼原因有何不同?相对韩华新能源针对中国企业的专利诉讼,今年的专利战有明显不同。一是以中国光伏企业对中国光伏企业提起诉讼为主;二是诉讼地点既有国外,也有国内,但以国外居多;三是由PERC技术到TOPCon技术,针对的仍旧是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路线。

如果说韩华新能源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专利诉讼在国外,是为了借势中美贸易摩擦,方便立案和迅速调查。那么,中国光伏企业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诉讼为何也选择在海外呢?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全球领先,竞争优势明显,这是中企成为诉讼主体的最主要原因。国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海外市场成为企业盈利争夺的重点,在海外重要目标市场发起诉讼,有利于阻止或延缓竞争对手进入市场,进而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进行海外市场布局时,适应遵守当地的政策法律环境是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在当地提起诉讼有助于应对贸易壁垒,保持先进技术优势,维护自身权益和技术权威性,打造影响力。此外,我国的知识产权纠纷以行政与司法“两条途径,相融互补,并行运作”的模式为主,欧美则以司法途径为主,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选择。

二问专利战如火如荼,半年报为何鲜有提及?国家层面不断以知识保护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治建设,逐步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光伏行业也在积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半年报中却少有企业将专利作为重点分析。究其原因,首先,半年报侧重短期市场表现和业绩分析,专利拥有情况更多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销售及盈利能力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并非多数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其次,出于战略规划和商业策略考量,专利并非需要强制披露的信息,某些企业出于商业保密等原则,选择不作披露。最后,专利申请与授权需要的周期较长,可能在半年内无法完成,无法代表最新的技术动向。

三问专利战是否会持续下去,将如何影响光伏行业?前不久,央视《对话》齐聚李东生、刘汉元 、朱共山、钟宝申、李仙德、高纪凡、陆川七位大佬,这次史无前例的会面,探讨的是“2024光伏信心在何处”,传达出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坚定信心和远大规划,强调了技术创新对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希望以企业间合作,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我国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其重要特征就是风光高比例大规模应用。在此背景下,跨界光伏的企业越来越多,可以说是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想分杯羹。但光伏行业并非没有技术门槛,产能的扩张不能以中低端技术为主,海外市场争夺也是毫厘必争。以此来看,在合作中竞争,共筑技术护城河或许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好选择。

专利战会形成新的攻守同盟,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专利战的主要发动者为例,晶科能源率先对同行启动专利授权策略,形成收取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商业模式。晶澳与天合光能一起,用专利授权与专利控告的方式保持竞争力。对专利战发起企业来讲,可以实现一箭多雕,既能确保竞争优势,又能创造收入来源,还能规避风险,提高议价能力。对于行业来讲,专利保护也是必然阶段,不断通过专利保护等方式确保良性竞争和持续创新,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国内外不同行业因为专利封锁带来的产业发展踌躇不前的例子多如牛毛,而我国光伏产业专利质量与数量的优势并不匹配,还有漫漫长路要走,需要谨慎用好用对专利保护这个好武器。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