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一天少了一只眼睛,我老公可能都看不出来。”
这是一位朋友在深夜的聊天中无意间抛出的话。
她说,很久很久,两个人都已经没有好好说过话了。
他们的对话,只是关于账单和家庭事务的交流。
“下班回来带两根葱”;
“家里没有卫生纸了”;
“下个月妈过生日别忘了”……
他们扫视对方的时候,就像扫视家里的一件家具一样,不带任何温度与情感。
她在他眼里,成了一个勤快的家庭主妇、负责任的母亲,一个无怨无悔的保姆。
他在她心中,不再是那个曾经让她心动的伴侣,而是家庭中的经济支柱,一个默默承担着责任的“工具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彼此眼中,从曾经深爱的人,转变为了生活中的一件“家具”,只是一种“功能性”的存在。
我们的爱好、我们的情感需求、甚至我们的存在感,似乎都被这些功能所掩盖。
这或许,就是许多婚姻所面临的现状。
我们开始习惯于彼此的存在,逐渐将对方固定在某种角色之中。
激情和新鲜感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安逸而又熟悉的共处方式。
但在这种平静的生活背后,我们是否失去了生活真实的触感,失去了自我真正的温度?
结婚后,她成了“消失的她”
电影《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是一个生活在爱荷华州农场的家庭主妇,生活枯燥与单调。
她与一个流浪摄影师罗伯特的偶然邂逅,那几天的相处,成了她一生的梦。
她的心中其实是有鲜活的时刻的,她在厨房里做饭时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舞身体。
虽然手上还是挥舞着铲子,但是此时她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存在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做饭的工具。
这是她为数不多的放松时刻,当她的家人回到家时,
她喜爱的音乐立刻被切换成了其他频道,她也瞬间从真实的人,变成了一个名为“贤妻良母”的工具人。
弗朗西斯卡在与摄影师罗伯特的短暂邂逅,并不是她不甘寂寞,而是时隔多年,她终于被看见。
终于有那么一些瞬间,可以让她谈论梦想,谈论文学,谈论音乐,她得以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全貌。
这些在家人眼中,都是不可思议的。
女儿在她死后读她的日记时,读到这段情事时,惊讶地发现:“没想到妈妈也是有情感和性欲的。”
琐碎的生活中,她的喜好、她的梦想、甚至她的性欲,都被那些工具化的角色所覆盖。
多少女性都像弗朗西斯卡一样,在婚姻中面临“消失”的现象。
她们的存在变得像家中的家具一样,重要却不被注意。
这不仅是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所致,更是源于我们自己内心的无声退让。
结婚十年后,我有时也感受到自己逐渐从生活的主角转变为了配角。
每天早上,当我忙碌于准备早餐、整理家务的时候,我变成了一个高效的“家庭管理者”。
在照顾孩子、参与家庭活动时,我又成了一个“无私的母亲”。
不仅仅是被家庭遗忘,我也将自己遗忘。
这种“消失”的感觉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潜意识地扮演的角色。
当我们试图成为一个“完美”的妻子或母亲时,我们可能会无意中压抑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我们开始习惯于把自己困在“有用”的角色中。
是啊,如果我们不是一个母亲,不是一个妻子,我们还能成为谁?
“真实的彼此”,像烫手的山芋
“消失的我们”是被生活吞没的,也是被“真实”二字吞没的。
我们无法找到真实的自己,也无法接纳真实的伴侣。
琐碎的生活,缺乏的沟通,让我们对伴侣越来越不满。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还能怎样?
那些“工具化”的属性,反而是自我保护。
我有一个多年的朋友,她的婚姻生活看起来平静而有序。
丈夫是个勤劳的人,对家庭负责,但他们之间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她说:“他总是在尽责,但我们之间似乎有一堵看不见的墙。”
他很好,但是对她也只有责任了。
我说你试着去走进他的工作与内心,试着跟他袒露你的想法呢?
她沉默了一会,回复了三个字“我不敢”。
“我怕他会嘲笑我什么都不懂,我怕他讽刺我的小失败,我怕他知道我真实感受后,又不给我任何回应。”
原来,我们都不敢面对真实的彼此,
我们恐惧表达真实的自我会破坏这个稳定的家庭, 我们恐惧面对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可能带来的痛苦。她只能展现出自己“有用”的一面,而不敢袒露真实的内心。
同时,她也只能接受老公“功能属性”,不愿意走进他的内心。
真实的彼此,就像烫手的山芋,想吃却又不敢靠近。
工具的对方,却像冰冷的家具,随时靠近没有伤害。
所以只能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避免冲突,用功能化的一面维持表面的和谐。
在婚姻的复杂舞台上,我们经常发现自己戴着各种面具,演绎着社会和家庭赋予的角色。
这种生活方式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深刻的防御机制。
我们害怕真实的自我被拒绝,害怕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可能带来的痛苦与不确定性。
我们选择在安全的壳中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用角色的履行来回避真正的情感交流。
工具化的婚姻,往往有利可图
有位著名心理咨询师说过:所有的痛苦,都是有利可图的。
我们隐藏自己,把彼此当成工具人,虽然有很多痛苦存在,却也有很多好处。
网剧《回响》中,有一个“史上最霸气正室battle最怂小三的桥段”。
沈小迎是一个富太太,老公收入不菲,对于老公身边的莺莺燕燕她心知肚明。
小三上门逼宫的时候,她也无比淡定:你不是第一个来找我的,只要装看不见,这个家就是太平的。
小三问沈小迎,为什么不离婚,她说:离了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把这个男人换成那个男人,而那个男人跟你结婚以后,也注定会伤害你了。
在她眼里,老公就是个维持家庭完整,维持稳定生活的工具。
她也非常清楚,老公不舍得跟她离婚,因为她也是为老公操持后方,还不管他沾花惹草的工具。
这就是“工具化婚姻”的利好,它是冷的,所以不用情感流动,它是死的,所以不用担心它不稳定。
这种关系模式在避免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和情感挑战的同时,也避免了必要的个人成长。
痛苦是保护色,用来掩盖我们的不安。
如果离婚,沈小迎会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收入不定,生活质量不定,孩子的生活会巨变,别人会指指点点……
与其面对这些未知的恐惧,不如在现有的痛苦中装睡。
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生活变成了一台精确运转的机器。
这种工具化的模式,虽然在表面上减少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冲突,
但实际上可能导致个人内在的停滞和生活的单调。
但是这样的掩盖,到底能掩盖多久,能不能掩盖我们漫长一生的孤独?
最浪漫的婚姻,不外乎真实二字
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在婚姻中究竟追求的是什么。
是表面的和谐、互惠互利,还是真实生活的温度与触感?
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中,我们都在追求省心与利益。
但我们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婚姻不仅仅是生活的安排,它更是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交流。
最浪漫的婚姻是彼此的成长,但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种成长?
是甜言蜜语,还是日常的柴米油盐?
其实,答案比我们想象的更简单——最浪漫的婚姻,核心在于“真实”。
一、逃离母职,拒绝被工具化
女性往往要扮演多重角色:妻子、母亲、家庭管理者。
在不断的给予中,她们可能慢慢忘记了自己最初的面貌,变成了家庭中的一个“工具”。
这种失去自我,忽视个人需求的状态,虽然看似为家庭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导致个人的情感空虚和自我价值的缺失。
逃离那些刻板的母职,拒绝被工具化,如果离开母职,那我们会是什么样的人?
二、看到伴侣,不把他当成工具人
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将对方仅仅视为某种角色:赚钱的丈夫、照顾孩子的父亲。
但实际上,他们也有他们的脆弱和无能,他们也有自己的创伤和秘密。
他们不是我们的白马王子,也不是我们理想中的那个人。
真实的他们就是这样,像每一个无名之辈一样。
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是值得被看见,值得被爱的。
三、情感流动,看见真实的彼此
这种流动不是一味的索取,而是相互的理解、支持和成长。
在真实的婚姻中,双方都能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都能找到成长和表达自我的空间。
这种情感的交流,比任何物质上的给予都更为珍贵。
真实,可能会带来冲突和不适,但它也是深刻联系的基石。
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真正深刻和持久的关系。
在这样的婚姻中,每一天都是新的发现,每一个对话都是心灵的交融。
*本文由妙黛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