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死后,朝廷命人清点遗产,发现房产9处,白银两万五千两

梦竹谈历史文化 2024-12-18 09:08:54

左宗棠:两袖清风的权臣,九处房产的遗产

如果说清朝的官场是一片泥泞,那左宗棠就是其中一块难得的净土。

他位极人臣,却在去世时只留下九处房产和两万五千两银子。

这些数字,放在任何一个朝代的大官身上,都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泥泞中的清流

清朝末年,腐败几乎成了朝廷的代名词。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那个时代的官员,能捞就捞,能抢就抢,贪得无厌成了不少人升官发财的唯一目标。

就在这样一个“捞钱光荣”的大环境中,左宗棠偏偏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左宗棠出身寒门,少年时便亲眼目睹了腐败对国家和百姓的摧残。

清政府的无能不仅让百姓民不聊生,更让外敌屡屡得逞,边疆危机四伏。

左宗棠早早立下志向,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样的局面。

可当时的他不过是个普通人,既无权无势,也无施展抱负的机会。

直到他镇压太平天国,才在朝廷中崭露头角。

进入官场后,他才发现,腐败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富庶的江南,还是贫瘠的大西北,贪墨之风处处可见。

左宗棠曾愤怒地骂道:“好好的国家就是被这些人给毁了!”他深知,国家要想强盛,必须刹住这股歪风。

二、上任后的“铁腕”清廉

左宗棠的仕途最初并不顺利,科举屡屡落榜。

但他的能力终究没被埋没,在镇压太平天国后逐渐被重用,先后担任浙江巡抚、两江总督等要职。

职位越高,他的责任感越重,而他清廉的作风也越发显现。

1.不留一分的俸禄

左宗棠一年的俸禄是四万两银子,按理说,他在位20年,有近百万两的收入。

可是,当他去世时,朝廷清点遗产,竟只剩两万五千两。

原因很简单,这笔钱早就被他用在了百姓身上。

他将养廉银(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津贴)几乎全数捐给灾区赈灾、修路筑堤。

他甚至写信给家人,说只能留少量银两寄回老家,其他的,都要用在造福百姓的事情上。

有人曾算过账,左宗棠一生中仅捐款赈灾的次数就有七十多次。

这还不包括他平时救济孤寡贫困的各种花销。

而这些事情,他从没有主动向朝廷或百姓宣扬过。

2.自掏腰包买军备

左宗棠最大的成就是平定新疆、西北边疆危机。

当年清政府财政吃紧,国库几乎榨不出一文钱。

慈禧太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钱。”朝廷不给钱,左宗棠却没退缩。

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军队购买装备。

作为湘军统帅,他不仅以身作则,还把自己的清廉作风传递给士兵。

虽然条件艰苦,但左宗棠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士气高昂,最终收复了广袤的新疆土地。

三、“富不过三代”的家训

左宗棠不仅自己清廉,对家人也极为严格。

他给家人定下的家规,只有两个字:节俭。

他要求家人以普通百姓的标准过日子,哪怕他已经是朝廷一品大员,权倾朝野。

1.儿女不能“啃老”

左宗棠给家里的开销定得死死的,就算儿女需要请老师,他也只拨两百两银子。

几个儿子想进京城发展,他却坚持让他们留在老家。

左宗棠的逻辑很简单,京城的环境容易让孩子沾染纨绔子弟的习气,而在家乡,才更能保持寒门子弟的淳朴。

有一次,儿女们来看望他,他连宴席都没摆,只上了几个简单的家常菜。

他再三叮嘱他们,不许借着自己的名声在外面谋取利益。

他甚至在家书中反复告诫妻子:“孩子们绝不能因为我是左宗棠,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2.遗产只有九处房产

左宗棠去世时,朝廷派人清点他的遗产,结果发现,他一生的积蓄只有九处房产和两万五千两银子。

更让人感慨的是,这九处房产中,两处是墓地。

这对于一个在官场打拼了二十多年的大员简直不可思议。

对比之下,那些连知府都能“富得流油”的官员,显得格外刺眼。

四、大清“泥潭”中的孤胆英雄

左宗棠的一生,就像是清朝官场中的一缕清风。

他不仅为百姓做了实事,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清廉并不是空话。

有人说,左宗棠是清朝的“另类”,因为他不贪。

可他却用这一点,赢得了百姓对他的崇敬。

他在浙江巡抚任上时,百姓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是对他为官清廉、心系百姓的最高赞誉。

左宗棠的清廉,也让他在清政府内显得格格不入。

那些习惯了贪污的官员,未必喜欢他。

可左宗棠不在乎,他的目标始终如一,那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百姓的信任。

左宗棠的一生,是一场与腐败的较量。

他用自己的清廉,为百姓争取了更多的生机;用自己的智慧,为清朝的疆土画上了最后的完整边界。

虽然他最终没能改变整个清政府的风气,但他的坚持,却成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有人说,左宗棠是那个时代的“孤胆英雄”,因为他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而这条路,也让他的名字,永远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