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疆无人机是全球最知名,也是产能最大、运用最广的无人机品牌。
甚至作为民用的大疆无人机,因为其极高的性价比,被很多国家投入到了军事领域。比如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大量使用大疆无人机,用其执行轰炸、侦察、一线打击任务等等。
俄乌战场上的民用无人机
但是中国解放军自己,却没怎么用大疆无人机。那么在国外从战场到赛场都有出现,我国军队为何自己不怎么用呢?
大疆无人机对解放军来说不太好用发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大疆无人机对中国解放军来说不太好用。
大疆无人机是中国生产的无人机,中国能生产大疆这种性价比极高,量大管饱的民用无人机,自然也能生产性价比极高,量大管饱的军用无人机。
比如说我国的彩虹系列无人机,在军事领域就性价比极高,察打一体化能力远超大疆这种民用无人机。
彩虹系列无人机
再比如我国的双尾蝎无人机,这玩意的性价比已经大到能威胁正儿八经的轰炸机的程度。
双尾蝎的最大航程能达到6000公里,这个航程和早期版本的轰-6一样。在载重上,双尾蝎无人机两侧机翼各有6个挂点,最多能挂6枚航弹甚至是对地导弹。
虽然双尾蝎无人机无法像正儿八经的轰炸机那样,一次性挂几吨甚至几十吨的航弹去搞地毯式轰炸,但双尾蝎无人机胜在便宜。
一架重型轰炸机少则数亿美元,多则20亿美元。但双尾蝎无人机的单机价格只有数百万人民币。
如果战争爆发,这玩意铺开生产,其单机价格压到只有几十万人民币也不是没有可能。
双尾蝎无人机
你造一架轰炸机的钱,够造几十架双尾蝎无人机了。到战时派出几十架双尾蝎,在付出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我能靠着更多的数量获得更强的突防能力,挂载的导弹数量还更多。
可以看出,中国在军用无人机方面发展得也非常厉害,中国用不着去用大疆这种民用无人机。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所以喜欢用大疆无人机,他们造不出足够的军用无人机是主要原因。
比如说俄罗斯的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在战前年产量只有1万架左右。
俄罗斯的柳叶刀无人机
战争爆发后,生产柳叶刀的卡拉什尼科夫军工集团宣称要提升20倍的产能,让其年产量达到20万架。至于现在柳叶刀的产能到没到这个数量,也没人知道,反正俄罗斯在战场上用柳叶刀的频率也挺少。
但中国的大疆,几千人民币就能买一架。如果俄罗斯或乌克兰给够钱,大疆公司一年能提供几百万架的无人机给他们。
自己的军用无人机生产不出来,中国的军用无人机又基本不往外卖,那乌克兰和俄罗斯可不就只能使用中国的大疆无人机么?
俄乌战场上的民用无人机
中国自己又不存在军用无人机生产不出来或产能不够的问题,自然没必要用大疆无人机。
无人机在不同战争模式中效果不同除开大疆对解放军来说不好用之外,战争模式也是一大原因。
战争是分为不同模式的,不同模式下的战争对装备的需求也不一样。
比如打巷战,需要的是各种轻武器、装甲车、坦克。
在加沙打巷战的以色列军队
打大兵团作战,需要各种远程火炮、空军以及各种航弹。
现在俄乌冲突的战争模式,是双方都没有足够强的攻坚能力,也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对敌人来一次大包围,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
这一情况导致俄乌双方只能在战场前线一点一点的硬磨,靠着前线士兵去一点一点的攻克敌人阵地。
这种背景之下,民用无人机的性能已经足够一线士兵使用。
这种民用无人机的作战半径只有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如果是大兵团作战,上百公里的战场上你敢冒头马上就会遭到远程火力的轰炸。
炮兵阵地
但是在俄乌这种战场上,一线士兵的活动范围也就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大疆无人机足以承担侦察任务以及挂上手榴弹当“简易轰炸机”的任务。
但如果放在大兵团作战中,比如说像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那大疆无人机的作用还是比较低的。
数百公里宽度的战场显然超出了大疆无人机的性能上限,只有像我们上边提到的双尾蝎这样正儿八经的军用无人机,在苏德战场上才有一定作用。
苏德战场
中国解放军,尤其是中国陆军,在建军思路上是一支典型的打大兵团作战的军队。
现在的建军思路还是延续上世纪80年代防备苏联南下的思路,我国陆军思考的都是外敌大规模入侵时自己如何对敌。
这种背景之下,中国陆军面临俄乌冲突这种战争模式的可能性极小,大疆无人机对中国解放军也就是鸡肋了。
无人机产能决定了军队用什么无人机总结来说,俄罗斯和乌克兰喜欢用大疆,不是因为大疆有多好,核心原因是它们自己造不出足够多的无人机,大疆是它们能买到的最多的民用无人机。
俄乌战场上的民用无人机
当然解放军手里,其实像大疆这种“低性能无人机”也有不少。
比如此前中国解放军就展示过用于巷战、反恐的穿越机,其性能和大疆卖的无人机差不了多少。
此外我国陆军还有一个“蜂群无人机”项目,这个蜂群无人机系统里的无人机单领出来,性能指标也远不如双尾蝎这些无人机。
所以对中国来说,中国并不是嫌弃大疆,而是军工厂要造军用无人机的话,数量管够。
无人机生产线
如果是造大疆这种低性能但巨大数量的无人机,中国军工厂能快速提升产量,不会像俄罗斯和乌克兰那样需要从国外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