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人享有肾脏健康——访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汪年松教授

昆琦评健康 2024-02-28 21:40:02

当前,全球肾脏疾病发病率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公众对肾脏病的知识储备却普遍不足。为提升全民对肾脏病的认知,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自2006年起,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周四定为“世界肾脏日”。

今年3月14日是第十九个世界肾脏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汪年松教授介绍道,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全民肾脏健康,推进公平的医疗服务和优化的药物实践”。与以往的主题相比,今年更强调医疗资源的公平性,以及药物应用的精准化。

专家简介

汪年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医学会肾脏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肾病分会常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液净化分会主任委员等。

擅长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糖尿病肾病、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慢性肾脏病一体化管理、各种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和各种透析并发症的防治有深入的研究。

视频加载中...

居高不下的发病率

肾脏病,是一种提起来让不少人觉得有些遥远的疾病。事实上,它离我们并不远。据统计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疾病(CKD)在我国及全球的发病率均已超过10%,也就是说,几乎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位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这一比例在老年人中更高。

同时,慢性肾脏疾病的疾病谱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汪年松教授分析道:“我国以前是肾炎‘大国’,慢性肾炎占慢性肾衰竭病因的60%以上,而2022-2023年的数据显示,该比例已下降到40%左右;与之相对的,各类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肥胖等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比例正在升高。”

弄清慢性肾病的病因,对其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就要注重降血糖;由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病,自然要关注血压的管理;而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相关肾病,如能成功控制体重,往往肾脏的各项指标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公平医疗”是世界话题

今年世界肾脏日主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大主题是“推进公平的医疗服务”。

汪年松教授解释道,这是全球的目标。全球各地区的医疗水平差异化非常大,有的发达地区,诊断和治疗已经非常到位;而落后地区甚至可能连基本的医疗条件都很难保障。具体到我国,情况也有相似之处,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的人群可及性相对较为理想,日常对肾脏疾病知识的宣教也一直在常态化推进;而在乡村等基层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较少,有的基层地区还没有单独的肾脏专科,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药物的获取,对这些地区的百姓来说,和大城市就医就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对此,我国各地区的政府机构、医疗系统、医学专家都在尝试着各种手段,努力把肾脏专科适宜的技术和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社区。

针对肾脏专科医疗资源的下沉,上海肾脏专科的专家学者尝试了多种方式。汪年松教授介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坚持长期定期下派专家到毗邻的古美、田林、康健、长桥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为这些社区培养肾脏专科方向的全专结合医生(即擅长肾病诊疗的全科医生),这可以保证居民在社区就得到慢性肾脏疾病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当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体检活动时,肾内科的医生、护士也会到场,与社区医生一起对居民进行肾脏疾病的筛查,以更早期地发现肾脏疾病。

除此之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还和上海临港地区的两个社区合作,成立了“市六-临港”紧密型健康联合体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治疗社区示范体系。过去,终末期肾脏病(即尿毒症)患者要进行透析治疗,只能去三级或二级医院;而在医疗资源分布较为短缺的地区,对于患者来说,奔波于家庭和医院之间是个不小的负担。这个社区腹膜透析治疗项目从2023年9月底开始试点,该项目非但在社区设立了专门的腹膜透析室,还将肾脏病透析的大病医保落到了社区,既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便利性,又解决了患者就医时的经济问题,是各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

上面所说的,是汪年松教授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为肾病医疗资源普及所做的尝试与努力;事实上,从上海到全国,各地区的政府机构和医疗体系都在进行着各种尝试,为把公平医疗推进到基层而不懈探索。

药物优化,要“新”也要“精”

谈到今年世界肾脏日的第二大主题“优化的药物治疗”,汪年松教授表示,要从两方面去认识。一方面,需要有优化的药物;另一方面,要有优化的治疗方案。

在药物方面,汪年松教授欣喜地表示,近年来肾脏病的药物研究领域出现了不少疗效确切的新药,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新型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生物制剂、新型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等。

而优化的治疗方案,汪年松教授则表示,这需要医生对患者及其病情的精确把控。

比如激素是治疗肾脏病的首选药物,但很多患者出于对激素副作用的顾虑而不愿使用,这时医生要在充分考虑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兼顾患者的意愿,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让激素使用的剂量不要太大,治疗时间不要太长,这就需要医生对药物使用进行精细调控。如狼疮性肾炎,以往通常需应用激素治疗,现在更倾向于尽快撤减激素甚至不用激素,而是采用联合治疗,如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贝利尤单抗等。又如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的膜性肾病,已有很多医生在探讨用很小剂量的激素甚至不用激素来治疗,目前发现CD20单抗对膜性肾病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会抑制患者的免疫力,不能应用于患有肝炎、结核、肺部感染等处于感染状态的患者,这就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查。

而对于近年来发病率日趋升高的糖尿病肾病,医生要精确掌握对患者降糖药的调整,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时血糖不宜降得太低,对于尿毒症和透析患者,现在更推荐使用短效胰岛素,而非看起来比较方便的中长效胰岛素,这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平稳调控。

汪年松教授表示,优化的药物治疗,不仅仅在于新药的上市,也在于医药工作者对药物作用机制不断深入地理解和探索。比如上面提到的药物,在它们诞生之初,有的并不是应用于肾脏疾病治疗的,但通过临床的探索,发现了它们对于肾脏疾病有良好的疗效;还有的药物对肾脏病的治疗仍在探索阶段,尽管已被写入了多种肾脏疾病治疗指南,但说明书中的适应证尚未更新,这就需要医生为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优化的药物治疗,是药物研究工作者和临床医生一起不断推进的方向。

最后,汪年松教授表示,虽然现阶段全国乃至全球医疗资源的参差是暂时无法解决的事,但就像今年世界肾脏日主题所说,希望全民都能得到好的医疗服务,享有肾脏健康。希望通过肾脏科医疗人员的专业性服务,让不同病因、不同疾病周期的肾脏病患者,都能获取适合的药物,得到良好的治疗。而这个目标,也是全体肾脏专科医疗工作者不倦的追求。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