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连败,粟裕悲痛写总结,陈毅读了直瞪眼,谭震林读后气得不轻

绿海看历史 2024-08-12 22:19:02

以打出“神仙仗”著称的粟裕将军,在开国大将中位列之首,他的晋升完全是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战绩,他用兵灵活、不拘一格,擅长出奇制胜,是难得的军事奇才。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立下赫赫军功,此战就连林彪都佩服不已,毛主席也曾夸赞他在淮海战役中“立了第一功”。但粟裕也不是没有败绩,在南麻、临朐这两次战役中他遭受重创,之后他伤心地写出了战后总结。

孟良崮战役击毙了蒋介石的爱将张灵甫,国民党引以为傲的王牌军74师被一举歼灭,华东地区因这次战役而扭转战局,此战粟裕立了大功!能够看到粟裕高超的指挥作战艺术,也能看到我军的实力完全可以与国民党军队抗衡,装备武器虽然落后,但我军有粟裕这样的军事奇才坐镇,为我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我军这次取得胜利,是战略战术上得到了充分应用,但取得这次战役胜利的华野部队处境仍然不容乐观,当时蒋介石派重兵试图攻克我军所占据的解放区,74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华野部队取得孟良崮战役胜利之后,其生存空间仍然存在很大威胁。因此毛主席重新布置战略部署,决定华野兵分三路,避开国民党的全力进攻,这就是史上的“七月分兵”。

当时华野外线兵团不断发起反攻,与内线兵团配合持续作战,从战略上看来,起到了调离和分散敌人兵力的作用,减少了我军在战场上与敌人“硬刚”的伤亡,另一方面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为华野变被动为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七月分兵之后,最初的战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当时华野上下对战事十分乐观。

只是“七月分兵”毕竟是临时决定,匆忙之中难免出现组织不充分的情况,在七月中旬时就开始出现困境,将士们出现了轻敌急躁情绪。当时粟裕想乘胜追击率部歼灭国民党整编25师,然而天公不作美,遇到了连日大雨,几天下来山洪爆发,水位暴涨,面对齐胸的水位,粟裕只能放弃作战计划。

在接下来物色进军地点时,粟裕发现胡琏兵团已经攻占南麻,推测他们在接连不断的雨天内还没有做好防御工事,于是对胡琏所部的11师发起进攻。胡琏能担任起兵团司令的职务,说明他也是军事素质过硬的国民党将领,他与刘帅曾有过“交手”,让拥有军神之称的刘帅陷入了消耗战,可见他的手下不仅有精兵良将,他自身也是诡谲狡黠之人,因此被称为“军狐”。

粟裕与这样的对手交战,明显是一场攻坚战,这场战役攻打了四天五夜,后来我军炸药因雨季受潮而不得不退出战斗,南麻战役让我军损失了上万人的兵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也成为粟裕军旅生涯中少有的败笔。而在接下来的临朐战役中,我军的伤亡数字达到了五万人以上,其原因就是敌强我弱,再加上长途跋涉,最为关键的还是弹药受潮,在敌军源源不断的支援之下,粟裕再次战败撤退。

南麻、临朐两场战役连战连败,让粟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作为华野重要军事指挥者之一,他在战后悲痛地写出了总结:首先他指出了当时将士们的轻敌心态,对战事表示盲目乐观的作法导致在这两场战役中失利;另外,他指出七月分兵导致华野兵力无法集中重点进攻,而无法应对强敌,回顾之前孟良崮战役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采用“群起而攻之”的战术。

粟裕的战后总结写得“直言快语”,让陈老总看得直瞪眼,而谭震林读后气得不轻,两人都要求粟裕重写,粟裕当时坚定自己的看法拒绝重写,于是谭震林写了一封长信批评粟裕缺乏远见。于是,因为战后总结一事引起了华野三位核心人物之间的矛盾,此事后来惊动了毛主席,由他老人家出面调停,此事才算不了了之,粟裕写的战后总结最终也没有上交,后来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被后人发现。

其实南麻和临朐两次战役失利,并不是个人原因所造成,当时的天气、心态等状况都影响了战役的结局,粟裕写总结时所站的是战役指挥者的立场,而毛主席则是从大局出发制定的战略部署,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观点自然不同,所以,粟裕的这次失利只是他军旅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和经历,毕竟人无完人,更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

1 阅读:221
评论列表
  • 2024-09-04 10:50

    粟裕战神

  • 2024-09-05 12:35

    心胸坦荡,老实人

  • 2024-09-21 12:58

    真实水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