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怒斥:课后服务是教育史上最大的败笔!严重摧残学生身心健康

易霄寒啊 2024-09-24 10:51:45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

一则“小学生早7:30到校,晚6点多放学,每天在校10小时以上”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

很多家长纷纷吐槽,课后服务已经严重背离了初衷。

不仅没有减轻学生负担,反而让孩子们每天都处在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中,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信息来源:光明网2023.11.21——《家长抱怨、老师吐槽!课后延时服务,为何令人不满?》

家长怒斥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本是教育部为解决家长接送困难、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而推出的政策。

然而从目前各地的实施情况来看,课后服务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反而成了学校和教师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挡箭牌”。

不少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课后服务变成了“延时上课”。

语文、数学等主科老师经常利用这段时间讲授新课,或者布置大量练习题。

学生们本就对主科充满厌倦,下午还要继续被“轰炸”,学习兴趣被彻底扼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在户外活动时出现意外。

干脆取消了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把时间全部用在主科复习上。

殊不知,长时间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不仅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还会对身体机能造成损害。

调查显示,近视、肥胖等“小眼镜”“小胖墩”的出现率直线上升。

这与学生长期缺乏户外活动密切相关。

课间操形同虚设,体育课沦为主课的“附庸”。

学生们整天都在教室里“如坐针毡”,还谈什么“身心健康”?

课后服务名为自愿,实为“被自愿”。

不少老师为了获得课时补贴,会反复劝说家长让孩子参加,甚至以“影响期末评优”相要挟。

面对学校和教师的“软硬兼施”,不参加课后服务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此,很多家长表示强烈不满。

他们认为,课后服务不仅没有减轻孩子的学业压力。

反而让孩子们的学习时间被无限延长。

每天在校十几个小时,回到家还要写到深夜,哪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课外兴趣班、陪伴家人?

更可悲的是,面对家长的质疑,一些学校和老师却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他们声称是“迫于无奈”,因为减负政策实施后,升学压力并没有减轻,反而变本加厉。

为了保证升学率,只能利用课后服务来“抢时间”“补差距”。

试问,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正是在饮鸩止渴吗?

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健康必然会受到严重损害,这与教育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难怪有家长愤怒地表示:“课后服务简直是教育史上最大的败笔!”

课后服务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把“减负”落到实处。

学校应该合理安排课后时间,开设形式多样的兴趣班,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调剂身心”。

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督查,坚决杜绝以课后服务之名行“延时上课”之实的行为。

当然,根本解决“减负”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唯有转变“唯分数论”的教育评价观,营造宽松自由的教育生态,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毕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指标”“升学率”而牺牲孩子的快乐童年。

课后服务问题只是当前教育领域诸多乱象的一个缩影。

面对“减负”这一世纪难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和表态上。、

而是要用实际行动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健康的未来。

唯有如此,教育的真谛才能得以彰显,莘莘学子才能在“为人生而教”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课后延时服务,便民利民还是鸡肋政策?

这则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据悉,该校为满足部分学生家长的接送需求、,

开设了课后延时服务,但额外收费的做法遭到部分家长的强烈不满,矛盾一度升级。

课后延时服务,本是教育部为贯彻“双减”政策、解决家长接送难题而推出的便民利民之举。

然而,从目前各地的实施情况来看,这项政策非但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反而让学校和家长陷入了尴尬境地。

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在下班时间额外付出精力,照看学生功课、安排课外活动,工作量和责任心都有了较大增加,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

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本就有责任照看学生。

再收取额外费用无异于“双重剥削”,何况并非所有家庭都有支付能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学校为创收,把课后服务异化为变相“延时补课”。

语数外等主科老师不惜占用学生休息时间讲授新课,布置大量作业,名为服务实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背离了“双减”的初衷。

与此同时,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

学生长时间滞留校内,人身和财产安全如何保障?

课间游戏、体育活动中难免磕磕碰碰,出现意外伤害如何处理?

对此,学校方面似乎考虑不足。

课后延时服务,是便民利民还是鸡肋政策?是良方还是误区?

这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共同深入思考。

笔者认为,课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惠民政策,初衷无疑是好的。

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公益属性,杜绝过度市场化和功利化倾向。

学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而不能把课后服务异化为创收工具。

对于确有需求的家庭,学校可适当收取成本费。

但收费标准应以大多数家庭可承受为前提,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予以减免。

同时,教育、财政等部门应加大投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减轻学校运营压力。

课后延时服务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决不能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只有在教育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学校、教师、家长密切配合。

建立科学规范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这项政策才能真正惠及广大师生,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教育无小事,课后服务更应慎之又慎。

站在“为了孩子的高度,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形成合力。

用爱心和责任心呵护祖国的花朵,用智慧和行动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唯有如此,课后延时服务才能成为造福学生的“及时雨”,而不是令家长诟病的“鸡肋”。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