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说//从唐寅笔下的梅花略谈

海生艺话看艺术 2024-03-21 08:28:09

“唐伯虎”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和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在明代中期被并称为“江南四才子”,同时,唐伯虎还是明代绘画史上著名的“吴门四家”“明四家”之一。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吴门四家”。

唐寅擅长绘山水、人物、花鸟各科。但提到唐寅,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他的人物画,尤其是仕女画。由于花鸟类传世作品并不多,很多人并不知道,唐寅其实画过不少四君子之一的梅花。

​《一剪梅》 ​

​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字声悲!

​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

​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这幅《观梅图》是唐寅的纸本绘画,淡设色,纵高有108.6厘米。

画面中心,一位高士袖手立于溪桥之上,在他的身后,山崖边两树梅花含苞待放,淡雅幽静,韵味盎然。

全幅的构图汲取南宋院体风格,山石树木的勾勒粗细得当,晕染多于皴擦,清健爽利的笔致和幽静的背景营造突出了高士的高洁形象。人物的线描细劲流畅,造型清俊儒雅,亦与梅花相合。

唐寅在本幅中自题七绝一首:“插天空谷水之涯,中有官梅两树花。身自宿因才一见,不妨袖手立平沙。苏门唐寅为梅谷徐先生写。”诗意也与画意十分吻合,清新致远。

这幅《墨梅图》便没有上一幅《观梅图》的故事性,它是唐寅的一幅纸本墨笔梅花,纵96厘米。

在这幅画中,梅花已经开得很盛。唐寅用枯笔焦墨画梅花枝干,皴擦出细致的纹理,使梅枝显示出苍劲虬曲的姿态;再以浓淡相间的水墨点画出梅瓣,并用谨细的笔触画出花蕊。笔法刚健清逸,表现出梅花清丽脱俗的风貌。

在傲然盛放的梅花上方,唐寅的题诗亦洒脱清秀:“黄金布地梵王家,白玉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枝清影写横斜。”

这是唐寅所绘的“梅鹤”小扇。

画面中,背景是迷蒙的山水。几株梅树开得绚烂盛大,梅枝曲折向上,皴擦纹理,表现出梅枝苍劲虬曲的姿态,白梅花朵随枝点染,蓬勃生长,笔墨十分干净简练。梅树下,仙鹤优雅孑立。亭台小景中有人对坐,或许正在清谈,共赏梅与鹤。

左上同样有唐寅隽秀的题字:“嘉靖壬午春三月寤歌斋写意。苏台唐寅。”

清秀的字、工稳典雅的印章,与画作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冬日宜赏梅。在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含苞待放的梅花、盛放灿烂的梅花、墨笔梅花、设色梅花,以及仙气飘飘的鹤、高洁的文士……

古画中的“梅”,尽显四君子的清俊秀逸之韵、简约清朗之意。

​关于唐寅绘画风格的形成,有学者研究认为,他早期的绘画得益于“明四家”之一的沈周,的确,在他的一些绘画作品中,笔墨可见中年沈周的影子。早年在父亲的酒家,唐寅就通过祝枝山拜见了当时已经大名鼎鼎的沈周。沈周看过唐寅的画作后也非常欣赏,赞美一番之后,向他提出了临摹古人、学习传统的重要性,并且推荐唐寅跟随当时的苏州名家周臣学画。

​唐寅在画史上是一位风格多样、技法较为全面的画家,他把对人生、社会的理解与他个人的文化修养、诗情书法、高超的绘画表现技艺相融合,形成了具备个人鲜明风格的绘画作品,不拘一格,充满意趣,雅俗共赏。

​唐寅在《五十言怀》中为自己的一生作了这样的总结:“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功夫处,莫损心头一片天。”

​唐寅,这位终日花天酒地的风流才子,诗文再潇洒,气度再豁达,终是难掩笔墨背后的痛苦和失意。“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这些看似活色生香、醉生梦死的场面带着浓重的颓废色彩,只更加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无助与挣扎。

​唐寅的一生,撕下世人眼中“浪漫多情”“洒脱不羁”“风流倜傥”“狂妄自负”的标签,真正的唐寅是那个意气风发的不羁少年,是那个怀才不遇、内心矛盾的中年人,是那个命运多舛、努力挣扎的孤苦老人。

​痛苦是艺术创作的催化剂,李开先有云“唐寅如贾浪仙,身则诗人,犹如僧骨,宛在黄叶长廊之下”,这位优秀的画家一生颠沛飘零,却不影响他为后人留下诸多宝贵的遗产,实在惹人唏嘘。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