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他回家探亲和我订婚退伍也不回家,我现在的婚姻很幸福

笑南谈情感 2024-12-31 16:14:46

“你是不是还在等他?”

王婶一边递过来一篮子鸡蛋,一边随口问了一句。我低头摆弄着手里的针线活,手顿了顿,嘴上却轻声说:“没有啊,早没这事了。”可心里像被什么戳了一下,泛起一阵说不清的酸楚。

1983年,我刚满20岁。家里人急得不行,母亲天天唠叨,说村里的姑娘这个年纪都嫁了,再拖下去就成了笑话了。可我偏不着急,心里藏着个小念想——我要找个当兵的!

那时候,穿绿军装的兵娃子在我们村可是稀罕物。每次看到他们从镇上路过,我总忍不住多看两眼。那一身绿,笔挺得像带着光,走起路来跟风都不一样。母亲说我眼高,可我心里清楚,我就是想找个穿绿军装的。

母亲急得不行,托了王婶四处张罗给我介绍对象。可我一听,不是种地的就是做木匠的,连面都懒得见。母亲气得直拍桌子:“你就非得找个当兵的?咱村儿有几个兵?这么挑,真要挑到老!”我低着头听着,但心里比谁都倔。

1984年夏天,王婶突然跑到我家,说镇上马家沟有个叫马志成的兵娃子,刚回来探亲,人高马大,模样周正。我一听是当兵的,心里像被点着了火,连忙答应见面。

见面那天,马志成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站在我们堂屋里,显得格外精神。他一进门,我就偷偷瞄了他一眼,脸一下子就红了。他不太会说话,声音低低的,说起部队的事儿倒是滔滔不绝。我听得出神,觉得这人憨厚实在,正是我想要的。

两天后,马家提议趁他探亲在家,把婚事订下来。母亲一开始有点犹豫,觉得太仓促了,可经不住王婶劝:“兵娃子不比别人,时间紧,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于是,订婚的日子火速定了下来。

订婚那天,我和母亲去了马家。他家条件一般,三间土坯房,院子里种着几棵枣树。那天阳光正好,枣树的叶子绿得发亮,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我对这些不在意,只想着人好就行。他母亲热情得很,订婚宴摆了八个菜,还给了我一个厚厚的红包。临走时,我和马志成一起去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订婚照,他站得笔直,我笑得腼腆,心里甜得像蜜一样。

可谁能想到,这甜蜜没持续多久。

马志成回部队后,刚开始还寄了几封信,信里说他训练忙,等退伍后就回来娶我。我每天盼着邮差,盼着他的信,可时间一长,信没了,消息也断了。我以为是他忙,没多想,只是一边干活一边等。

1985年年底,听说他退伍了,我心里高兴得不行,想着他总该回来了吧。可一等再等,还是没消息。我忍不住去了趟马家,可他父母支支吾吾,说他在城里找了份工作,暂时回不来。我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可没证据,也不好多问。

直到1986年春天,真相终于摆在了眼前。那天,马志成的父母突然上门,说他在城里认识了个姑娘,两人已经领了结婚证。马志成还说,他不打算回村里了。母亲听了气得直拍桌子,我却一句话没说,心像被掏空了一样,整个人都木了。

后来,我和马家退了婚。那段日子,我像没了魂一样,整天呆坐着发愣。邻居们都说我命苦,可母亲却骂我:“不就是个当兵的嘛?又不是天塌了,怕啥!”她的话像一盆冷水,把我从失落里泼醒了。我想,不能一直这么下去,得重新开始。

王大娘又给我介绍了一个人,叫刘志刚。他家在镇上开了个小木器厂,专门做家具。他跟我一样,兄弟姐妹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人勤快,实在,还会哄人开心。第一次见面,他带了两斤糖果,说是给我家弟弟妹妹吃的,母亲一看就喜欢上了这人。

后来,刘志刚时不时来我家帮忙,下地干活、修房补墙,什么都抢着干。我慢慢觉得,这人虽然没穿军装,却有种踏实的可靠。他说话幽默,总能逗得我笑出声来。

1987年底,我和刘志刚结了婚。婚后,我们搬到了镇上,住在木器厂旁边的小房子里。他每天忙着做家具,我在家里操持家务,日子过得简单却温馨。

几年后,木器厂越做越大,我们也攒下了一些钱,盖了新房子,还送孩子们去城里上学。刘志刚对我很好,家里的事都听我的。每次我提起当年的事,他总会拍拍我的手,说:“还好那小子不回来,不然哪儿轮得到我娶你?”我听了,总是又气又笑。

前些日子,我在镇上赶集,遇到了王大娘。她神神秘秘地跟我说:“听说马志成日子过得不太好,那个城里媳妇嫌他没本事,早就跟他离了。他现在一个人,靠打零工过活呢。”

我听完愣了一下,心里竟然没有一丝波澜。回到家后,刘志刚还问我怎么了,我看着他,笑着摇了摇头,说:“没事,就是突然觉得,这辈子遇见你,真是我的福气。”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穿军装的就是最好,可后来才明白,真正的好,是能陪你风风雨雨过日子的人。而我,已经找到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