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识人

墨澜清风文化说 2024-11-03 02:39:28

诸葛亮有言,“人之性,莫难察”。

知人知面不知心,世上没有比看清一个人更难的事。

分不清谁好谁坏,辨不明孰真孰假,往往会错付,难免要吃亏。

老话儿说:“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恰恰是识人。

细节识品性,小事识格局,高位识教养,困境识修为。

01 细节识品性

《礼记》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往往最细微、最隐蔽之处,最能看清一个人的品性。

即便再怎么伪装掩饰,也会在不经意间显露出真实面目。

一日,苏轼与友人谢景温出游,两人相谈甚欢。

就在此时,一只腿部受伤的百灵鸟从树上跌落下来。

苏轼本想将鸟捡起来,送回巢中。

但谢景温却大步向前,抬脚将鸟踢到一旁,毫无怜悯之心。

心底里缺乏仁爱之心、怜悯之情,这样的人往往品性卑劣。

于是,那次郊游归家后,苏轼便与谢景温断交,不再往来。

果不其然,谢景温因为政见不合,便毫不顾忌地诬告苏轼。

《淮南子》中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真正的品性,是装不出来的。细节看似不起眼,却都是内心的折射。

02 小事识格局

俗话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人的格局大了,就不会在小事琐事上纠结。

以小见大,最能看清一个人的心胸格局。

《明史》当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杨守陈任职洗(xiǎn)马期间,归家探亲,途中在驿站休息。

驿丞不知“洗马”是太子属官,便问他:“你一天要洗(xǐ)几匹马?”

杨守陈笑着说:“勤快就多洗,懒散就少洗,没有固定的数量。”

没过多久,驿站来了位御史,驿丞毫不客气地让杨守陈腾出上房。

结果御史进来见到杨守陈,连忙跪下来行礼问安。

驿丞这才知道洗马官职之高,一下子就慌了神,跪地请求宽恕。

而杨守陈丝毫没有计较问罪的意思,摆摆手让他离开了。

《菜根谭》中有句话:“大聪明之人,小事必朦胧。”

一个人格局有多大,直接体现在如何处理小事上。

小处不计较,能够容人容事,这样的人往往胸怀宽、格局大。

03 高位识教养

《六韬》曰:“勿以身贵而贱人。”

身份卑微时,对他人笑脸相迎,或是一种本能。

身居高位时,对待他人的态度,才能体现自身的教养。

尤其是面对弱者,能否保持谦卑尊重,最能考验一个人。

盛气凌人者,没有礼容;登高踩低者,没有教养。

南齐时,陆慧晓世家出身,还曾辅佐五王政事,身份尊贵。

然而来客之中,无论达官贵人,还是部属随从,他都会起身相送。

有人劝他:“你贵为长史,不宜如此谦和,否则太委屈自己了。”

陆慧晓却说:“贵人不想着这些,而贱者总在想这些。人怎么能总想着贵与贱呢?”

只看身份高低贵贱来区别对待,这样的人往往不具备真正的教养。

有教养的人,不会自视甚高,不会优越感十足。

而是存心和善,待人谦逊,平等对待身边所有的人和物。

唯有如此,方显灵魂高贵、内心丰盈,使人望之可亲,久处不厌。

04 困境识修为

纳兰容若诗云:“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许多的不如意,有时陷入低谷,有时遇上困境。

到了这种时候,最考验一个人的修为。

修为不够的人,通常只会在怨怼的负能量中消磨自己。

修为强大的人,态度上积极进取,策略上主动改变,直至苦尽甘来。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中经历过无数磨难与挫败:

道光十二年,他初出茅庐考秀才试,被考官当众斥责文理不通。

咸丰元年,他已是翰林,因为画图汇报工作,引来满朝官员的讥笑。

咸丰四年,他惨遭伏击,靖港兵败,几乎全军覆没,成了江西的笑话。

咸丰五年,他又在九江兵败,还在船上被俘,拼了老命才逃出生天。

然而曾国藩却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辛弃疾写道:“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人生世事,好坏无常,顺逆无定,高峰有时,低谷亦有时。

心里有光,脚下就有路。无惧艰难,直面命运,才称得上真正的强者。

1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