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将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出发,沿着G230国道前往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沿途会经过江淮分水岭——连康山与湖北、河南的一处跨省边界点——福田口。同时对红安县、新县历史沿革和两县城区风貌开展图文记录。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毗邻河南省。这里旧称“黄安”,(明代)以前无建置,明代才设县。黄安建县前是黄冈、黄陂、麻城三县属地,因地处偏僻,离三县县治辽远,政令难施,不易控制。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麻城县监生秦钺、李大夏等上书请求建县,得到巡抚湖广右副都御史陆杰和巡抚湖广监察御史史褒善的赞同。但建县主张受到部分人阻挠,临场勘测多受阻难而中止。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黄州知府郭凤仪上书驳斥建县困难的言论,再次陈述建县的必要。为建县,户部尚书、本地人士耿定向特致函前湖广右副都御史冯岳。1560年,在京师又与新任湖广巡抚刘伦面商。刘极为重视,将建县任务交与麻城县令苏松。不久,刘伦离任,建县事又被搁置。次年,耿定向奉命视察西夏,在宣城道上遇继任湖广巡抚张雨,又与张洽商建县事。这时,监生王国任同一些耆宿也联名上书,张于是令下属集议。黄州知府应明德、同知袁福徵、巡按湖广监察御史唐际禄、布政使徐南奎、按察史刘斯洁一致同意,建县之议遂定。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两台疏上,礼部尚书徐阶在朝竭力赞助,恳切说明建县利害关系。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春季,经过户部复奏,朝廷正式批准建县。割麻城的太平、仙居两乡20里甲(110户为里,里分10甲),黄陂的滠源乡8里甲,黄冈的上中和乡12里甲为新建县所属,定名新安县,不久改为黄安县。据清代《黄安县志》记载,因春秋时地属古黄国,为求“地方宁谧,生民安妥"故名“黄安县”。(另有一说,春秋时黄国在今光州,黄安不是古黄国辖地)。时耿定向奉使西夏顺便回乡,选择麻城姜家畈(今红安城区)为县治,买胡灿、王绍文田地125亩,命其弟耿定理、门生王国佐和刘廷谏招民到此安家经商,修筑城池①。
姜家畈四距皆山,中有平原,东属麻城泰平、仙居二乡二十里甲,西属黄陂滠源一乡八里甲,南属黄冈之上中和一乡十二里甲,北至河南信阳等县,委宜设县御盗安民,以上三县各里似应裁革以属新县,其城垣、县治、学基原系各县士民义出地土,先已草创县厅、学庙、分司于上,其合用钱粮相应于本府库藏随宜措处,及三县应割里分,当年里甲、丁石、马价、官钱之内酌量派出,以为筑城等项之费。其城内之地,小民欲便僦居避盗,则必欣承鬻买,又约得价二千余两。再照姜家畈既有新县,其原设岐亭捕盗通判当掣回府,原有防守民壮,仍应留新县守城,其余工人役已于建议各民之家及三县里甲之内起派。城砖亦有黄陂、麻城灰窑烧造以敷应用。及义令巨富之家愿建之户,均分丈尺筑砌,仍委能干府佐一员总理,则烧砖集木庶克济事,不患无成。这段论证从疆域划分到机构的设置,从筹措钱粮到安置军民,以及县城建造的原料、方式等等均有所论及,堪称范本。虽因巡抚离任而中止,但后续本县建县过程大多沿用此方案。如城墙的建造,即采用富户“均分丈尺筑砌”的方式,县志中曾对此有详细记载②。
1992年版《红安县志》中配套的“黄安县地域变迁图”,县境东北角与西北角分别在民国被划入了新成立的新县(今属河南)与礼山县(今孝感市大悟县)。明清时期,黄安县均属黄州府(今黄冈市);民国初年属江汉道,1932年所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隶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为孝感专区,1952年6月划属黄州专区。1952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黄安为红安③。后属黄冈专区、地区,1995年划归新成立的地级黄冈市。
长江一级支流倒水河穿越红安城区,老城在河东,新城在河西。倒水河,又称“界河”,源出大别山南麓,有东西两源。东源是主源,亦有两支:一出河南省新县庆儿寺沟,南流经山石门、箭厂河,于下泥家河入境;一出新县山子岩,流经程德祖,于介连寺入境,入檀树岗水库。两支于檀树岗合流南下,经程方河、牌楼河、袁英河、至叶家畈。西源也有两支:一出新县雪花山,流经麻布街;一出新县苦莲岩,流经新屋嘴、吴家河,于郭家河乡白果树垮合流,至杨家洼入境南流,经周八家、七里坪与东源汇流南下。流经古峰岭、县城、八里湾,至林家集出境入新洲县。倒水河原长135公里,流域面积2317平方公里,其中境内长110公里。1970年,新洲境内的下游河段,由原经涨渡湖入江改经李集至龙口直注长江。1974年8月,红安境内的龙潭寺、扁担山(贡吴家河)两河段裁弯取直。改道后,全长增至163.3公里,流域面积减至1793公里。其中红安境内流长减至102.8公里,流域面积为1353.3平方公里未变。倒水流域地形北高南低,七里坪以下至八里湾为丘陵地带,八里湾以下地势渐趋平缓④。
今红安县河西老城也是高楼林立,房地产作为前二十多年中国城市化发展最显著的缩影,影响尤其深远,见证着城乡经济、生活的快速变迁。
1968年,红安县在老城西南角的倒水河畔动工修建了一座拦河坝,又称“南门河闸”。1977年河闸全部竣工,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836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满足倒水河上中游农田灌溉的需要。随着极端天气不断变化,加之建设标准低下,南门河拦水坝历史上曾经2次决堤,对下游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尽管通过多方努力进行了初步维修,但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19年7月23日,湖北省水利厅在红安县组织召开了红安县南门河闸枢纽工程安全鉴定,鉴定结论为:南门河闸枢纽工程为“四类”工程。2021年,经省发改委批准,红安县南门河闸枢纽更新改造工程立项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重建南门河拦河闸和龙潭寺拦河闸工程;项目概算投资为1.8156亿元,建设工期3年。2022年2月16日,该工程正式开工,于2023年7月28日下闸蓄水,2024年5月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内容。该工程建成以后,可有效拦蓄倒水河上游大部分洪水,减轻倒水下游防洪压力,同时改善县城水体环境,提高群众对宜居县城的满意度和幸福感。7月1日,南门河闸枢纽工程建成启用⑤。
南门河闸上方是一座步行廊桥(当地计划改称‘新安廊桥’),连接河西“盛地广场”与河东“将军城中央大街”两大商业综合体,也是目前红安现场最热闹、繁华的街区。
眺望倒水河下游方向(南),远处是建于1966年的“红安大桥”(今称‘一桥’),为红安县城首座跨河桥梁,目前仍在通行车辆。
因南门河闸修建,倒水河流经红安县城的河段由于蓄水抬升,形成了“平湖”景观。当地便在河岸打造了几座景观亭,供市民休闲、赏景、垂钓。北面与南门河闸并行跨越的是另一座新建步行桥。
远处的红安二桥,始建于1992年,2019年经过了改造。桥长174米,市政主干线——将军大道跃行上跨倒水河,当地计划改称“将军大桥”。
站在红安二桥(将军大桥)上回望南门河闸。倒水河蜿贯穿城,割裂城区空间,使得城内往来通达需要由多座桥梁成为衔系之纽带,便捷大众出行。
红安县城到七里坪镇目前开行有城乡公交车直达,约一小时可到。七里坪镇位于红安县城北24公里,倒水河(西源)流经场镇旁,老场集(街)位于河东。河西张家湾村,华润集团在那里修建了乡村振兴安置示范点——华润希望小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类(民宿、餐饮、游览、非遗等)文旅项目⑥。
倒水河西源自河南省新县苦莲岩峰丘潺涌(郭家河、卡房两乡交界处),向南流经新屋嘴、吴家河,于郭家河乡白果树湾合流,至杨家洼入境南流,经周八家、七里坪与东源汇流南下⑦。
倒水河在七里坪镇开发了泛舟畅游,让游客感受大别山腹地的生态自然之美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就诞生在七里坪镇,今场镇红军广场上(原西门河滩)建有一座成立纪念碑。此碑高16米,于1979年10月落成。碑身采用立柱方形,镶嵌了汉白玉。正面镌刻着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背面则镌刻红安县委、县政府撰写的碑文。
1931年11月7日,由原鄂豫皖“黄麻、商南、六霍”等农民起义一路演变而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红(黄)安七里坪镇成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同时,红四方面军接受张国焘为主席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红四方面军下辖红四军(方面军总指挥部兼军部)和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总兵力共4.5万人。时为中国共产党控制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不久,又建立红九军,全军共有六个师。从1932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围剿,虽然被红四方面军多次打破,但迫于国民党军强大的军事压力,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决定放弃鄂豫皖苏区,除留下红二十五军由沈泽民负责坚持游击战之外,其余各部共2万余人转战西进,并取消原各军番号。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成为历史。
七里坪在当年作为红四方面军、鄂豫皖苏区(含早期黄安县委、黄安县苏维埃政府)的主要活动中心。如今七里坪老街上现存众多红军时期的党政军机关与经济、后勤等方面的场所旧址,正逢十一假期,挤满参观游客。图为七里坪老街上的“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
红色文化为七里坪赋予了浓厚光环,抒写中共革命发展历史。但这里在红军“闹革命”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因邻靠鄂豫边界与河流,也是黄安县北部一座水陆集散重镇,商业氛围浓厚。七里坪早年叫做“桑槐树”,地名来源于植被,明代黄安建县前,时属麻城县仙居乡。清代有江、孟、赵三家人在此开设店铺,经营饭馆、茶肆、百货,遂改称“三家店”,而后集市兴盛,形成南北长约7里的线状聚落,场集坐落在倒水河畔的平缓台地上,故名“七里坪”⑧。今七里坪老街长约400米,石板路面纵贯穿行,两旁明清传统建筑仍旧保存完好,且多为“灌斗砖墙,硬山搁檩”之造型。
七里坪老街又叫“长胜街”,取“胜利”之意,符合当地红色文化特点。图为长胜街南端入口,右侧那座房屋,是以前小镇的供销商店,目前还在使用,售卖服装,鞋袜等生活日用品。屋檐上方的“为人民服务”字体极具年代岁月感。
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版《黄安县志》(朱锡授 编撰)中,对七里坪镇的文字记述。可以看出七里坪设镇时间较早,古代就是粮食囤积地。也是倒水河航运的末尾(最北端),场镇以北的倒水河上游虽不通大船(舟辑),而小规模的竹筏(排)运输却很多。此后集市逐渐萧条,清末随着平汉(京广)铁路通车与民国公路建成,倒水河航运几乎衰落,承担水陆换乘功能的七里坪镇更受到直接影响。交通如此闭塞,恰好为战争活动创造了先决条件,直到红军依托大别山建立鄂豫皖苏区根据地,七里坪又才热闹繁荣起来。
从七里坪镇沿着G230国道转向东北行驶,12公里到达檀树岗村。檀树,一种豆科类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气候区。因周边山岗上,檀树密布成林而得名。檀树岗毗邻河南省新县,倒水河东源流经于此。清代形成居民点与驿歇处,还拥有边贸集市。民国属黄安县紫云乡,鄂豫皖苏区时期,红军的兵工厂、被服厂、军政学校等场所机构也都建在这里;1956年设立红安县檀树乡,1958年并入七里坪公社,1961年析分檀树岗公社,1984年恢复檀树岗村,1987年升设乡治,1999年并入七里坪镇,仍置行政村⑨。1971年在今村委会北边6公里建成一座同名水库,库区横跨红安、新县,主导乡村农耕灌溉和城镇水电供给,并具有调蓄防洪水利等功能。
G230国道檀树岗中桥,位于村委会北边500米。国道在这段进行了改线扩建,打造通省一级路。
檀树岗村距鄂豫边界点约1公里,遂步行前往探访。因所处县域门户,村北立有这座“红安”特色宣传标识碑。
倒水河东源(上游源头方向,北),根据水文(利)勘测,也是正源。
倒水河东源(下游方向,南),那座平板小石桥通往檀树岗村来家河居民点(属自然村),檀树岗聚落则位于倒水河西岸(图右)。
倒水河接近(东)源头的河道实况,出现了间接性水文特征。河床被丰草所覆盖,形成一片湿地景观,并作为畜牧散养栖息地。最远处的绵延峰丘(北向)是新县连康山,属大别山系的重要构造,最高峰海拔890米,中间高,南北低⑩,此山也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长江流域倒水河(东源)发源于山体西南侧的庆儿寺沟(今属新县陈店乡高湾村),目前新县已将连康山开发打造为了森林公园。G230国道湖北境内改造时,还对临河路段增加了稳固的护坡。
湖北红安与河南新县政区交界点——G230国道福田口中桥,桥梁上跨溪沟。这里原称“湖田口”,若汛期雨季,如遇倒水河洪袭,会将两岸农田淹没,如同宽广湖面。由于“湖”、“福”读音相近,再加上周边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亦能防灾减灾,遂简化称作“福田口”,寓意幸福美好⑪。G230国道在湖北境内的一级路面(双向4车道)至此结束,进入河南后为常见的双向2车道。边界两侧基层管理建制: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檀树岗村VS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黄谷畈村。
傍晚黄昏夕照,回望湖北红安境内。右侧立有“湖北省/河南省”双面政区指向牌。而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界线界桩”标识信息,此边界点立有鄂豫省际线第8号界桩,但在现场却没有看到,不知道是否因道路改造有过迁移。
现在农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是提高了,来自河南新县的一位放牧人还开着“老头乐”电动车驱赶羊群归巢,可谓悠闲自得。
某幅地图中,对G230国道福田口鄂豫省界点(红安/新县)的位置标注。地形色彩渲染看起来很直观。
G230国道过福田口中桥后,经黄谷畈村、箭厂河乡,再穿越连康山东侧一段峡谷,约20公里到达河南省最南端的新县县城(河南全省县城最南端是新县,而辖境最南端在商城县黄柏山界岭)。
跨越潢河两岸的新县城(下游北向),几栋高层楼房映衬出城市天际线
潢河属淮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新县泗店乡与田铺乡交界处的万字山(大别山脉峰丘之组成),流径自南往北,过光山、潢川两座城区,终在潢川县东北部踅孜镇两河村汇注淮河干流,河长140千米,流域面积2400平方公里,河道落差南高北低。其中新县境内河长44千米,流域面积908平方公里⑫。
跨越潢河两岸的新县城(上游南向),新县县城受山体与河谷夹峙,地形狭长,呈纵向带状分布。建成区分别朝南北两端都有拓展,目前从城北金兰山街道至城南新集镇董店社区,全长约15公里。
雄矗于新县县城西侧的江淮分水岭——连康山,属大别山脉之峰丘组成,倒水河(东源)由连康山南边潺涌,打造后的景区名称叫做“金兰山或将军山”。山体土壤为地域性黄棕壤类,母岩主要是花岗岩与少量石灰岩,土层较厚。常绿阔叶、落叶阔叶、灌木丛等植被均有分布 ⑬。
连康山东侧的新县广场与县政府办公楼(图右)。新县与红安城区虽然都有一条河流穿纵,但新县赋予山体加持,使得山水结合下的城市空间感更显丰富、饱满。
新县深处大别山腹域,红军时期作为鄂豫皖苏区的核心控制范围,红色地标遍布县境。1947年刘邓大军挺近+转战大别山,新县仍是主战场。尽管在1932年正式设县前,这里只是河南省光山县的一个集镇,但因邻靠省界,可“北渡淮河通中原,南抵长江入荆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聚落又依山傍水,便于防守,所以新集也修筑了城墙与城门。
新集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四周城墙环护,系用毛条石带浆砌成,三米多高;上面又用特制的大青砖砌成墙垛;东面临河,其余三面均有护城壕沟;共有四个城门,北门在今纺织品知青门市部山墙外,南门在解放桥北岸,大东门在老大桥头,大西门在解放桥副食品冷饮部后墙处,南门外有一条小街(即今民主街),西门外有一个大操场,称。西操场”。1953年,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将旧城墙拆除,沿河尚有遗迹⑭。
新县古城南城门(现代新建)。1931年2月,红四军十师三十团(红四方面军前身之一)攻克新集。新集攻克后,打通了商(城)光(山)路线,使鄂豫边和皖西苏区连成了一片。3月29日,新集市苏维埃政府成立。市委和市工会、贫农团、少共国际团、童子团等组织也相继成立。不久,又召开了特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鄂豫皖总工会。193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在新集成立。1931年7月1日至8日,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新集召开,选举产生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大会推举组成人民委员会作为执行政府工作的政权机关,下设外交、军事、财政经济、革命法庭、内务、土地、粮食、文化、交通、政治保卫局等管理机构⑮。新集在当年是鄂豫皖苏区首府,如今作为重要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宣传展现。
目前新县在原新集老街旧址处打造了红色文化历史街区,原红四方面军总部、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苏区税务总局、政治保卫局等旧址已修复开放,供游客参观。街区背靠连康山,毗邻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馆和烈士陵园。1930年3月20日,鄂豫皖边区党代表大会在箭厂河(原属湖北黄安)召开,正式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委员会。至此鄂豫皖边区实现了党对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的集中统一领导。所以1930年算是新县(新集)开展红色革命运动的全新起点,在对老街修建时,便将“1930”年代字样设为景观点缀,烘托岁月记忆。新县也因将帅众多(中共1955年授衔的将级军官有36人出自新县),荣获“全国十大将军县”名号(最早源于民间定义)。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无法打破国民党军强势围剿,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新集与周边各苏区乡镇、县城很快就被国民党军队攻占,恢复国统区。此后,国民政府为控制鄂豫皖边区,同时设立了经扶(今河南新县)、礼山(今湖北大悟)、立煌(今安徽金寨)这三个县。据1935年《河南省政府年鉴》记载:以本省光山县新集地方增设县治,以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表字“经扶”为名。新设之经扶县,系从河南、湖北二省的光山、黄安、麻城三县划出边境地区设立,计:从光山县南部划出5个里(八水里、五马里、沙城里、长潭里、青山里),17个保(神留桥、朴风山、沙窝、永阳赘、五龙、杜横、夏陂山、长潭、朱向、董范店、墨斗关、潘殷冲、官堰、柴山、观音、沙城、千斤);从麻城县西北划出3个区(仁美、择里区的三分之二、丰义区的二分之一)部分;从黄安县东北划出2个会(长水会、塔耳会)⑯。
新县县域组成图,主体由光山县析设(含新集治所),黄安(红安)、麻城分别划入了南部一些辖域(详见上文),今箭厂河乡、泗店乡、田铺乡。
方舆论坛一位政区爱好者手绘标注的新县县域组成图,包括由周边麻城、红(黄)安两县划入的范围。1947年12月28日,从华北黄河岸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攻克新县,在刘伯承的建议下,一致通过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将“经扶县”改称“新县”,取“人民获得解放新生”之寓愿(当然也有治所位于新集的意思)。新集坐落在县域正中心,不像很多市县那么“掉角”,也方便对所辖乡镇的带动辐射。另外,新县南部泗店乡分水岭村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红苏村交界,那儿建有京九铁路的跨线桥,周边地形为低山+缓坝。
台版《光山县志约稿》(晏兆平编撰 1968年出版)中对“经扶”从光山析设后的地图标注。台版地方志与老地图仍沿袭了民国在大陆时期(1949年前)的数据信息。
台版《光山县志约稿》对“经扶”自光山析设建县后的文字记录,当年还设立了界碑。
文尾备注——
① 1992年版《红安县志.卷一建置.1建县》62页
② 武汉大学李成:《地方势力与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以明代湖广黄安建县为例》
③ 1992年版《红安县志.卷一建置.2隶属》62页
④ 1992年版《红安县志.卷二自然环境.4水文.1倒水河》88页
⑤ “最红安”公众号:《横跨红安一河两岸,南门河闸枢纽启用》 2024年7月2日
⑥ 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网):红安华润希望小镇情况介绍 2020年8月17日
⑦ 1992年版《红安县志.卷二自然环境.4水文.1倒水河》88页
⑧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词条
⑨ 博雅地名网.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檀树岗村词条
⑩ 1990年版《新县志.第二编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节类型》88页
⑪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福田口居民点词条
⑫ 1990年版《新县志.第二编地理.第六章水文.第一节河流水系》104页
⑬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河南新县林场:《河南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研究》
⑭ 1990年版《新县志.第二编地理.第一章位置/建置/政区.第四节县城》74-75页
⑮ 新县广播电视台:《红色新县|红色首府——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2018年12月10日
⑯ 1990年版《新县志.第二编地理.第一章位置/建置/政区.第一节建置沿革》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