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把“BBA”揍了,问界M9拿下第一!均价50万的M9都是谁在买?

三叔侃科技 2024-04-21 07:39:50

数年前,没人会想到华为会进入汽车行业;

三年前,没人会认为华为“不造车”模式会成功;

一年前,很多人都分析智选车“问界”要拉了……

而一个月前,余承东的一段话,彻底让所有人都知晓了一件事。

问界,翻身了。

“我们一起打造的 M9 均价 50 多万的车,上市到现在为止卖了接近 6 万台,前几天就卖了 3 万台,很快过了 4 万台、5 万台,现在接近 6 万台,12 月底才上市的,短短的时间,创造了高端车销量的记录。”

凭借问界M9等车型的优异市场表现,华为的智选车已经实现扭亏为盈,车BU也会在近期实现盈利。

“赚到钱”很高兴,能在当下的汽车行业赚到钱,那就更令人欣喜了。

2023年。

蔚来汽车,亏损207亿;

小鹏汽车,亏损103亿;

零跑汽车,亏损42亿;

赛力斯,亏损20多亿;

就连“不造车”的华为,也亏损了60亿……

雷军4月18日直播时也曾表示,“在巨亏的行业里不要谈性价比,纯电轿车里边,基本都是亏损的。”

没办法。

所有车企为了能在国内市场生存下去,都在“卷价格”。

当然有赔钱的,也会有赚钱的。

2023年,特斯拉总收入达967.7亿美元,净利润达150亿美元。

此外,B BA 也是盈利大户。

2023年,宝马营收1554.98亿欧元,净利润121.65亿欧元;

2023年,奔驰营收1532.18亿欧元,净利润145.31欧元;

2023年,奥迪营收1554.98亿欧元,净利润63亿欧元。

但近年来,这些国际车企巨头也不得不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增收不增利”。

以宝马为例。

2023年1554.98亿欧元的总营收,让宝马同比增长了9%,然而净利润却同比减少34.5%。

车没少卖,装进兜里的钱却少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B BA说了, 受原材料价格和制造成本的负面影响。

但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因素至关重要。

还是以宝马为例。

2023年,宝马研发投入75.38亿欧元,同比增长13.8%,约占集团营收的5%。

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车型的电动化和数字化研发、自动驾驶,以及对包括“新世代”车型在内的新车型的研发。

简单来说,电动汽车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B BA的盈利能力。

宝马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沃尔特·默特尔曾表示,由于后期车型引入新电池技术的成本更高,至少在2026年之前,宝马在内燃机和全电动汽车方面的利润率不会达到同等水平。

“而投资的本意在于,缩小与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

竞争对手又是谁呢?

首先B BA相互之间就是对手,三大巨头纠缠近百年,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此外,还有来自中国的车企。

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抢滩登陆高端赛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理想、蔚来、仰望、问界……越来越多的国产自主品牌参与到了围剿B BA行动中。

而在这其中,问界M9脱颖而出,提前为中国自主品牌打了一个样。

近日有平台发布了50万以上豪华车型销量周榜(4月8日-4月14日)。

其中,问界M9销量达到2635台,超越B BA等传统豪华品牌,稳居中国市场均价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榜首。

此时再回想余承东那句“一把干掉B BA ”,好像又让他装到了。据悉4月份M9的交付能力还在攀升,交付超1万辆问题不大。

一个排行榜好像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问界M9究竟有没有对B BA的销量产生影响呢?

此前,孙少军做过问界M9客户画像。

数据显示,购买问界M9的客户年龄一般在40-50岁,且90%以上为男性。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

这些消费者多以企业老板、高管,且基本都是B BA豪车的拥有者,他们都是也是华为手机的用户,基本都是直接下定。

换而言之。

问界M9不仅抢了B BA的用户,还让中国相当一部分汽车用户改变了此前的消费观念。他们不再单一的只信赖进口豪车,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国产自主品牌。

问界M9只是一个开始。

华为智选车的矩阵一旦形成,首先冲击的一定是同级市场的B BA。

届时一定是“攻守易形”的局面。

传统国际巨头,诸如B BA一定会在经历“守城”、“突围”、“反攻”……

而华为智选车后续还有豪华行政车亨界、覆盖轿车、SUV、MPV的傲界加入。

如此看来,留给B BA 调整的时间真不多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