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RAID级别,数据冗余我不怕!

网络东西不好懂 2024-10-17 02:33:55

你好,这里是网络技术联盟站。

RAID,全称为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将多个独立的硬盘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更高性能、更可靠的存储系统的技术。通过 RAID 技术,系统可以同时从多个硬盘中读取和写入数据,这样可以提高读写速度,增加存储容量,或提供数据冗余以确保数据安全。

RAID 最早在 1987 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三位研究人员提出,他们的研究指出,使用多个低成本硬盘并结合特定的存储算法,可以达到比单一高性能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可靠性。这一思想被称为 RAID,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和应用,成为数据存储领域的重要技术。

RAID 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实现。软件 RAID 通过操作系统控制硬盘的分布与数据处理,而 硬件 RAID 则通过专用的 RAID 控制器卡来处理数据,通常硬件 RAID 提供更好的性能和灵活性。

要理解 RAID 技术,首先需要理解它的三大核心概念:数据条带化(Striping)、数据镜像(Mirroring) 和 校验(Parity)。

数据条带化(Striping):

数据条带化是 RAID 中用于提高性能的一种技术。它将数据分成多个小块(称为条带),并将这些条带分布在多个磁盘上。例如,当你向 RAID 0 阵列写入一段数据时,这段数据会被分割成多个部分,这些部分分别写入不同的硬盘。因此,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系统可以同时从多个硬盘中并行读取,显著提升读写速度。数据条带化不提供数据冗余,因此如果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整个阵列的数据都会丢失。

数据镜像(Mirroring):

数据镜像是用于确保数据安全的另一种常见技术。与条带化不同,数据镜像会将数据完全复制到另一块硬盘上,也就是说,存储的数据在两个硬盘上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数据仍然可以从另一块硬盘上读取。镜像虽然能极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但也降低了存储的有效使用率,因为只有一半的存储空间能够被实际使用。

校验(Parity):

校验是用于在 RAID 中实现数据冗余的一种技术,特别是在 RAID 5 和 RAID 6 中。校验通过复杂的算法计算出一块校验数据,这些校验数据被存储在每一块磁盘中。如果其中一块磁盘发生故障,系统可以通过剩余的磁盘数据和校验信息重建丢失的数据。校验技术既能提供数据冗余,又能比镜像更高效地利用存储空间。

为什么要使用 RAID?

使用 RAID 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存储性能、增加数据冗余和可靠性、以及扩展存储容量。每种 RAID 级别在这三个方面的权衡不同,具体优势和劣势各有侧重。

提高存储性能:

由于 RAID 可以将数据分布到多个硬盘上,系统在访问数据时可以并行读取或写入多个硬盘。这种并行访问大大提高了系统的 I/O 性能,特别是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应用中,如视频编辑、数据库操作等。像 RAID 0 和 RAID 10 这样的 RAID 级别,尤其注重提高存储性能。

增加数据冗余和可靠性:

RAID 的另一个主要优势是通过冗余机制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像 RAID 1、RAID 5 和 RAID 6 这样具有数据冗余功能的 RAID 级别,能够在硬盘故障时防止数据丢失。在 RAID 1 中,数据被完全镜像到另一块磁盘上,而 RAID 5 和 RAID 6 则通过校验数据的方式提供数据冗余,确保即便有一块或两块硬盘失效,数据仍然可以恢复。

扩展存储容量:

RAID 还可以通过将多个硬盘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逻辑存储单元,从而扩展存储容量。不同的 RAID 级别提供不同的存储容量利用率。RAID 0 利用率最高,所有硬盘的容量都可以被用作实际存储,而 RAID 1 因为需要镜像所有数据,只有一半的容量可用。

RAID 的发展历史

RAID 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87 年,当时 RAID 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原本是为了利用低成本的硬盘替代昂贵的大型硬盘。在早期,RAID 主要用于大型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存储中,随着硬盘价格的下降和技术的进步,RAID 逐渐进入了家庭和中小企业的应用场景。

随着 RAID 技术的发展,不同的 RAID 级别被定义出来。早期的 RAID 0 和 RAID 1 提供了简单的条带化和镜像功能,随后引入的 RAID 5 和 RAID 6 提供了更复杂的校验和数据保护机制。近年来,RAID 的应用进一步扩展,特别是在虚拟化和云计算环境中,分布式存储系统和软件定义存储(如 Ceph、ZFS)逐渐成为 RAID 的替代或补充。

RAID 级别

RAID 技术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被划分为多个级别(RAID Levels),每个 RAID 级别在性能、冗余和存储容量方面的权衡各不相同。

接下来瑞哥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各个级别。

RAID 0:数据条带化(Striping)

RAID 0 是 RAID 级别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提供了数据条带化的功能,但没有任何冗余能力。数据条带化的概念是将数据分为多个块(称为条带),并将这些条带分布到多个硬盘上。通过并行读写多个磁盘来提高 I/O 性能。

数据保护:没有冗余,数据安全性低。磁盘需求:至少 2 个磁盘。性能:极大提升读写性能,因为多个磁盘可以同时进行操作。存储效率:100%,所有磁盘的存储空间都可用。适用场景: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低、但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如视频编辑、大型数据文件的处理等。

优点:

提供极高的读写性能,因为多个磁盘并行工作。所有磁盘的存储空间都可以用作实际存储,没有冗余开销。

缺点:

没有任何冗余能力,一旦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整个 RAID 阵列的数据都将丢失。不适合需要数据安全保障的应用场景。

RAID 0 配置示例(Linux mdadm 工具):

# 创建一个 RAID 0 阵列,包含两个硬盘 /dev/sda 和 /dev/sdbsudo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0 --raid-devices=2 /dev/sda /dev/sdb# 创建文件系统sudo mkfs.ext4 /dev/md0# 挂载阵列sudo mount /dev/md0 /mntRAID 1:数据镜像(Mirroring)

RAID 1 提供了镜像功能,即将数据完整地复制到另一块硬盘上。每块磁盘存储的数据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 RAID 1 具有高度的数据冗余。当一块磁盘发生故障时,数据可以从另一块磁盘中读取。

数据保护:高度冗余,容忍单个磁盘故障。磁盘需求:至少 2 个磁盘。性能:读性能提升,因为系统可以并行从多个磁盘读取数据;写性能略微降低,因为需要将数据写入两块磁盘。存储效率:50%,因为每块磁盘都存储相同的数据,有一半的存储空间被用于冗余。适用场景: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操作系统盘、数据库存储等。

优点:

数据冗余高,能在单个磁盘故障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读性能较高,可以同时从多个磁盘读取数据。

缺点:

存储效率较低,只有一半的存储空间可用。写性能稍有下降,因为每次写入都需要将数据写入多个磁盘。

RAID 1 配置示例(Linux mdadm 工具):

# 创建一个 RAID 1 阵列,包含两个硬盘 /dev/sda 和 /dev/sdbsudo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1 --raid-devices=2 /dev/sda /dev/sdb# 创建文件系统sudo mkfs.ext4 /dev/md0# 挂载阵列sudo mount /dev/md0 /mntRAID 5:条带化和分布式校验(Striping with Distributed Parity)

RAID 5 是一种广泛使用的 RAID 级别,它结合了条带化和校验数据的功能,提供了较好的性能和冗余性。RAID 5 将数据和校验信息分布在所有磁盘上,校验信息用于在一块磁盘失效时恢复数据。

数据保护:提供单盘故障的容错能力。磁盘需求:至少 3 个磁盘。性能:读取性能高;写入性能较差,尤其是在大量写操作的场景中,因为需要计算和写入校验信息。存储效率:较高,约为 (N-1)/N,其中 N 为磁盘数量。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较高数据安全性和较好性能的场景,如文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

优点:

提供较高的存储利用率和冗余能力。读取性能接近 RAID 0,可以并行读取多个磁盘。

缺点:

写入性能较差,特别是在需要频繁写入的应用中,因为每次写入都需要更新校验数据。只有一块磁盘可以失效,失效超过一块磁盘将导致数据丢失。

RAID 5 配置示例(Linux mdadm 工具):

# 创建一个 RAID 5 阵列,包含三个硬盘 /dev/sda /dev/sdb /dev/sdcsudo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5 --raid-devices=3 /dev/sda /dev/sdb /dev/sdc# 创建文件系统sudo mkfs.ext4 /dev/md0# 挂载阵列sudo mount /dev/md0 /mntRAID 6:双校验(Dual Parity)

RAID 6 是 RAID 5 的扩展版本,提供了更高的容错能力。RAID 6 使用了双重校验技术,能够容忍两块磁盘的故障,而不会导致数据丢失。这使 RAID 6 非常适合用于需要高冗余性的关键应用中。

数据保护:容忍两块磁盘同时失效。磁盘需求:至少 4 个磁盘。性能:读取性能较高,写入性能较差,由于需要计算和写入双重校验信息,写入效率低于 RAID 5。存储效率:约为 (N-2)/N,其中 N 为磁盘数量。适用场景:适用于高安全性要求的应用,如关键数据库、大型存储系统等。

优点:

能容忍两块磁盘同时故障,提高了数据安全性。读取性能较好,可用于读密集型应用。

缺点:

写入性能较差,特别是对频繁写入的应用,双重校验的开销较大。存储利用率低于 RAID 5。

RAID 6 配置示例(Linux mdadm 工具):

# 创建一个 RAID 6 阵列,包含四个硬盘 /dev/sda /dev/sdb /dev/sdc /dev/sddsudo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6 --raid-devices=4 /dev/sda /dev/sdb /dev/sdc /dev/sdd# 创建文件系统sudo mkfs.ext4 /dev/md0# 挂载阵列sudo mount /dev/md0 /mntRAID 10:条带化和镜像(Striping and Mirroring)

RAID 10 是 RAID 1 和 RAID 0 的结合体,它同时提供了 RAID 0 的条带化性能和 RAID 1 的镜像冗余功能。RAID 10 先将数据条带化,然后对条带化后的数据进行镜像。这种组合既提高了性能,又提供了高水平的数据保护。

数据保护:提供单盘故障容错能力(部分情况下可容忍多个磁盘故障)。磁盘需求:至少 4 个磁盘。性能:读取和写入性能均较高,因为可以并行进行读写操作。存储效率:50%,因为所有数据都需要被镜像。适用场景:适用于对性能和数据安全要求都较高的场景,如数据库、虚拟化环境等。

优点:

提供了 RAID 0 的高性能和 RAID 1 的高冗余性。读写性能都非常优秀,适合需要大量读写操作的应用。

缺点:

存储利用率较低,只有一半的磁盘空间可用。成本较高,因为需要更多的磁盘进行镜像。

RAID 10 配置示例(Linuxmdadm 工具):

# 创建一个 RAID 10 阵列,包含四个硬盘 /dev/sda /dev/sdb /dev/sdc /dev/sddsudo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10 --raid-devices=4 /dev/sda /dev/sdb /dev/sdc /dev/sdd# 创建文件系统sudo mkfs.ext4 /dev/md0# 挂载阵列sudo mount /dev/md0 /mntRAID 的维护与监控

RAID 的维护和监控对于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虽然 RAID 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数据冗余和保护,但它并不能完全防止硬盘故障和数据丢失。因此,系统管理员应定期监控 RAID 阵列的健康状态,及时处理潜在问题。

RAID 状态监控

RAID 阵列中的硬盘可能会随时间发生故障,而 RAID 通过其冗余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这些故障。监控 RAID 阵列的健康状态,可以帮助管理员在硬盘出现故障时立即采取行动,防止数据丢失。

在 Linux 系统中,mdadm 工具提供了 RAID 阵列状态的监控功能。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当前 RAID 阵列的状态:

sudo mdadm --detail /dev/md0

该命令会显示阵列的详细信息,包括阵列的级别、活动设备数、故障设备数以及整体的健康状态。如果某个设备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命令获得明确的错误提示。

RAID 阵列的修复

如果 RAID 阵列中的某个磁盘发生故障,可以使用 RAID 的修复功能将其替换为新的磁盘,并恢复数据。

RAID 阵列的修复步骤:

确定故障磁盘:

使用 mdadm --detail 命令可以找到失效的磁盘设备。

将失效的磁盘从阵列中移除:sudo mdadm --manage /dev/md0 --fail /dev/sdasudo mdadm --manage /dev/md0 --remove /dev/sda添加新的磁盘:

将新的磁盘添加到 RAID 阵列中:

sudo mdadm --manage /dev/md0 --add /dev/sde自动恢复:

系统会开始自动恢复过程,恢复的进度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

cat /proc/mdstatRAID 阵列的备份

虽然 RAID 提供了数据冗余,但它不能替代定期备份。RAID 主要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而备份则是为了防止数据由于人为错误或其他不可预见的灾难性事件而丢失。

系统管理员应采用定期的备份策略,将重要数据备份到异地或云端,以确保数据的长久安全。

写在最后

RAID 技术在现代存储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数据提供了冗余保护并提高了读写性能。不同的 RAID 级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从高性能的 RAID 0 到高度冗余的 RAID 6,每个 RAID 级别都在性能、冗余和存储容量之间进行了不同的权衡。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各个 RAID 级别:

RAID 级别

容错能力

最少硬盘数量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RAID 0

2

提高读写性能,存储空间利用率 100%

无冗余,任意硬盘故障将导致数据丢失

需要极高性能的场景,如视频编辑、游戏等,不考虑数据安全

RAID 1

1 个硬盘故障

2

数据镜像,提供冗余,适合关键数据保护

存储空间利用率低(50%),性能略有下降

需要高数据安全性的场景,如关键数据存储,财务数据,数据库等

RAID 5

1 个硬盘故障

3

读写性能较好,存储空间利用率高,支持热插拔

写入性能受限,复杂性增加

中小型企业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数据库等

RAID 6

2 个硬盘故障

4

允许两块硬盘同时故障,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写入性能较 RAID 5 更低,复杂性更高

大型数据存储、关键任务服务器,尤其适合高可用性需求的应用

RAID 10

1 个硬盘故障每组

4

结合 RAID 0 和 RAID 1,提供高性能和冗余保护

存储效率较低,硬盘需求较多

高性能与高可用性并重的场景,如数据库、高速数据处理

RAID 50

1 个硬盘故障每组

6

结合 RAID 0 和 RAID 5,提高性能与数据安全性,重建速度快

更高的复杂性,写入性能受限

数据密集型应用、大型企业服务器

RAID 60

2 个硬盘故障每组

6

结合 RAID 0 和 RAID 6,提供最高的冗余和性能

极高的复杂性,硬盘需求更多

超大型企业服务器、关键任务应用、高可用性和高性能要求的环境

性能:RAID 0 提供了最高的性能,而 RAID 1 提供冗余但牺牲了部分性能。RAID 5 和 RAID 6 在性能和冗余之间找到了平衡,但写入性能相对较低。RAID 10 提供了 RAID 0 和 RAID 1 的结合,在性能和冗余方面都表现良好。存储空间利用率:RAID 0 具有 100% 的存储空间利用率,而 RAID 1 则因为镜像只剩 50%。RAID 5 和 RAID 6 的存储效率相对较高,但需要额外的硬盘来存储奇偶校验信息。硬盘数量要求:硬盘数量随着 RAID 级别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说,RAID 级别越高,所需的硬盘数量越多。

本文完!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