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特纵首战泰安,炮火生猛令敌傻眼,敌师长在电话中大叫顶不住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09-24 11:45:01

1947年4月下旬,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决定发起泰(安)蒙(阴)战役,围歼泰安守敌整编第七十二师,诱进攻新泰、蒙阴之敌回援和兖州、大汶口等地之敌出援而歼击之,以打破国民党军队向陈锐霆鲁中山区的进攻。华野第十纵队受领了攻打泰安的任务,特纵榴炮团一个营奉命配合作战。华野第一、第三纵队集结在泰安以南地区准备打援。

此前,陈锐霆率刚组建起来的特纵一部去参加莱芜战役。由于战斗发展迅速,加之途中有些延误,以致没有赶上参加战斗。

莱芜战役结束后,陈锐霆听说李仙洲被俘,就抽空去看望了他。李仙洲是黄埔军校一期生,曾任第九十二军军长,陈锐霆当时在第九十二军第一四二师第四二五团任团长,算得上是上下级关系。

见面时,李仙洲听陈锐霆仍然称他“军座”,感到有些意外。陈锐霆见天气比较冷,李仙洲穿着有些单薄,就脱下自己身上的毛线衣和毛大衣,双手递了过去,让他赶快穿上,别冻病了。李仙洲激动得热泪盈眶。解放后,李仙洲来北京参加黄埔同学会集会,陈锐霆还和他见了面,虽然过去了几十年,李仙洲还念念不忘这段“毛衣御寒”之情。

泰安由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杨文瑔率师部及第十三、第十四两个旅守备。该师虽然是国民党军的二等部队,但老兵多,作战经验丰富。担任攻城任务的第十纵队也只有两个师,与守敌兵力相当,且都是新组建部队,但宋时轮司令员满怀必胜信心,决心用山东人吃大饼的办法,一口一口、一块一块地把敌人吃掉。

为摸索摩托化炮兵行军和作战的经验,陈锐霆请示野战军首长同意,带着特纵机关参谋、电台人员和新组建的三个榴炮连、一个工兵连去泰安执行任务。

21日晚,参战部队由莒北大三户驻地出发,乘车经蒋峪、莱芜,于22日中午赶至泰安东南郊前线。向宋司令员报到并受领作战任务。宋司令员高兴地说,非常欢迎你们炮兵来支援我们步兵作战。十纵初建,还没有后膛炮兵,希望攻城时有炮火支援。

宋司令员还说,我们都是新组建的纵队,也都是组建后打第一仗,所以我们一定要同心协力打好这一仗。宋司令员叮嘱,摩托化炮兵目标大,易遭空袭,一定要隐蔽好,并让陈锐霆住在他旁边,以便指挥炮兵部队。

宋司令员边说边展开地图,指明敌情和我军的兵力部署,商量如何使用和部署炮兵。陈锐霆汇报了参战炮兵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炮兵具体部署的建议,都被采纳了。

泰安战斗,炮兵的主要任务是压制敌人的炮兵,并掩护步兵攻坚。过去,我军使用炮兵一般都是单炮直接瞄准,这次却是测地和图上作业结合,对城内敌人炮兵(一个榴炮连)实施间接瞄准炮火射击。这在华东野战军炮兵作战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陈锐霆特别慎重,争取首战告捷。

22日16时,攻取泰安战斗打响。第十纵队经过激战,至23日夜攻占了泰安外围各据点和城东北的制高点摩天岭,但另一个制高点蒿里山却始终未能控制,敌我双方僵持不下。关键时刻,陈锐霆接受了集中炮火轰击蒿里山的任务。他将特纵榴炮团三个榴炮连和第三纵队炮兵团以及师、团的大小火炮统一配置,猛烈轰击蒿里山,将守敌一个营打得无处藏身,在溃逃中被第三纵队歼灭。

26日拂晓,第十纵队从东门、南门,第三纵队第八师从西门分别突入城内,将守敌歼灭,生俘敌师长杨文瑔。攻泰战斗于26日上午结束,共歼国民党军两万余人。

在为时四天的战斗中,特纵炮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从杨文瑔被俘前同南京国民党军总部的对话和被俘后的反映,可以得到佐证。

25日夜,当解放军突入泰安城时,杨文瑔曾用报话机向南京总部呼叫,要求增援。南京答复让他“顶住!顶住!”杨文瑔说:“顶不住!共军有大家伙(指一零五榴弹炮)!”南京问:“共军是土八路,是小米加步枪,哪里来的大家伙?”杨文瑔气呼呼地回答:“共军的大家伙,还不是你们在鲁南送给人家的!”

杨文瑔被俘后,新华社山东分社前线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杨文瑔感叹地说:“你们有这么多大炮(指一零五榴弹炮),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你们的炮兵火力组织得这样好,步兵和炮兵协同得这样密切,这更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战后,宋司令员高兴地对陈锐霆说:“我们的部队是新组建起来的,你们特纵炮兵也是刚组建的,第一次协同作战总的说来配合得不错。我已经给部队下达命令,这次战斗中缴获的大炮和拉炮的汽车,全都交给特纵,我们一门炮、一部车都不准留下。”

果然,这次战斗缴获的美式一零五毫米榴弹炮四门、战防炮五门、牵引汽车二十五辆,十纵都送给了特纵。在这之后的外线作战中,第十纵队曾在陇海铁路柳河缴获了两门美式榴弹炮,也主动给了特纵。

泰安战斗刚结束,陈锐霆就参加了孟良崮战役。

5月11日,国民党军队跟踪“追剿”企图逼我华野于不利地域进行决战。华野首长在全面分析敌我态势后,决心采取集中兵力的战术,围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于鲁中孟良崮地区。

13日,战役开始。陈锐霆奉命随陈老总在西王庄指挥所指挥作战。粟裕在蚌埠前线负责战场指挥。华野五个纵队在所属炮兵团(营)的支援下,将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包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域内,双方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对孟良崮附近各个制高点进行反复争夺,最后将敌人压缩在几个山头上。

16日,参战炮兵集中强大的炮火猛轰敌人的阵地,山上炮声隆隆,攻击部队乘机对残敌发起连续冲击,到傍晚时分,全歼整编第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

与此同时,华野四个纵队在所属炮兵团(营)的支援下,分别阻击国民党军十个整编师的增援,取得了阻击敌人的胜利。

战役后期,陈锐霆随陈老总来到孟良崮前沿阵地,实地察看战场情况。此次战役,缴获山炮、野炮、战防炮等42门,各种口径迫击炮235门。

孟良崮战役,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人战线中央割歼其主力部队的范例。这次战役中,炮兵的运用和步炮协同,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国民党军由于损失了进攻山东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被迫暂时停止了对山东的进攻。这对挫败同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有决定性的意义。

6月初,特纵向北转移至南麻(今沂源)钓鱼台,进行短期休整。18日,在钓鱼台召开华东第一次炮兵会议。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出席,同时检阅了华东炮兵部队,之后还观看了特纵榴炮团、野炮团的实弹射击。

在解放战争第一年,华东炮兵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已成为战胜敌人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此时华东炮兵计有榴炮52门、野炮29门、山炮108门(第十、第七纵队未统计在内),八二迫击炮360门,八一炮10门,总共559门。较之解放战争初期的山、野炮数量已增加四倍。这些火炮都缴自敌人之手,我军不但能拿来装备武装自己,而且还学会了使用它去打击敌人。

会上,陈老总代表华野宣布:特纵司令部兼华东炮兵司令部,负责领导华东炮兵部队的业务建设,由陈锐霆兼华东炮兵司令。特校改为炮兵学校,作为培养全华野炮兵干部的训练机构,由炮兵司令部具体负责。

期间,与会代表还交流了各纵队炮兵在建设上、作战上的经验和教训。

当时,我军在炮兵使用上,一般山炮以下各类火炮都沿用过去传统方法进行抵近射击,直接支援步兵突破前沿;野炮、榴炮则主要是担任压制敌炮及扰敌纵深的任务。步炮协同上,仍存在简单化现象,战术思想仍未明确,因配合不好有时还互相埋怨。

从代表们在会上的反映看,我炮兵部队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片面认识:一种是步兵出身缺少炮兵技术的基层人员,狭隘地认为近战是炮兵的唯一战术,否认远战,因而不能认识提高技术的重要性;一种略懂炮兵技术的,则强调技术的重要,在战术上因袭书本的或旧军队的教条,否认近战,认为重炮难以进行近战,甚至山炮亦不应像过去那样进行抵近射击。

与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近战战术都缺少明确赞成的态度,都有“近战是技术太低不得已而行”的认识,所以迅速提高技术,摆脱抵近射击的态度,成了与会人员的普遍情绪,因而会议期间组织的实弹演习,亦以远距离射击作为示范。

陈锐霆对华东炮兵部队半年来的训练及作战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炮兵作战的三条原则:一是炮兵运用上,“远近射击应有分工,阵地分散,火力集中,力求突然与机动”的原则;二是步炮协同上,坚持“互相信任,互相了解,密切联系”的原则;三是部队建设上,掌握“以战教战”、“以战养战”的原则。

他提出各部队要注重部队和干部技术教育,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部队政治教育,还要解决部队补给装备上的若干具体问题。这些意见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同。

这次会议,对于推动华东炮兵部队的建设与训练,加强部队学习技术的风气,密切步炮协同,提高炮兵部队的战术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南麻炮兵会议后,特纵转移到沂水附近地区待命。不久,陈锐霆率特纵参加了南临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特校教员和学员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在特校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当时,特校将三门美式一零五毫米榴弹炮调拨给第三队,组成战炮队,由训练处副处长于文率领,奉命参战,准备插入敌人侧背的沂蒙山区,待机歼敌。可到达南麻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上级命令向北转移至张家山待命,仗没有打成。

由于三队久居后方,缺乏实战锻炼,领导作风又有些拖拉,部队未按时出发,结果遇上滂沱大雨,山区的土路全被冲坏,汽车陷入泥潭,寸步难移。这时,敌人逼近三队,机枪声都清晰可闻,情况非常危急。

陈锐霆得知此情况后,当即命令带队干部于文:“赶快把炮撤出来,一个螺丝钉也不准少!”华野前指急调一个步兵师阻击敌人,掩护车炮北移。三队师生全体动员起来,在700多名民工的帮助下,用门板、秸秆等材料赶铺新路。挖的挖,扛的扛,抬的抬,筑土路,铺门板,一边推车推炮,一边又将后面的门板往前挪,走一段,挪一段,每个人都成了泥人。三天三夜,最终越过八里多泥泞路,将车炮转移到了安全地区。

尽管这次特校三队未能直接参加战斗,但队伍仍然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大家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自觉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锻炼了意志,学会了许多克服困难的办法,提高了组织摩托化炮兵行动的能力。

这次行动,也检验了特校的组织工作,也考验了各级干部。在行军参战中,暴露了特校平时在训练和管理上的许多不足。野战军首长说,三队是“一群老百姓”,这个批评非常中肯。

这让特纵及特校上下都认识到,学校不仅要把学员的技术培养好,而且要使学员养成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只有经过严格的军事生活锻炼,才能成为适应战争需要的基层干部。这次行动,对加强特校的全面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3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