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技这个承载了人类文明进步希望的词语,如今却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当中美两个科技巨头在半导体领域针锋相对时,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上。
中国的反制31国的反对,华春莹的一针见血,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
芯片争夺战
2024年12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实施,史上最严格的半导体出口管制。
将28纳米及以下制程的芯片制造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等一系列高端半导体技术列入管控清单,并将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136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面对美方的紧逼,中国毫不示弱,在第一时间宣布将限制镓、锗等关键金属原材料的出口。
一时间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纷纷表态,质疑美国此举将加剧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分裂,甚至引发技术脱钩。
半导体产业竞争只是中美科技实力较量的一角,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美国感受到了来自东方大国的压力。
面对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步步紧逼,中国需要怎样的战略定力和应对之策?这场科技争夺战的最终结局,又将对全球经济和创新版图产生怎样的影响?
自主可控的必然选择
中国出台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是在美国长期以来对华实施高科技卡脖子的大背景下做出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美国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关键技术领域设置重重壁垒。
这些管控和打压措施不光严重影响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暴露了美国在关键领域对华技术依赖的一面,以稀土为例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工领域长期依赖中国稀土供应。
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量占其稀土进口总量的80%,在芯片制造中不可或缺的镓、锗,中国的产量和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针对美国的倚重中国此次反制可谓一箭多雕,据统计自中国去年开始管控镓、锗出口后,这两种金属的全球价格一路飙升,镓的均价上涨53%,锗则上涨64%。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新材料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出口管制政策,将迫使美国芯片制造商重新考虑其供应链布局。
这一出口管制条例的出台,彰显了中国维护自身产业链安全、捍卫经济主权的坚定决心,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做到技术和产业的自给自足。
但面对外部不断加大的技术封锁和打压,中国选择用管控关键资源出口这一有力的反制手段,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有能力对那些试图遏制自己发展的行为说不!
一些国家可能认为,中国的反制之举是在以牙还牙,是对自由贸易体系的破坏。
但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美国多年来对华技术管控的所作所为,不难发现美方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幌子,实际上是在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设置壁垒,排斥竞争对手。
当然对外强硬反制只是应对之策的一个方面,从长远看中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才是根本出路。
近年来面对愈演愈烈的中美科技竞争,中国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难题,在人工智能、5G、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
在此次芯片争端中,中国半导体产业虽受到一定冲击,但整体仍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为产业链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美国动不动就搬出国家安全大棒和技术管控,是否会让世界经济落入脱钩的陷阱?
产业链去全球化
当前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角力,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但在两个大国你来我往的博弈背后,一个更加令人忧虑的趋势正在显现:全球化进程出现逆转,世界经济面临分裂和对抗的风险。
这场由美国挑起的芯片争端,实际上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长期以来,美国利用其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的优势地位,主导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分工布局。
而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则在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芯片制造、下游电子产品组装等环节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一旦这种精密的分工体系被外部因素打破,整个产业链的运转就会陷入混乱。
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到欧洲的民粹主义抬头,再到新冠疫情暴露出的产业链散装化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一度被视为历史潮流的经济全球化正面临空前挑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链重构已成为大势所趋,但这绝非易事。一方面全球化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已根深蒂固,一旦脱钩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震荡。
以芯片产业为例,如果美国真的切断了对华芯片技术出口,不光会重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将使美国芯片企业失去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进而引发全球科技产业的连锁反应。
另一方面推动产业链本土化和区域化,既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也考验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在资金和技术都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产业链的重构和升级换代,一些国家试图利用疫情契机抢占产业链重构的先机,但效果并不理想。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经济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面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逆流。
我们又该如何在坚持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新格局?
在压力下成长的中国科技力量
面对美国在高科技领域频频卡脖子、处处设堵,中国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这种发展韧性和创新潜力,正是中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和产业的打压从未停止,从制裁中兴、打压华为,到将大批中国高科技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美国无所不用其极地阻挠中国科技进步的步伐,但在重重封锁和遏制下,中国高科技产业非但没有缴械投降,反而展现出越挫越勇的发展活力。
以芯片产业为例,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突破。
据统计2020年中国大陆晶圆制造产能占全球的15.9%,较上一年提升2个百分点,成为仅次于韩国、中国台湾的全球第三大晶圆制造基地。
在芯片设计领域,中国企业也展现出后来居上之势,多家本土芯片设计公司跻身全球前十。
其次是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加大研发投入,为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此外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也是中国科技产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和产业界形成了备胎意识,着力打造可替代的技术方案和供应链体系。
当然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尖端技术攻关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差距。
中美科技争端带来的连锁反应,也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和科技进步蒙上阴影。
对此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的乱象下,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坚定捍卫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
结语:
科技创新本应造福全人类,但如今却沦为大国角力的筹码,中美两个科技强国的较量,不仅关乎双方的未来,更牵动着全球产业链的命运。
在逆全球化浪潮和地缘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既有竞争更需合作。
唯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全球科技进步,以平等互利的原则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才能跨越分歧共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