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型养老形式开始流行起来,既不靠子女也不靠养老院,快了解

老傅谈事 2024-05-15 08:42:45

农村人自古以来,人到晚年时期,都是靠子女养老,古人云“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养老模式,已经沿续几千年的历史,是传统的养老模式,从来没有改变过,一直沿袭到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职工和城乡一少数居民,有了国家的退休制度和养老制度,有了退休金和养老金,完全可以依据国家给的养老费用,不需要子女来养老,自己就能过上非常体面宽松的老年生活。

而农村老人,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子女,逐渐远离而去,进城打工务工,谋求新的生活,根本无时顾及农村的老人日常生活。

农村老人失去了子女们的照顾,只能独守在农村老家,靠新建立起来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来养老,到60岁以后,每月只能拿到100多元钱的养老金,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物价快速上涨的时期,这么一点养老金,根本满足不了老人日常生活开支。

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靠子女养老已经不现实了,靠国家的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标准太低,根本不可能维持老人的基本生活,在这种现状之下,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将何去何从?

因此,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便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国家的重大民生短板的问题,已经牵动了无数关心和热爱农民的人。

这些60年的农村老人,当逐渐失去进城打工的机会,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回到农村老家,守着自己家里承包的土地,靠自己年老体衰微弱的力量,自己耕种土地,自力更生,土里刨食,利用自己每月100多元钱的养老金,艰难地养活自己。

农村老人目前的养老模式是,以自力更生和老人之间相互照顾为主,以子女赡养和养老保险为辅,在农村普遍流行,成为当前农村老人养老的主要模式。

这种养老模式,大概分两个阶段,一是农村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前的时候,二是农村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后的时候。

先来看看农村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前的时候,是怎样的生活状态?这个时候,农村老人年满60岁了,在城市里的高龄农民工清退令下,不得不逐渐回到农村老家。

家里的子女都进城务工谋求自己的生活去了,这些老人们,逐渐退出去挣钱的市场范围,逐渐失去了经济来源,在农村挣钱相当困难,只能靠耕种家里承包的土地,种一些五谷杂粮和蔬菜瓜果,养一些猪鸡,勉强地养活自己。艰难地生活着,同时,还为自己将失去劳动能力而准备着。一些物质条件,为将来养老生活做好准备。

再来看看这些农村老人,当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失去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现在农村每一个家庭,子女长期进城务工去了,一年回不了一次家,即使回家也住不了几年又回城里去了,家里的住房非常宽敞,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一种摆设。

因此,农村闲置的住房非常多,这些留守空巢老人,便依据自身的适宜生活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够和谐相处的老人,不管姓别,三五个老人,集居在同一个家里。

他们都是失去了劳动能力,再不能种田耕地了,生活逐渐地,也慢慢地不能自理了,大家都集居在一个地方,共同生活,搭伙过日子,相互支持。

他们依托从前的物质准备、养老金、子女的供给,多方的养老物资,吃住在一起,一起做饭,同住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对那些失去生活能力和半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

老人们再不用耽心自己不能做饭,吃不上饭饿着肚子,再不用耽心自在摔倒了,没有人来帮忙扶,再不用耽心生病了没有人买药,端茶倒水,生活不能自理……

这样一来,能够解决农村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困惑,解决了农村老人日常生活的一切问题。

这种“聚众养老”模式,在目前农村是非常适宜的,确实能够解决农村老人养老的实际问题,值得赞扬,值得支持,值得推广,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对解决农村空巢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好处非常多。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留言区里交流讨论一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