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联合健康的平安之路

经济观察报 2023-04-07 21:00:50

穿行于医疗“未来时”的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汝今安否?有何新动向?

这个15年前就插上科技翅膀的万亿级金融航母正秉持专业价值观,潜心修行如何“以保险+HMO”为人民谋求幸福感,而这或许也是平安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经年布局,十余载深耕细作、戮力培植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土壤;契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今日的中国版联合健康(“HMO”)之建设怎么样?

中国平安近期公布的2022年报给出了些许答案: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平安超6.93亿互联网用户中,有超65%的用户同时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潜台词是: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通过获客及黏客赋能金融主业。这句话也间接道出了“中国版联合健康的平安之路”。

如果说,得益于美国保险市场特殊性的美国商业健康险之发展——是保险“带”流量给医疗,比如,美国联合健康(UNH.US)的商业模式;那么,囿于目前以公立医院为主的中国医疗体系之体制机制等约束,中国版HMO则更多是医疗给保险“带”流量,且可能本土化升级为“联合健康+拼多多+美团”;平安的HMO愿景及实践,诠释了一切。

“对于平安而言,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可持续、增长结构、增长质量三个关键词。”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3月16日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其中的“增长结构”是指,社会对医疗健康、养老具有巨大需求潜力,综合金融加医疗、健康、养老的模式也是未来市场最大的需求。

正如,马明哲曾直言,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借综合金融之底层优势,穿越经济周期的中国平安别无选择。

近日,在全球权威语义评测大赛SemEval-2023中,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人寿AI团队凭借在自然语义处理(NLP)技术领域多年的积累以及丰富的业务场景应用经验,斩获十项赛道冠军;彰显数字化能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剖析中国平安的高质量成长之路,仿佛看到,一个深蹲起跃的行业巨擘蓄势待发。

两种模式

两种模式、两种选择,于客户而言,却是一样的一站式健康管理与服务体验。

在诞生“中国版联合健康”的前夜,若聚焦中美两国医疗体系,会发现,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包括业态环境均迥然不同。这使得中国的保险公司不具备全盘复制UNH之制度基础, 但可适度借鉴其经验,稳健发展。截至2023年3月30日,UNH每股464.70美元,总市值4335亿美元。有市场观点认为,UNH是平安+泰康的plus版,其规模优势非常显著。

在美国,是私立医院占主导的自由医疗体制,诸如医药分家制度,商业保险公司可与医院深度合作;药品等资源价格具有弹性;医院、医生、药房、药企间的议价能力较为均衡,商业保险公司具自主议价权、定价权;商业医保价格低廉,居民购买的保险以商业保险为主。

在中国,是公立医院占主导的公立医疗体制,比如医药高度捆绑,医院及医疗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上;药品等资源由政府统一定价;公立医院和医生拥有较高话语权,商业保险公司定价受管控。社会医保价格低,商业医保价格高昂,居民购买的保险以社会医保为主。

二者在制度和运营模式上亦不同,其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和医疗科技等方面,还体现在医疗市场、医生和患者的交互方式、医疗流程和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

在美国,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医院、医生等医疗资源,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也能“控费”,实现商业利益;反观中国的商业保险公司,则勉为其难。其次是医疗服务。美国的医疗服务主要由私人医院、诊所等提供,以盈利为目的。在这种市场化环境下,医院和医生们通常会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和体验。

而在中国,医疗保健体系由政府主导;商业医疗保险只是作为基本医保的补充,当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不足30%。而且,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和公立医院体制问题,包括由于政府对医疗资源的分配和调控,医疗服务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等不尽如人意。

这种背景下,便不难理解应运而生的两种HMO模式。何谓HMO?即健康维护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管理式医疗的一种形式,HMO通过与特定的医生、医院和诊所协商,为本地区的自愿参保者提供成套的综合医疗服务。

尽管美国的HMO模式被业界奉为圭臬,且争相效仿,但据招商证券分析,由于国情、环境等的不同,中国在医疗体制、保险发展监管等方面与美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国情不存在全盘复制美国经验的制度基础。但我国保险行业尤其是健康险现在所处的阶段——同质化竞争加剧、产品和服务跟不上客户需求、保险口碑较差等,似乎已到了诞生“中国版联合健康”的前夜,中国的保险公司可适度借鉴美国优秀可比公司的经验,实现持续的稳健增长。

这个时候,平安来了。实际上,紧随国家战略的中国平安可能近乎完成业务模块之布局。如果说平安的“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模式”是升级转向中国版联合健康,那么在诸多学习联合健康的公司中,就业务模块而言,平安的资源禀赋无疑最具代表性。

回到商业模式上,保险给医疗“带”流量是指,在美国,私立医院占主导地位,政府只承担65岁以上老人和穷人的医疗保险费用,82%的美国人没有基本医保,这样就导致了如果不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大部分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美国的商业保险是普适性的,被看作是生活必需品,同时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商业保险发展,目前美国商业保险覆盖率高达80%以上。

历经四十多年的深入发展和有针对性的并购历程,联合健康形成了围绕其商业模式的两大业务架构体系,即以健康保险为中心的UnitedHealthcare平台和以健康服务为核心的Optum平台,两个业务板块相辅相成,协作共赢,实现了对医疗生态的颠覆和重塑。招商证券分析,联合健康集团当前的业务涵盖健康保险业务(UnitedHealthcare)与健康服务业务(Optum)两大板块;UnitedHealthcare业务承担前端获客和引流作用,可以为Optum业务的相关公司提供业务来源。

反之,医疗给保险“带”流量是指,医疗健康生态圈反哺金融主业。如截至2022年末,平安约有64%的个人金融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且此类客户的附加值高,其客均合同数、客均AUM(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3.41个以及5.45万元,分别是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金融客户的1.6倍、3.0倍。随着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的不断“扩容”,其对金融主业的正向作用亦会日益凸显。

作为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重要组成部分的平安健康,截至2022年,其付费用户数超4000万;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近1400亿元;享有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持续提升。

按照马明哲的话说,致力于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的中国平安,创新探索以“HMO+家庭医生+O2O”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的闭环,提供最佳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反哺金融主业。

可见,在平安HMO的模式中,通过医疗健康赋能主业,给中国平安的保险主业“带”来流量,从而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美国联合健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健康险+健康服务’的协同作用,打通了医疗保险产业链的上下游;其未来增长驱动力短期看,取决于客户数量的提升水平,长期看,美国健康险市场的保费规模增长则是决定因素。”招商证券分析。

健康险角度来看,管理式医疗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整合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药品等多方面的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形成健康保险产品,再基于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服务和健康数据,以满足客户的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重点在于全方位一体化的保险产品和健康服务的互通互联。

“当前国内保险行业中,中国平安是最可能实现商业健康险和健康管理服务全流程应用的保险公司,核心在于其自2015年起布局的‘医疗健康’生态圈体系,通过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支付、科技来赋能医院、医生和医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健康管理服务,初步形成闭环管理。”招商证券认为,一方面,平安寿险、平安健康险和平安养老险共同组成了保险板块,提供健康险产品;另一方面,平安健康、北大医疗和平安好医组成了医疗服务板块,提供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可以类比联合健康的UnitedHealthCare和Optum板块。

或许,商业模式之外,还可以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技术创新、跨界合作、用户体验”等关键词来勾勒中国版HMO的平安之路。

其中,平安深耕医疗健康生态圈10余载的“医疗健康生态”战略尤为关键,其覆盖保险、医疗、投资、科技等多个业务条线,主要通过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和平安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公司协同运作。

于是乎,平安创新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此模式下,平安提供的“保险+”服务与医疗健康生态圈的能力紧密结合,研发“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等产品。这几大产品服务线的落地也昭示平安的产品端改革框架基本完成。事实上,历时三年的平安寿险改革之核心在于“4渠道+3产品”战略持续推进。

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平安人寿保费收入共计1353.1亿元,同比增长5.06%,较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等同业,增幅位列行业第一,而且是全行业唯一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的公司。这可能意味着,平安寿险业务深蹲(改革)业已完成,但不只是寿险板块,中国平安今年整体向上腾跃均值得市场期待。

平安管理层更对2023年充满信心,在其看来,今年是平安回归高质量成长的一年。

由此,结构改革、战略升级的平安在始于2023年的高质量发展大路上,稳健笃行。

高质量发展之路

“卅五载奋进,初心如磐。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马明哲在年报致辞中指出,作为中国领先的民族金融企业之一,自1988年诞生于蛇口的第一天起,“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使命,以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就成为中国平安的最高追求、立业初心。他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唯高质量发展方能行稳致远。

这其中,积极推进“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深化落地。汲取多年深耕保险和医疗行业运营管理经验,如前所述,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在医疗健康服务资源整合和协同金融主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数据显示,平安已构建线上和线下的“到线、到店、到家”服务网络,组建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外部签约医生超4.5万人,2022年覆盖企业客户超5.5万家。核心技术能力持续深化,引领数字化转型。

据信达证券分析,中国平安依托医疗健康生态圈,不断构建“保险+服务”差异化优势。公司不断完善医疗健康生态圈建设,通过“保险+健康管理/居家养老/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已全国布局14家健康管理中心,自有三甲/级医院6家,合作医院数超1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公司中国版“HMO”建设有望进一步提速,未来有望进一步发挥保险和医疗健康的协同效应。

不言而喻,疫情三年,受内外多重负面因素影响与冲击,中国经济GDP增速放缓至3%(2022年),煎熬其中的市场主体尤为艰辛。目前来看,助推平安穿越经济周期,且高质量发展的“综合金融”无疑也是平安践行HMO之护城河(底层优势)。

“这三年过得很艰难,为什么还能够做得下去、做得挺好呢?”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说。

如其所言,非常时期,平安的亿级客户每年保持2%、3%的增速,因具备了几个条件:全金融且控股的牌照;拥有强大的主业作为客户基础。谢永林说,要想进一步发展下去,服务好现在2.27亿的个人金融客户,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三大工程(客户需求、金融顾问、‘四通一平’),向纵深递进。

其中的“四通一平”工程是指,一方面在客户授权合规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账户、数据、产品、权益和智能营销服务平台等各项基础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持续优化流程,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来赋能业务增长。“只要坚持不懈的把这些工作做出成效,综合金融的基础就会更牢靠、壁垒更扎实,综合金融真正能够成为平安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谢永林说。

“我们的综合金融模式非常独特。”中国平安首席运营官付欣补充说,数字显示,2017年的平安客户数是1.7亿个,五年之后的2022年达2.3亿个。当客户持有平安产品超过4个时,其黏性非常强——而这样的客户在平安超过九千万;此外,“享逾20件产品服务的客户数超过200万,这些核心客群验证了平安综合金融的有效性,并且获客成本大幅降低。”付欣说。

另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平安超6.93亿互联网用户中,逾65%的用户同时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即当下阶段,平安“趟”出来的中国版联合健康之路。

那么,平安的HMO内核是什么?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解释,即平安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支付方是2.3亿金融客户,平安为其整合供应方,找到优质性价比最好的健康医疗养老服务。

以支付方的“中高端个人客户服务”为例,平安聚焦“保险+健康”产品,探索“保险+医疗”产品打造,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简称“平安臻享RUN”)自2021年推出以来,服务内容在互动式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升级增加“特色体检、在线问诊、门诊预约协助及陪诊、控糖管理和重疾专案管理”五大亮点服务; 2022年,约1859万平安寿险的客户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

供应方是谁?外部逾1万家合作医院外,自营旗舰方面,平安通过布局综合医院、体检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等业务板块提升服务水平。平安拥有或管理的床位可满足客户需求,有利于优化稀缺医疗资源分配,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平安完成北大医疗集团收购,将其下属的6家三甲/级医院、特色专科医疗机构以及其他优质资源融入现有的医疗健康生态,深化医疗产业布局,其中北大国际医院属于旗舰医院。医院之外,还包括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平安已布局的14家健康管理中心。

且看平安是怎么做的?“跟美国联合健康稍不一样,其有一个Optum做供应方的部分,主要是到店;”陈心颖说,但平安有“到线”、“到店”和“到家”的三道服务“网络”,比UNH更复杂,但符合国内健康医疗养老资源的现状。

“到线”是指平安好医生(在线);“到店”是指平安与一万多家医疗机构,包括全中国1500家三甲医院和医生建立的“到店”服务;“到家”即居家养老;这三大网络使得平安HMO非常独特。陈心颖将其比喻为“联合健康+拼多多+美团”,尽管未必十分贴切。

而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背后的驱动力恰是科技创新。截至2022年末,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4.6万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业务领域专利申请数排名均为全球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目前大火的ChatGPT,陈心颖说,有别于ChatGPT比较注重生成式、广泛式的应用场景,平安走的是专业领域路线。平安做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内部有一个Askbob,可将其理解为金融医疗养老的专业人工智能机器。平安希望做最专业的金融管家、私人医生和养老管家。以金融管家为例,服务2.3亿金融客户,去年的26亿次服务中,84%使用Askbob金融顾问回答;另外,平安有49%的销售、27%的催收等均是Askbob金融管家在做。

在最专业的家庭医生领域,Askbob在两年前世界糖尿病组织比赛中,打败了全球包括新加坡的糖尿病医生;目前不止平安好医生、北大医疗的医生在使用,100万的外部医生也在使用Askbob,平安希望由此逐步打造“最专业的私人医生”。

在近日全球权威语义评测大赛SemEval-2023中,平安人寿AI团队凭借在自然语义处理(NLP)技术领域多年的积累以及丰富的业务场景应用经验,斩获十项赛道冠军。

据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参赛团队所运用的技术方案基于平安人寿业务实践,涵盖了代理人增员、培训、管理、以及销售辅助、流程管控、核保理赔等场景中积累下来的应用经验和算法创新。具体的技术产品包括AI核保理赔、智能拜访助手、AI云面试、智能陪练、AI跟拍、代理人Askbob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经营管理流程中。

放眼布局“数字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其背后也需要像平安这样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一个国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无疑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公司来支撑——它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是数字化擘画起点,亦是数字中国重塑的原点;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的“科技创新”在今天尤为重要。

对国家而言,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升级;而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方式强调可持续性,注重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改善。

对企业来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为社会、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和效益,包括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具备持续创新能力、高效的管理体系、优秀人才队伍等多方面的支撑。

与此同时,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的保险行业也或将迎来近年最好的业绩和估值修复窗口,谁布局早,谁早获利,并抢先开启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欧阳晓红/文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