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介石的心目中,毛泽东就是他的死对头,就是他一生最大的克星,对其恨之入骨。又是天价悬赏,要取毛泽东的人头; 又是挖毛泽东的祖坟,想破坏毛家风水; 并且对毛泽东的亲人痛下杀手,简直达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而在毛泽东心目中,蒋介石则是亦敌亦友。
敌者,是因为蒋介石站在反革命反人民的立场上,站在官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残酷地剥削压榨劳动人民,让人民群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毛泽东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必须同蒋介石集团进行殊死搏斗。
友者,是当蒋介石政治集团的所做所为对人民对民族有利的时候,毛泽东就要和他联合,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了打倒军阀,消除强权,制止内战,让老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抗击日寇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让祖国和人民不在日寇的铁蹄下呻吟。
这两次合作,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友的关系。
1965年,毛泽东主席给蒋介石写了一首词,《临江仙.寄友》,通过关系送达台湾,表达了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希望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强烈愿望。
临江仙·寄友
柳绿花红莺燕舞,京都料峭风微。菊香书屋奏琴徽。依然明月在,何日彩云归。
地覆天翻君亦老,东征北伐声威。草山薄雾拂单衣。我今寻老友,把手话心扉。
毛主席诗词的风格,历来是雄浑豪放的,像这样温婉柔和、情意绵绵的诗词,不是很多。读着这首词,仿佛能看到毛主席亲切和善,面带微笑,向当年的死对头,伸出了顿释前嫌,重归于好的友爱大手。
我们不妨逐句品读伟人的这首词,感悟伟人的高尚人格和阔大胸襟。
“柳绿花红莺燕舞”,这一句表面是写春天的景色,实则有深意存焉。这里写的确实是春天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自然景象,但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工农业生产及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象征。毛主席在这里含蓄地告诉蒋介石,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祖国建设一日千里,欣欣向荣。
“京都料峭风微”,这一句写的既是春天的气候,又是作者心中的感受。祖国还未统一,金瓯尚有残缺。这是作者心中的遗憾啊!故而在这大好春光里,仍能感到料峭春寒。
“菊香书屋奏琴徽”这一句是说,我在菊香书屋里,轻轻抚动瑶琴,表达心思,先生您可要“闻弦歌而知雅意”啊!
有人说毛主席一生不爱抚琴,这就有点理解太死板了。这里不能理解成毛主席真地在轻抚瑶琴,而是说他相信蒋先生和他之间的关系,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关系,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上,是心灵相通的。意思就是,我现在想什么,先生您是知道的。
“依然明月在,何日彩云归”两句,是说祖国山河依旧,我们希望国家统一的愿望依旧,什么时候国共实现第三次合作,让宝岛回到祖国怀抱呢?这两句实际上是对宋代词人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化用。
“地覆天翻君亦老”这一句,是说几十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生您也到了人生的暮年。实际上作者想说的是我们都老了,都到了人生暮年了。
“东征北伐声威”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蒋介石的赞颂。想当年,您带领国民革命军东征陈炯明,北伐吴佩孚张作霖等军阀的时候,那是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啊!当年的声威至今还在脑海浮现。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盛举。
作者回忆第一次国共合作,意在提示可以和蒋介石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草山薄雾拂单衣”,这一句比较费解。草山,是位于云南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山上草木葱茏,植被丰厚。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站在寒冷草山上,薄雾笼罩,寒风吹拂单薄的衣裳,多么清冷啊!
谁站在草山上啊?显然是比喻蒋介石当时的处境,既不愿被美国控制,成为殖民地,又没有回归大陆,投进祖国怀抱,就像站在草山上一样凄凉。
最后两句,“我今寻老友,把手话心扉”,作者直抒胸臆,明白地表达心思,我现在想找到老朋友,我们手拉手,敞开肺腑,谈谈心里话,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品味着毛主席的这首词,一种崇敬而仰慕的心情油然而生。伟人的一生,想的都是国家民族,黎民百姓; 胸怀博大,宽广浩瀚,全没有门户私计,个人利益。与蒋斗,为的是国家人民; 与蒋和,为的还是国家人民。在伟人的心目中,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这是何等恢宏的气量,何等卓拔的大局意识!
即使伟人到了人生的最后岁月,想的都还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千秋大业。可惜天不假年,伟人老了,蒋先生也老了,他们没能再度合作。祖国统一大业未能完成,消除特权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没有实现,这恐怕是伟人一生的两大遗憾。
不过,伟人知道,方向已经指明,道路已经铺就,航道已经开通,擎旗自有后来人,祖国统一的千秋大业一定能完成,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