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成荫
河南、陕西、山西一带的人咋啦,他们在生产队时期生活最因难吗?是全国的最贫困的省份吗?
笔者曾发了篇文章,说生产队时期吃不好,但能吃得饱,逢年过节能吃上猪肉。可能是我们这一带的现状吧,遭到一些网友的非议。不少网友说吃的树皮、树叶,常有人饿死,过个年只花两块钱,说笔者是地主、资本家,等等。但绝大数网友肯定了文章的真实性。
笔者有些奇怪,这些喊贫困的是哪里人?好奇地点开他们头像,查看他们的IP,这一看似乎明白了很多,绝大多数是河南人,约占60%,看来这个地方不是一般的贫穷。陕西、山西的也有不少,两省约占30%,其它省份的占10%。
一、河南,经济基础薄弱,当属首穷
我承认,河南这个地方确实很贫穷,六七十年代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依旧没赶得上沿江、沿海的省份,依旧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赶往全国各地寻找工作。
其实,河南的贫穷是有历史原因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河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缓慢,相对于其他地区出现了衰落。这种历史上的相对衰落,使得河南在近现代难以恢复到曾有的高度。
河南的贫穷既有自然灾害造成,也有人为因素存在。在清末民国时期,河南多次遭受自然灾害如洪灾、饥荒,以及军阀冲突和中原大战的影响,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经济基础,使得恢复和发展变得困难。
河南的网友在文章后面评论说,上一天工赚2分钱,有点难以置信。一年根据300天上工计算,年分配收入才6元,才能买到几斤猪肉,很有可能逢年过节才闻到肉的香味,弄点猪肉塞塞牙缝。
二、陕西,地理位置偏僻,发展不平衡
历史上贫困的地方,改革开放后仍然处于全国最低发展水平,无需置疑。2023年陕西省的GDP为8535.52亿元,而江苏苏州一个城市的GDP高达24653.4亿元,是陕西全省的3倍之多。就连13个城市中最落后的连云港也高达4363.61亿元,是陕西全省的一半之多。
陕西的贫穷主要是地理位置的限制造成了交通闭塞,尤其是轨道交通隔离了经济的发展。陕西地形以山地为主,修建设施如铁路需要穿越山脉,这种地理条件限制了交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陕西与外界的交流和经济往来
其实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有人说陕西不是产煤大省吗,位列全国第三,焉何资源匮乏?然而,陕西的产煤区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其他地区缺乏煤矿等自然资源,而这些资源是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不可怱视的是,六七十年代,陕西的宣传重点不在经济建设上,而是更多地集中在西安作为古都和陕北作为革命圣地等方面,这可能使得外界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关注度不高。
建国之初陕西老区的生活还能勉强维持,可是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开始,这里的生活彻底陷入困顿,沿着陕北的府谷、神木、榆林到延安,一路上都能遇到乞讨者,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这一地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陕西的网友在文章后面评论说,上一天工赚5分钱,也有点难以置信。一年根据300天上工计算,年分配收入才15元,可以买到20斤猪肉了,也只有过春节才能吃上肉,最多也就买个三五斤吧。
三、山西资源丰富,守着聚宝盆叫穷,是有原因的
山西和陕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地理位置的偏僻。山西位于中国北部,地理位置相对闭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与外界的交流和经济往来。
尽管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在历史上,这些资源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反而成为了负担。例如,抗战时期日本对山西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以及战后国家优先发展东部经济,导致山西的煤炭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才能富裕。
山西的农田旱不能灌、涝不能排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障碍。有人说,生产队时期,山西省是全国光棍最多的省份,这主要集中在农村,主要农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有379.09万亩,只占总耕地面积的6.1%,人均不足3分地。随着“农业学大寨”的推广,防治水患、兴修水利才得到了推广,灾害频繁、低产歉收的被动局面才有所改变。
山西的网友在文章后面评论说,上一天工赚8分钱,还是有点难以置信。一年根据300天上工计算,年分配收入才24元,能买上30斤猪肉,故一年也只有吃到三两回肉。
至于有江苏、山东、广东、浙江人说一个工日几分钱,那更是难以置信。沿江、沿海一带一直是富裕之地,怎会如此?或许他们的IP地址显示在这些省份,实际上他们是在这里打工的外地人。既然能出远门打工,说明他们很年轻,身强力壮,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或许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也有少量云南网友在“叫穷”,可能也是地理位置的局限造成的吧,本文不多赘述。有安徽的网友也说那个年代吃不饱,笔者半信半疑,或许是安徽的个别地区吧,如大别山地区,革命老区历史以来就不发达。
要不,就是像小岗村这样的地方,没队办、社办厂,家里猪毛没一根,忙着讨饭度日,懒得不思耕作。
写文章前做好功课,陕西篇你得重写!陕西GDP只有八千多?光一个榆林市都七千多亿了,这还不算西安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