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帝尧庙
赞“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文/墨 扬
帝尧开创了中国领导人“禅让制”之先河。对其光耀千秋万代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史记·五帝本纪》中如是记道: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临汾中华神坛雕像
将这段文言文译成现代话,就是: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能把天下传给他。于是就把王权传授给了舜。把天下传给舜,那么天下都能得倒好处,只有丹朱不满;而把天下传给丹朱,那么天下都不满而只有丹朱得到好处。因此,尧说:“总不能拿天下人的痛苦,去造福一个人。”终于,他把天下传给了舜。
司马迁讲述的这个历史故事,以盛赞尧的圣德为主题,提出了一个迄今光芒万丈的思想——“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于一人”。这当中有两条穿越时空迄的用人观:
其一,用人以“天下得其利”为中心;
其二,用人以“贤”为标准。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坚持让老百姓能得到好处,坚持用人唯贤。
正基于此,孔子盛赞尧帝的高德:“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能降。”从而奠定了尧为“万古圣贤”的至尊至高地位。
孔子石像
按照三皇时代“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世袭制,尧顺势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丹朱,谁也不会说三道四,他只是依成例行事。但尧认为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决不能“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几经选择,终于将帝位禅让于自己早先并不认识但在民间享誉很高的舜。这种“宁负儿子不负天下人”的无私选人用人,传递出的社会形象如同日月昭辉,久远地映照和检验着后世历朝各代领导人的用人胸怀和境界。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特别是人性的自私,尧开启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仅仅传到了舜、禹。禹临终时,虽然也指定了接班人选,但未料到他的儿子启,却干掉了禹所指定的候选人自己上位,带着“天下都是我的”思想终结了禅让制,建立了华夏第一个王朝,又恢复了三皇时代的血统世袭制。
接下来几千年的历史篇章,最鲜明的特征是奴隶制、封建制度下的家天下。这当中,固然也有些许让“天下得其利”的明君,但更多的却是让“天下病”而一人“得其利”的暴君、庸君、昏君,尽管他们“不足授天下”,但由于生于帝王家,依仗着有一个坐拥江山的好爸爸,却硬生生坐在了“位尊九五”的位置上。
商纣王剧照
暴君典型,如商纣王子受辛。他沉溺酒色,奢糜腐化,为狐媚妲己,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把从百姓那搜括而来的钱财,修建鹿台,造酒肉林,残忍行炮烙之刑,但却在皇帝位子上坐了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直至被周武王灭掉。
昏君典型,如周幽王。他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说谎的孩子”;汉成帝刘骜,“湛于酒色”,自甘堕落,迷恋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明武宗朱厚照,在宫中建“豹房”,广纳天下美女,日日笙歌,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强行宠幸美人,在位16年,只活到了30岁。
唐中宗李显
庸君典型,如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虽然两度即皇位,但懦弱无能,无所作为,最后听任韦皇后、安乐公主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安于过淫靡生活;明熹宗朱由校,纵容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任二人胡作非为,在朝则陷害忠良,在后宫则荼毒妃嫔,自己则在木工活里乐此不疲;清文宗咸丰,在外敌入京、义军蜂起、社稷多难、江山危急之时,竟逃离皇都,躲进避暑山庄逍遥,因为害怕见洋人,竟拒不回京打理国事。
最可笑的是晋惠帝司马衷,整个一傻子呆瓜,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又遭皇后贾南风控制,形同傀儡。一年天下灾荒,老百姓饿死,他竟然傻傻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以致留下了中国皇帝史上最经典的皇室笑料。
司马衷剧照
试想,由这样一些“不肖”之人担当领导人,老百姓会“得其利”吗?国家让这等昏庸无能的人统治,如果江山不乱、社会不败,那才叫咄咄怪事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尧开启的以“天下得其利”为目的而“选贤”的用人观,更显现出了超越时空的远见卓识。
以史为镜,以史为鉴。让“天下得其利”的用人观,体现在现代选人用人上,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唯贤是举。切实将人品上“贤”、工作上“能”、形象上“硬”、老百姓“信”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样,方能真正为天下百姓创造出更多更美好的社会福祉。
如是,中华幸甚,人民幸甚。老百姓期待着,也实实在在打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