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南这么容易招黑?

金投网财经 2024-07-16 14:45:22

如果讲到“地域黑”或者“地域歧视”,跳入大家脑海的第一个省份便是河南。

河南这个中国最悲催的内陆省份,已经被黑到无与伦比的程度,每当媒体上出现了有关河南的负面新闻时,不少无良的媒体总会在标题处或者关键处加上“河南”二字,以挑起网民的激愤,来掀起狂热的网络“地域黑”热潮,从而达到吸引流量的目标。

哪个地方都有好人,也有坏人。但如果刻意放大一个地方的坏人,而忽略这个地方的好人,都是不公正的,都是不善良的,都是别有企图的。

据统计,《感动中国》栏目17年中有16位河南人。在这份令人温暖和感动的名单中,有张荣锁、任长霞、魏青刚、洪战辉、王百姓、谢延信、李剑英、李隆、武文斌、李灵、胡佩兰、刘洋、陇海大院、王宽、王锋、张玉滚……难道说这些普通而伟大的河南人不更能代表河南形象吗?

河南这么一个承载了5000年中华文化,诞生出老子、墨子、杜甫、韩愈等等一大批历史名人的地方,为什么如今会成为被黑的省份呢?

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两个字——经济。

相比于那些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河南的经济和产业的确不是很突出,人均GDP只能排到全国第25位,属于传统的农业大省,并没有那么多高附加值的产业来为近一亿的河南人提供岗位。

所以,河南人为了赚钱养家,很大一部分会选择出省打工。而到了外地,每个河南人身上都挂着地域标签,稍微有个别人出现不当的举动,都会被无限放大,上升到地域黑。

真实的河南,其实处处透露着朴实而敦厚的气质,比如在洪水灾情中捐空了仓库的白象,将公司95%得利润分给员工的胖东来,还有被肆意诋毁却依然想着为员工和社会做贡献的莲花味精,这些企业可都是河南的。

就在昨天,我还刷到了这样一个新闻,河南某企业的一名残疾员工突然脑梗进了医院,由于家里人距离太远,条件也很困难,没有人能赶过来照顾他,医药费也出不去,最后企业前后出了10多万,要求全力救治才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老板还承诺,只要公司在一天就养他一天。

更关键的是,这家企业的其他员工还主动过来医院照顾他,更令人震惊的事,这家员工还都是残疾人,比如这位崔志超,本身就走路摇摇晃晃,但他却每天拖车行动不便的双腿守护在受伤住院的同是身边,给他喂饭、更衣、擦身子,还陪着他一起做康复训练。

你说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有网友扒出,新闻里的这些残疾员工都来自于河南周口一家华职云场的企业,这里95%得工作人员都是特殊人群,他们累计帮助30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这些员工自己说他们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温暖大家庭,残疾员工从企业那获得温暖,也实现了人生价值,因此变得更自信更包容,也更容易去帮助别人,传递这份爱心。

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这些朴实敦厚的企业都在河南呢?

首先,这和当时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分不开的。河南的政府其实更像一个大家长,一座城市扶持一个良心企业。

比如河南许昌全力支持胖东来的发展,甚至号召所有部门向胖东来学习。这要是放在别的地方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还有河南周口这个城市,拥有羲皇故都、老子故里、陈楚旧地三重身份,历史底蕴非常深厚,也非常懂得如何用以人为本的传统美德去深入底层扶持弱势群体。所以你会看到周口一直把帮扶残疾人作为重中之重,比如在每个村的布告栏上会大力宣传残疾人补贴政策,让每个残疾人都能够有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其次,河南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踏实做事,坚守耕耘的文化精神,仓颉在这里造的字,大禹在这里治的水,如今的河南还拥有着这三大精神支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河南人,逐渐让他们养成包容宽厚的品质。

所以,河南的经济水平是不高,但绝不是因为河南人不努力,真正的原因是河南耕地资源非常发达,它要帮助国家死守10亿亩的耕地红线,要帮全国人民端牢手中的饭碗,所以没有太多的土地和人才资源来分配给其他优质产业。

而如今的河南,用着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3/5的汤圆,7/10的水饺,中国碗装满了河南粮食一点都不夸张,中国人能吃饱饭,这个中原粮仓功不可没。

除了粮食方面之外,河南在抗战时期也是贡献最多的省份之一。

当时河南总共出兵189万,高达全国第二,河南是既当前线又当后方,在遭遇了罕见的水害蝗灾情况下,依然用尚未沦陷的土地和人民为抗战提供了大量兵力和粮食税收。

抗战胜利后,河南又为全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默默地做着贡献。

你可能不知道,曾经的河南大学位列全国第六,是中原地区的最高学府。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区域中心的调整,河南大学的各大院系都陆续分配到了全国各地。

建国后,河南大学数次拆分重组,师范类分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医学系并入了如今的郑州大学,水利系调入武汉大学,土木系和数理系调入湖南大学,河南大学被拆得四分五裂,实力大减。

你看大到抗日战争、高等教育和国家粮食战略,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民营企业,河南总是在默默付出,却从来不要求回报。

2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