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社会上流通的钱有多少呢?其实就像人们测量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为了了解国家有多少货币在流通,以及流动性强弱,定义了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各个国家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
M0、M1、M2三兄弟根据流动性的强弱,经济学中将货币供应量划为三个层次,即M0、M1、M2三兄弟,流动性则是由强到弱,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包括单位和居民手里拿的现金以及数字人民币等。这些货币可以直接用于消费,流动性最强;M1则是M0的基础上再加企业活期存款,流动性仅次于M0;M2则是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流动性在三兄弟中最弱。
变化代表什么M0作为现金,与消费变化密切相关,M1则反应了企业和居民手上资金活跃程度,可以认为是社会上交易意愿强弱,是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M2流动性较弱,则反应了社会上货币供应量多少,现代社会M1和M0流动性相差不大,所以日常关注M1和M2更多。而我们通常也会将M1和M2增速放一起比较,当M1增速大于M2时,可以认为市场上更倾向于交易和消费,经济活力加速,当M1增速小于M2时,则可以认为市场更倾向于投资或者储蓄,消费交易活跃度下降。
各国对定义略有区别各个国家处于自身的国情考虑,会对M0,M1和M2定义有所不同,我们国家考虑到居民若把钱放银行,更多的是出于储蓄考虑,故将居民储蓄存款划入M2,而美国M1是包括个人活期存款的,美国的M2则是在M1基础上加上小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下)但不包括企业大额定期存款和货币基金,所以美国的M1范围比中国的M1大,但是美国的M2范围又比中国的M2小,又比如日本的M1包含个人活期存款,M2还包含可转让定期存单;而欧元区M1不但包含个人活期存款,还包括政府性存款。所以,当有人把我们国家的M1、M2直接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是有点不合适的。
研究扩大M1统计范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M1的口径基本上比海外主流国家都要小,其中最主要的居民活期储蓄并没有纳入M1进行统计,我们国家货币分层体系最早可以追溯至30年前,而现在我们的社会结构、消费习惯、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否可以将个人活期存款划入M1呢?并且随着支付方式的变化,以“余额宝”“零钱通”为首的高流通性且具有支付功能的货币基金是否也可以纳入M1的统计范围呢?今年6月,央行行长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发表演讲,提及了M1统计口径,现有M1可能并未反映真实的货币情况,有必要研究扩大M1的统计范围。但是也要知道统计范围的变化,可能造成M1数据大幅波动,从而短时间内无法使用M1进行横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