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有个特殊的社区,里面生活着上千名几乎完全“汉化”的犹太人,他们的祖先正统在以色列。1948年以色列建国的时候,曾呼吁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家,在得知了中国开封犹太分支的存在后,却拒绝接受他们入籍,还特别“歧视”想要认祖归宗男性,强硬要求男性移民必须先实行可怕的“割礼”。
一旦有人接受,最少也要在病床上躺半个月,难怪愿意回去的人很少,只有不到50人。那么,到底什么是“割礼”?以色列为什么不愿承认这一支的存在?当初移回去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开封犹太人移民以色列的纪实真相。
先来搞清楚第一个问题:开封犹太社区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为什么会来中国?
在20世纪,全球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两种人最聪明,一种是中国人,一种是犹太人”。中国人不仅聪明,还很友好包容,在长达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延续中,融合了许多民族的不同文化,其中就包括犹太文化。唐宋时期中外交流和贸易都很频繁,不少国家都愿意来我们这定居。而犹太人被罗马帝国灭国并驱逐之后,就成了流浪民族散落四方。有这么一小撮的人飘着飘着就来到了东方。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就把都城设在了开封这个水陆交通的枢纽。北宋时“民族大融合”的概念还不清晰,中原还常常遭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威胁,但赵匡胤这个皇帝不按常理出牌,十分开明地允许前来逃难的犹太分支在都城定居,批准他们保留原先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还给他们赐下金、石、高、李、张等汉族姓氏。怪不得都说犹太人聪明呢,他们觐见时十分主动把随身带来的珍贵波斯布匹、香料和铁器都上贡了,赵匡胤对此龙颜大悦,让这批人“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从此之后,这群人的血脉就在中华文化的包容之下延续到现在。
那么,开封犹太分支“汉化”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和以色列的正统有什么不同?
犹太是至今少有的以母系传承为主的民族,身份认定的标准是“母亲是犹太人”。他们几乎不和外族通婚,主要的信仰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中76%以上都是狂热的犹太教徒,这决定了他们的日常文化和生活都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很重视赎罪日、安息日、逾越节、住棚节、七七节等节期的礼仪习俗。他们没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人死后24小时内一定要安葬,而且不会摆酒祭祀,而是诵经祷告。犹太教义对后人有许多约束,男性出生刚满8天就要实行“割礼”,到了13岁时还要举行成年受诫礼等等。什么是“割礼”呢?其实就是环切手术,大白话讲就是割包皮。男婴的割礼是被犹太人写进教义里的重要礼仪,在希伯来语中是“盟约”的意思。在他们看来,割礼能够证明犹太男性信徒已经经受磨难和考验,可以和神签订契约了。
在饮食方面,犹太人喜欢把食物分为“洁食”和“不洁食”,有条件的人终生只吃洁食,饿肚子的人只能什么都吃。所谓洁食就是指一切瓜果蔬菜、牛羊鹿等偶蹄动物和鸡鸭鹅等家禽的肉;不洁食就是指动物血、像乌鸦一样的食腐禽类和水鸟、猪兔马等分蹄动物,以及没有鳞片的鱼类和贝类。在吃牛羊的时候,犹太人会把蹄筋挑掉,因为在他们的传统神话中,祖先雅格和天使战斗的时候扭伤过脚筋,因此这个部分是不可食用的。
犹太人抵制一切和虫相关的食物,将虫类视为禁忌。他们还有一个奇怪的习惯,那就是肉奶不同食,他们吃肉的时候不喝奶,喝过奶后也不会再吃肉。除了食材本身,他们对动物的屠宰方式也有很特殊的要求,在以色列,从事动物宰杀的犹太人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上岗之后在处理动物肉类时也必须遵循相关的礼仪流程,才能让肉类在市面流通。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哪怕是牛羊肉也会被视为“不洁”而被禁止使用。
而汉化之后的开封犹太分支,在数百年的时光里早就被中华文化深深影响了。早期的开封犹太还会教后人学习和使用希伯来语,并且保持着部分犹太习俗和宗教信仰,集中聚在一起生活,还设立了犹太教堂。到了明朝的时候,这部分人已经入乡随俗学习汉语、穿汉服,和华夏多个民族通婚互市,后代传承也跟随父系,犹太社团里甚至出现了黑头发、黄皮肤的后人,看上去和汉人没什么不同,和大家一样娶妻生子、自由就业,有的还能参加科举。这个时期的他们已经很少在举办犹太传统节日活动了,而是和汉人一样祭祀祖先、清明扫墓、中秋团圆赏月,过年时接神送神,还会在门上贴对联。汉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连剪头发都不愿意,更别提“割礼”了。开封犹太人没有一个男性后人经受过割礼。
到了清朝的时候,闭关锁国政策让开封的犹太分支完全切断了和世界其他犹太人的联系,宗教信仰在社团中变得越来越薄弱,特别是在1841年,他们的犹太教堂被洪水冲垮之后,教会对他们的影响更是降到历史最低。1850年,开封犹太分支中最后一位负责传承教义的神职人员去世,此后社团再也没有教士传教,有的后人甚至还转而信起了佛教。千百年的演变和文化融合,让这一支几乎舍弃了犹太传统和信仰,唯一记得的就只有自己的种族。
以色列建国之后,正统犹太为什么不愿意承认开封犹太分支?
曾经被屠杀被驱逐的犹太人,在经过上千年的颠沛流离之后终于重回故土,先是从阿拉伯人手中买下一片土地,定居之后形成了犹太社区。由于集居的犹太人越来越多,文化习俗和意识上的差距让他们与阿拉伯人的矛盾越来越激烈,部分犹太领袖就想重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一战、二战的爆发让他们迎来了复国的机会,终于在1948年宣布成立以色列国。为了加速犹太化进程,聚集更多力量把阿拉伯人赶出去,他们对内镇压巴勒斯坦人民,对外呼吁世界各地的犹太分支“回家”。他们颁布了《回归法》,规定只要能证明自己的母亲具有至少八分之一的犹太血统,而且能熟练掌握希伯来语,熟悉犹太教义和礼仪宗法,就能移民到以色列恢复犹太身份。这让许多心念故土却不得不流落在外的分支,都积极地想办法争取入籍。
这样的条件对于身处中国的开封犹太人来说却十分苛刻。上千年的定居让他们早就忘了如何使用希伯来语,而且他们长期跟外族通婚,多年来一直跟着汉人按父系传承,违背了犹太人母系传承的传统,繁衍到现在大多都是黑头发黄皮肤,还能说着一口流利的河南腔,骨血里那点基因早就折腾没了,根本没法证明母亲的血统,这让以色列方面也不太情愿接收。《以色列时报》和《耶路撒冷邮报》等官方媒体以及部分历史学家们,曾经公开承认开封犹太人确实拥有犹太人的祖先,但却不认同他们的分支身份。因为这部分人完全遗忘了犹太宗教习俗,在1850年最后一个教士离世后,早已无法维持以犹太教神职人士为核心的典型犹太社区形态,因此很难被正统认可。
2006年,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曾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开封犹太后裔没有皈依,已经不属于真正的犹太”。如果他们之中有人想要成为以色列公民,就必须先去那里追随神职人员学习相关教义和文化,通过最高拉比法院的正式皈依考试,才能获取入籍资格,而且成功入籍之后男性必须把应该实行的“割礼”补上。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如今,开封犹太很少有人真正认祖归宗的原因,目前移民的仅有不到50人,其中大部分都还是女性。
那些移民以色列的开封犹太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1999年底,第一个成功移民的开封犹太人出现了,他就是生在河南长在开封的金广元。如果按照父系传承,他的爸爸、爷爷甚至往上追几代都是中国人,但是在国外一个叫做“回归以色列”组织提供的免费帮助下,金广元还是想要回归犹太身份。他不会说希伯来语,不懂犹太教义,唯一相关的记忆就是每次吃饭前的祷告。但仍旧硬着头皮通过旅游签证带着全家去以色列定居。那边的政府虽然没有承认他的犹太身份,但还是允许他入教。金广元从头开始经过漫长的学习,通过“正式皈依考试”之后终于成功移民。入籍那天,他一路奔着耶路撒冷的苦墙而去,在媒体采访时动容地说到:“我虽然在中国长大,但一回到以色列就有了回家的感觉,但还是感谢中国收留了犹太人,我不会忘记河南话,也永远为中国的发展而感到高兴。”
在金广元之后还有一个叫雅各布的男孩,为了能移民,毫不犹豫放弃了在中国的学业,去到以色列的集体农庄边劳动边学习希伯来语、犹太宗法和教条,在通过考试之后进入以色列的大学学习导游专业。现在他已经毕业,如愿成为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国际导游,在接待中国游客时格外热情,目前生活得还不错。向他们那样已成为以色列公民的人,哪怕在那边定居多年也依然能够说出流利的河南话,每每提到中国时总是心怀感激。无论开封犹太人作出怎样的选择,希望他们之后都能有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