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这么一位将军,不以军事见长,不杀戮战场,他是随军为医,服务军旅,成为军中名医,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医。
此位救死扶伤的军中名医就是蔡时椿,家乡海南文昌。
1890年,蔡时椿出生于文教镇宝藏村,幼时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少时读私塾、小学,后因生活困难辍学打佣工,稍有积蓄便入校续读,1912年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琼崖中学四年制初中部。
1916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1921年入法国里昂大学理学院学习,两年时间学业有成,本是回国就业的时机,一时百感交集,回忆父亲因病早逝,当下国内也是医疗资源匮乏,时下在法国也是学习西医的好时机,蔡时椿下定决心,转入里昂大学继续攻读医学。
两年后回广东参加北伐运动,后被派往新加坡、越南等地发动华侨支持北伐工作,因触犯当地的反动军政被驱逐出境,1926年,蔡时椿再次赴法国里昂大学深造,经过三年的努力,1929年荣获里昂大学医学博士,并留法开始了短暂的行医工作。
1930年,回国任广州图强产科学校教授,讲授解剖生理学,1931年,41岁的蔡时椿与冯林新女士结婚,并转任广州光华医学院教授。
1932年,蔡时椿携夫人回海南探亲访友,此时他已是名声在外的医界名士,经琼崖地方当局聘请,出任海南医院第二任院长,一干就是三年,为海南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0年海南医院
1935年蔡时椿重赴南京开设私人诊所,同时兼任南京警察学校教官,教授法医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蔡时椿应召入军队,任国军第16后方医院院长,同年底调任陆军军官学校少将医务主任,1938年,调任广州第12集团军军医组少将组长,任职两年后,调回地方任宜宾市中原造纸厂职工医院院长;直到宜宾解放后,蔡时椿仍在该院任职。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复杂的政审,经确认蔡时椿虽然任职过国军少将,但一切宗旨都是行医济世,救死扶伤,没有为害民族百姓的一面,得以顺利过关,直到1956年,在该院办理退休,1959年回家乡海南居住。
1971年,已是80高龄的蔡时椿随儿子到北京一起生活,安度晚年,1976年病逝,享年86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博士蔡时椿与妻子冯林新育有一男三女,家风传承,儿子蔡亲民,北京密云机床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大女儿蔡文媛,天津医科大学教授,三女蔡文华,广西北海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而二女蔡文琴,志承父业,成为我国首位军中女博士少将军医。
1935年生,蔡文琴出生于南京,1958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因成绩优秀,留校任助教、讲师,1979年,到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3年获得伦敦大学细胞学博士学位,成为解放军第一位女博士。
随后,蔡文琴拒绝了英校方的重金留用和“绿卡”诱惑,毅然回国,任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经蔡文琴辛勤努力,桃李满天下,成为军中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