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军已经打到恒河边,却突然紧急撤退,这背后是啥情况?

杰燊 2024-12-29 10:15:16

佛祖保佑,神圣的恒河,又一次拯救了印度!

日军费了好大劲,打到恒河边。

结果喝了恒河水,就整天拉肚子、呕吐,身体变得很虚弱。

白天拉,晚上拉,吃饭拉,睡觉拉,拉得人都站不稳,两腿跟面条似的。

撤、撤、撤!胜利大逃亡。

印度人民蒙了,没怎么抵抗咋就赢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 疯狂的扩张野心

在二战的时候,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心可大了,想着要统治全世界,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到处惹事生非,烧杀抢掠。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变强了,军国主义也跟着冒头。

它打算先占了朝鲜半岛,再把中国拿下,这就是它所谓的“大陆政策”。

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就侵占了中国东北,扶持了个傀儡政府,抢了好多资源,把东北当成它进一步侵略的大后方。

后来,日本全面侵华,所到之处老百姓遭殃,城市和乡村都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南京大屠杀更是惨无人道,30多 万中国人被杀害,罪恶滔天。

日本还不满足,又盯上了东南亚,因为那里有橡胶、石油这些打仗要用的重要资源。

1941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跟美英等国打起来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它很快就占领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这时候,印度进入了日本的菜单。

印度地理位置很重要,是连接中东和远东的关键地方,而且人多资源也多。

日本要是拿下印度,就能切断盟军给中国的物资援助,给自己找个新的补给地,还能和德军在中东会师,实现它那“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称霸世界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了。

二、 都打到恒河了,咋又突然停了呢?

1944 年,日军在印度东北部打仗的时候,一路往前冲,有一部分都快到恒河边上了。

恒河对印度教徒来说,是特别神圣的母亲河,河边人口多,城市也多,是印度的重要地方。

日军要是能控制这里,那盟军在南亚就麻烦大了,日本的野心说不定就能实现。

可就在这时候,日本东京大本营,却下了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撤军命令。

这可把前线的日军官兵惊到了,眼看到手的胜利没了,他们虽然不甘心,但也只能听命令往回撤。

本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军队,一下子就乱了套,士兵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怀着满心的疑惑和愤怒,慢慢地离开了恒河,战场也慢慢安静下来。

这突然的转变背后,到底是为毛呢?

是战略变了,还是没办法只能这样?

这对二战的战局,又有啥影响呢?

三、难言之隐

( 一)要命的补给问题

日军进攻印度的时候,线太长,成了大麻烦。

日本离印度老远了,运物资得跨过大海,还要经过东南亚复杂的地形才能到前线。

一开始,日本想学在中国“以战养战”的办法,想从印度当地弄物资,可印度当时是英国殖民地,经济被英国控制得死死的,老百姓自己都勉强够吃,根本没法给日军提供多少东西。

后来战线越拉越长,日军的补给越来越难。

盟军发现了日军这个弱点,就使劲攻击它的补给线。

美英空军经常出来,对着日军的海上运输线和陆上交通要道,一顿乱炸,把运输船炸沉,把桥和路炸毁,日军的物资运输,差不多就瘫痪了。

前线的日军没吃的,没弹药,士兵们经常饿肚子,武器装备因为没零件也没法用,战斗力一下子就不行了,这就为后面打败仗埋下了祸根。

(二)恶劣环境的折磨

印度的自然环境,可把日军害惨了。

那里又热又潮湿,特别是雨季,大雨一直下,丛林都变成大水坑。

日军士兵本来住在温带岛国,根本适应不了这种湿热天气,好多人中暑、得皮肤病。

丛林里蚊子多,疟疾、伤寒这些病到处传,医疗条件又不好,药也不够,生病的士兵没法及时治,好多人不是战死的,而是病死的,部队人数越来越少。

恒河和周边的水,也让日军不好过。

恒河在印度教徒眼里很神圣,可也是病菌滋生的地方。

日军士兵喝了恒河水,就整天拉肚子、呕吐,身体变得很虚弱。

白天拉,晚上拉,吃饭拉,睡觉拉,拉得人都站不稳,两腿跟面条似的。

而且在这种湿热环境下,武器装备也容易生锈坏掉,枪卡壳、炮出故障,日军的作战能力更弱了,在印度这片土地上,走一步都费劲。

(三)盟军的顽强抵抗

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印英盟军团结起来,建起了坚固的防线。

英军在印度待的时间长,熟悉地形和打仗的环境,用防御工事挡住日军。

印度军队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也很拼命,和英军一起作战。

中国远征军也来帮忙,到缅甸打仗,从侧面牵制日军,断了日军的退路。

盟军人多势众,战术也灵活。

在英帕尔战役中,英军把日军引到提前准备好的战场,用炮火狠狠打日军。

盟军还掌握着制空权,飞机经常飞起来炸日军,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损失惨重,进攻的势头被压下去了,只能被盟军逼着往后退。

四、撤退带来的那些大影响

日军无奈从恒河撤离。

从士气上来说,日军本来迷信“武士道精神”,觉得自己肯定能打赢。

这次失败了,士兵们心里就开始怀疑,对当官的指挥也不信了,对以后打仗也没信心,以前那股子拼命的劲儿没了,部队里到处都是消极的情绪,军心也散了,后面再打仗就没那么厉害了。

从战略布局上看,日军撤离印度,就意味着它的“大东亚共荣圈”美梦破灭。

印度没被拿下,盟军在南亚的根基就稳了,还能继续通过印度,给中国等反法西斯战场送物资。

日军不但没切断盟军的生命线,自己还陷入被动,到处防守,衰败得更快了。

在国际上,日本这次失败让盟军更有信心了,各国看到法西斯阵营不行了,就加快反击。

日本国内呢,资源快没了,兵也死了不少,老百姓也不支持打仗了,社会矛盾越来越多,这也为日本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对印度来说,日军的入侵,让印度老百姓的民族意识觉醒,他们看到英国殖民者也不是不可战胜的,日本侵略者也不是好东西,印度的独立运动就越来越厉害,为以后印度摆脱殖民统治、自己建国打下了基础。

五、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

回顾这段历史,日军在恒河边上的失败,就是对它侵略行为的警告。

它想用暴力统治世界,最后却陷在战争里出不来。

对全人类来说,这段历史就像个警钟。

战争带来的只有伤痛和破坏。

好多家庭没了,老百姓到处逃难,人没了,文明也被破坏了。

从中国到东南亚,再到印度,日军到过的地方,都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好多先烈用命换来的,是各国人民在苦难中坚持、反抗才有的。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要记住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