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分身术”上线,AI解决看病难,2025年那么干就不愁了!

郝闻郝看科技 2025-01-16 17:20:49

病人看病难,医生工作更难!

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的史剑波教授深有体会。

每周几十台手术,每月数百个病人,已经压力山大。还有一堆事排队:写病例小结、回复患者问题、复诊反馈、随访跟踪、用药嘱咐......更别提做科研、做科普,一个都不能少。

这些事吞噬了医生的时间。铁打的医生,也恨不得克隆出一打自己,只求稍微松口气。

现在,AI突飞猛进,医生终于有了自己的“分身术”。

以杭州七院毛洪京医生为例,蚂蚁集团为其生成医生智能体(类似支付宝“AI健康管家”),它能“24小时不打烊”,为患者提供咨询、科普问答等服务,还能帮助整理病历,将诊疗效率提升10倍。

1月,蚂蚁集团收购好大夫在线尘埃落定,已经有近千位医生定制了自己的“AI分身”,类似的“分身”,还将走进28万医生的办公室,扛鼎琐碎、重复的工作。

2025年,这将是AI驱动医疗变革的预告片。有它打样,“AI改变世界”,“AI再造行业”,才不是正确的废话。

是的,AI在行业落地,技术才有意义;AI方法做对,才能事半功倍。

如此,一切才能像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说的:未来已来,正加速流行。

据调研机构IDC预测,2024年国内“AI生成”市场规模35.3亿美元,2027年将涨到129.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

看对眼,踩准点

28万医生+1亿患者,“好大夫”用18年在医疗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作为在线诊疗的大众点评,它既懂患者的渴望,也懂医生的需求,用技术服务医疗供求的两端。

比如史教授,注册“好大夫”13年,他就在平台的帮助下,收集整理患者的主诉、病史、内镜检查、CT、核磁共振等资料,让术后复诊、回访易如反掌。

甚至,他还利用好大夫,上线术前术后指导,缩减重复、琐碎的工作,医疗效率直接拉满。

而另一面,蚂蚁10年前启动扫码支付,就从医院缴费开始。

之后挂号、买药、医保支付、医保码,再到如今的AI健康管家,它努力改变“看病难”的每个细节,接地气,得要领,积攒下8亿“医疗健康”用户。

由此,双方“看对眼”——好大夫能借蚂蚁的用户规模、AI能力,降低获客和运营成本,提升用户服务;蚂蚁能借好大夫的医生资源、医疗经验,补齐支付宝的医疗服务网络,完善智能医疗服务。

所以,蚂蚁收购好大夫,就是要踩准医疗的“点”,激发“28万医生+8亿用户+AI”的化学变化。

“偏科”才能出头

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曾说:要在竞争中胜出,必须提供独特价值。就像英伟达只做GPU,Runway只做AI视频,“偏科”才能出头。

早在“百模大战”元年(2023年),科技大厂比拼通用AI,蚂蚁也发布了百灵大模型。

但在总裁韩歆毅看来:“世界不缺一个通用模型,只有落地行业,解决用户痛点,才是突破的机会。”

所以,蚂蚁另辟蹊径,选择医疗、理财、支付三条赛道,专注于“AI+”题解。

其中,AI+医疗,除了帮医生搞定“数字分身”,还帮医生收集、管理分析病历,医生只需拍照输入资料,病例小结、病程跟踪、病理科研等,都可以轻松拿捏。

有医生,甚至利用AI知识库,便捷地“萃取”病例数据,取得了科研新成果。

此外,蚂蚁与浙江合作导医AI“安诊儿”,已为1700万患者提供智能陪诊服务,从找科室、医生到挂号、导诊、缴费,所有流程被AI重做了一遍。

而这只是开始。

收购后,好大夫28万医生先上手AI工具,再逐渐普及全国的医生和医院。这将是一场深度的行业变革。

其一,优质医生的经验、能力,可以通过“数字分身”普惠更多病患,缓解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

其二,医生能集中精力,加速临床科研转化,及时干预,预防疾病发生,加速疾病治疗。

其三,医院也可以优化人员配置调度,提高财务处理效率,实现精准的物资采购、库存管理和分配,避免浪费。

由此,医疗产业的生产力将被极大释放,“看病难”的问题将被迅速缓解。

而这,正是国家倡导的“AI+”,它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反正,在小郝看来:用不了多久,更多医生会像史教授、毛医生那样,享受AI的效率和便捷。就像咱们体验过12306,再也不会去线下排大队,没苦硬吃。

过去的不可能,终将变成未来的小确幸。

2025年,AI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如此——不是空喊大话,而是解决一个个具体的痛点;不是追求技术大而全,而是让创新真正服务于人。

大势所趋下,AI玩家若还不识变、不应变,错过的,不是一个时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谁会成为倒霉蛋,咱们明年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