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到创新的转换。中国一直在努力将其经济转型为高附加值的活动。对研发的 投资一直没有停止增长,以每年近5000亿美元的投资成为世界第 二。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避免落入 陷阱;投资于电信、互联网、人工智能、面部识别和大数据。然 而,这些努力是本地化的,是否足以使农村和贫困省份摆脱匮乏的状态? 在中国,只要你不考虑人均,一切都很好。每当将某一数据与国家的规模进行比较时,比较结果并不总是平淡无奇的--从人 均GDP或人均进口开始。就人均GDP而言,中国约为10000美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相关在世界排名第75位(远远落后于波兰、智利或香港特区)。此外,人均统计数据只是一个平均值,产生巨大的差距。如果中国加入高收入国家集团,这将是一个重大的概念变化,因为今天所有高收入国家都是西方民主国家。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所代表的将不仅仅 是美国和欧洲的结合:这将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坦率地说是 一个新的世界!
中国会对全球规范产生影响吗?在中国制定标准的过程与发达国家不同;政府起主导作用。 中国一直擅长在国内制定标准。问题是,中国是否能够在全球范 为何推动这些标准?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标准的制定是由行业完成的。这是美国 的AINSI、英国的BSI、法国的Afnor和德国的Din等的作用,也就是作为许多协会组合在一起的非政府伞式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相比之下,在中国,标准的制定是由公共机构负责的。工业 和信息化部产生了一半的标准,其他几个部门也制定标准: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交通部负责航空、公路等。然而,公司也参与 了定标过程。外国公司最多只能参加技术委员会。一些政府机构 参与其中:如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和标准化研究院。所有这些机构都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运作,后者自1978 年以来一直是ISO成员。
中国在该领域保持着一个记录;有超过15万个标准(包括10 万个行业标准)。中国每月产生200-500个标准的流量。因此, 工业生产的很大一部分都受制于标准。标准的制定以及所采用的测试和认证程序可能与保护主义相冲突。这些标准仅仅因为其复 杂性而成为外国人进入中国的障碍。在制定标准方面,各省对国内与欧洲国家权力相当。
中国不再只是国家影响,而是寻求全球影响。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再要采用外国标准。通过“一 带一路”倡议等项目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协 议,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意味着中国发现自己 能够影响当前活动的未来标准,如5G、物联网、新能源、智能城 市、自动驾驶汽车、大数据或量子计算。国内的具体目标是在全 球范围内推动自己的标准,从规则遵守者变成规则制定者。这就 是2020年夏天发布的“中国标准2035”计划的作用。希望有 一流的公司能够做标准,也就是连接全世界的产业和市场。而中国普遍存在的组织集中化给了中国一个优势--特别是当需要协调 多个行为者的时候,例如智能城市的情况。如果这种制定标准的能力在这些新兴领域表现出来,外国就会有一些担忧。事实上,我们清楚地知道,掌握数据也意味着掌 握系统。
在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在锂电池的生产中占据了 这样的地位,未来将把这个标准给外国的汽车制造商,这应该不足为奇。
中国将处理社会问题?中国作为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要行为者的出现,引起了一些问题,可能会阻碍其未来的国际发展。技术不是中性的,带 有经济学家所说的外部性。技术可以是积极的;例如,当一家制 药公司在市场上推出一种新药时,受益的不仅是该公司,而且是整个社会。相反,外部性可以是负面的,也就是说,它们会对不 同的利益相关者(最后也会对股东)的福祉产生负面影响。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是一个承担其负面外部性的公司, 例如其员工可能成为受害者,环境污染,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的 意外影响,或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决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人士 到其活动和产品对其利益相关者的福祉的影响,并试图寻找方法 来减少这些影响。根据其社会敏感性,企业将对利益相关者的压 力做出反应,甚至走在他们前面。中国在确保巴黎气候协议方面 当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工业活动的外部性是众所周知的:例如 生态灾难、健康风险、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腐败。因此,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中国仍未普及。在制造业公司的高层眼中, 安全标准不一定是优先事项,这一点从工业事故中可以看出。对 道德问题的不重视甚至使中国企业在基因组学、触觉识别或面部 识别等领域具有优势。各地对外部性的看法不尽相同。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通常被西方看作是负面的,但却被中国很好地接受。这个案例在 下面的小故事中得到了发展。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国使用技术来控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为人工智能的社会控制体系。该项目在2000年代由林某接手。中国于2014年宣布了“社会 信用”系统,看到了物联网的可能应用,大数据的丰富性,以及人工智 能的力量。这是过去由“单位”管理人员保存的个人档案的现代版本。该系统受发改委以及央行的监督。赋予该系统一个使命:社会信用被认为是一种工具; 根据公民是否遵守规则来区分。该系统还可能有助于追踪其它,这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该系统涉及通过基于他们的驾驶行为、支付账单的时间的违约行为、经过一个测试阶段,该系统在 大部分省份开始运作。有一个项目是将该系统扩展到公司(包括中国和外国企业),可以根据其遵守法律规则的情况进行评估,例如包括超污染排放配额。不遵守法律和法规的行为会被列入黑名单。
中国能否克服 "一带一路 "倡议的局限性?每个人都记得学校历史课上的“丝绸之路”--并记得它产生 了积极的反响。正是由于西方人对丝绸的狂热,一种当时只有中国知道如何生产的精致织物,一个主要的贸易网络才得以诞生。 有了丝绸,就有了来自亚洲的奢侈品。更广泛地说,它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也是思想和知识--以及宗教信仰的传递。这时,生 丝包被用作货币。然而,丝绸之路也有不太光彩的一面,如黑死 病的传播,黑死病在十四世纪从欧亚大草原来到欧洲和非洲;欧 洲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新丝绸之路”的概念是中国2013年在阿斯塔纳访问 哈萨克斯坦是巧妙地提出的。虽然当时的几乎没有引起注意,但此后这一主题成为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经济战略的核心。 其地缘信息非常强烈:通过中亚将南亚与欧洲连接起来,也就是促进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合作。
铁路和管道取代了大篷 车和骆驼。惠普电脑和海滩浮标取代了丝织品和香料。 关键词是“互联互通”--东西方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也是 区域层面上所有中间环节的互联互通。一条轴线从重庆出发,穿 过新疆,通过俄罗斯或伊朗,然后是土耳其加入欧洲。中国希望 开发并确保通往中东和欧洲的海上航线。从中国南海到印度洋、 东非、红海和地中海。事实上,海上运输比陆路运输的成本低得 多。现在所谓的“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多个目标:经济、金融、 地缘政治、军事、文化,还有形象。
一万亿欧元的倡议。“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大的项目,在人类历史上是无与伦比 的。这一倡议通过贸易协定、对运输网络(公路、铁路、港口、 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的投资和金融支持结构来实现--所有这 些都是将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而不是通过美国国 债投资到国外的手段。考虑到一条管道在那里存在几十年,但与 此同时,水龙头可以在一夜之间关闭,风险还是很大的。在有关国家建造30座核电站的计划正在进行中。中国正在利用“一带一 路”到巴尔干地区(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北马其顿、黑山和塞尔维亚)--特别是通过基础设施项目。这条 路不仅是陆上和海上的,也是数字的。
数字部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打开了一扇出口其新技术的大门;新 的丝绸之路不仅在地上和海上,还有一条促进连接的数字道路。 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是建设一个通信网络,其中包括一批光缆、国 际海底电缆、卫星和其他相关设备。这不仅仅是一条路,还是一 个网络。电信网络、互联网连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云计算、 物联网、铁路数字基础设施、物流自动化、企业资源规划是新丝 绸之路上所有国家所期待的应用。还有计划在这些国家中的几个 国家建立科技园。
中国的主导利益。这项行动是为了满足目标国家对物流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实际 需求,但主要有利于制造高速列车、港口起重机、电话设备等的 中国公司。而中国制造的卡车、挖掘机、起重机和千斤顶被用来 建造这些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是对中国公司走向国际的一种 鼓励。这些都是处理中国产能过剩的机会。 中国的“政治”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但也有商业银行,如建行、工行和中行,为这些项目融资。还有 2014年成立的丝绸之路基金,拥有400亿美元的资金。新的亚洲 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于2014年成立,其1000亿的初始资本也可能负责为这些项目融资。中国往往以中国承包商作为获得贷款的条 件。美国和欧洲公司并不具备征服这些基础设施市场的条件。
越来越多的不同意见。反对的声音来自外国--尤其是欧洲人,他们认为中国没有充 分打开招标的大门,受益的主要是中国公司。事实上,战略与国 际研究中心在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89%的合同都给了中 国公司。因此,像英国这样的国家正在犹豫加入“一带一路”。 反对的声音也来自地理上比较接近的国家,这些国家对中国 的崛起感到不舒服。例如,马来西亚在马哈蒂尔重新上台后,暂 停了几个中国项目(一条铁路和两条管道);高速线路的价格最终被下调。巴基斯坦也在2018年表示希望修改过去的合同。 虽然对基础设施(港口、管道、铁路等)的投资必须支持经济发 展,但各国都在努力获得投资回报,因此在偿还贷款方面。斯里兰卡未能摊销汉班托塔港,以至于该港口的控制权被中国承包商99年。马尔代夫也要求推迟债务。巴基斯坦也可能发现自己被拖欠付款。
对其他许多国家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蒙 古、黑山、老挝、吉布提、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次是由中国发起 的。如果这些道路上的流量不平衡,“一带一路”也会带来不对 称的风险。除了这些竞争性的方面,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的生态遗产几乎没有引起反对。然而,这些新的丝绸之路是对 《巴黎协定》的正面回击。这种物流发展是一种社会误解,而此 时的关键词是将工业用地迁往消费地附近。当涉及到基础设施的 建设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直接的。
结论。中国为技术发展投资了数十亿。然而,已经表明,有几个方面可能会阻碍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和先进技术的竞争优势。这 些弱点是真实存在的。在同一时间, 对于本期提出的问题,有潜在的解决方案。例如,只要公司和社会为创造力创造条件,关于创造力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但是,我不知道是否会支持这种变化?请继续关注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