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修葺一新的老同兴绍酒酱园旧址
1946年,浙江人汤志轩将硚口五彩七巷的“同兴酱园”全部厂房设备,以2000银元全部盘进,改名“上海老同兴绍酒酱园”。自此“老同兴酱园”的招牌,在汉口几乎是家喻户晓了。
浙江诸暨人汤志轩,原在沈阳和安东(今丹东市)经营南杂货店酱园。“九一八”事变后,感到东北地区在日本侵略军统治下,企业难以生存,便到上海与其挚友濮庆忠商议,转资内地,另图发展。于1935年将濮庆忠原在沙市与人合资经营的同兴酱园接收过来,改名为上海老同兴绍酒酱园,就原址重新开业。抗战期间,西迁人口日众,对酒、酱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汤、濮等即利用此一有利条件,逐步扩展业务,建立分园。已先后发展了30家。汉口老同兴绍酒酱园即为其中之一。
现在的老同兴酱园地址为汉正街113号
1946年,濮庆忠将原设于湖北恩施的上海老同兴绍酒酱园关闭,并由万县、上海老同兴绍酒酱园拨出部分资金,派李国治等来汉筹建新园。当时适有徐华林、王舒在汉口五彩七巷经营的同兴酱园,由于股东意见不和,无意继续经营,于是李国治2 000银元将该园厂房设备全部盘进,改名上海老同兴绍酒酱园。股金总额为旧法币7200万元(约合9万银元),分为576股,并成立董事会,议定各项章程,由李国治任总经理,谢万生与李国桢任副经理。经过填土平地,维修房屋,增添生产设备,1946年6月正式开业。该园除就五彩七巷园址进行酿造生产以外,并先后在园前的铺面和花楼街以及武昌民主路增设三个批零兼营门市部(民主路门市部设有简易生产设备)。由于经营得法,业务蒸蒸日上,产品畅销,并能与当时的浙帮“五和”、“老顺泰”、“老鼎兴”、“大陆”等四家酱园开展五雄争霸,在销量上列全行业之首。
老同兴晒制酱油的大口缸
老同兴名为绍酒酱园,但实际生产以酱油为主,绍酒多由重庆等地兄弟厂运来售。酱园所产绍酒每年不过600坛,约3万斤左右,而酱油年产量达180万斤上下,占全行业总产量70%一80%。至于酱品、酱菜、腐乳等品种仅为配备花色,适应门市部零售需要,产量都很小。如腐乳年产1000坛左右,系购进乳胚加工。酱品每年仅产3、4万斤,酱菜年产量尚不足1万斤,食醋年产量亦仅2万斤左右。由于酱油为该园主要的大宗产品,且利润较大,所以该园异常重视酱油的产量和质量。1946年开业时,主要生产设备酱缸为500口,后增为600口,木榨9部,后增为15部。采用烘晒结合,榨酱取油分级配制新法酿制酱油。此种酿造方法,具有生产周期短、出油率高的优点,是在市场上开展业务竞争的有力支柱。同时为突出金鸡牌瓶装酱油的地位,申请工商管理部门以“金鸡”为注册商标,精工细作,提高鲜度和浓度,并加入化学防腐剂,以防止酱油生霉。他们为创名牌、保名牌,首先从慎选原料入手。黄豆选用皮薄、浆足的品种,配料中不用脚盐、矿盐,而用川盐和海盐。在配制方法上,按不同等级酱油、用不同配方,决不粗制滥造。当时武汉本帮酱油,每百斤黄豆拌合面粉20斤,浙帮酱油拌合面粉40斤,而老同兴却拌合50斤,因此所酿成的酱油,不仅浓度大,而且咸甜。生产过程虽与其他浙帮酱园同样采用烘晒结合、榨酱取油的新方法,但该园认真操作,合理配料。他们配成的六个等级,是以双套酱油为基础,加以不同比例的甜酱和双缸酱。制成的一、二、三级酱油装瓶出售,其余三个等级则作为散装酱油。如一、二、三级中有不合质量要求者,即作为散装酱油,决不装瓶出售。为了保证酱油鲜度,并购得日本所产鲜度表一只,对每批所产酱油必加检验,必须达到42度方能装瓶出售。而当时其他酱园所产的瓶装酱油,仅有35度左右。因此,金鸡牌瓶装酱油高出他厂一筹,被消费者称赞为“色浓味鲜,富有酱香的好酱油”。
老同兴酱园酱园的金鸡牌酱油商标
老同兴的管理人员不多,除经理、副经理分工掌管全园行政事务外,设有内外账房三人,其中外账房一人负责日常账务的记载,内账房二人,一人管业务往来和产销总账,另一人则为专司现金收付的出纳。其余人员多为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少数为推销员和营业员。生产方面设有正副把作,负责安排全园生产,组织调动工人进行各种生产事宜,督促检查产品质量,并按销售情况调拨产品或安排发运。把作有职有权,不仅管理全园生产,并能向经理提出意见,对全园工人予以奖惩,甚至予以解雇。此外,还订有店规,用以管理职工,实行人尽其用,绝无闲员,在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包装管理方面,均订有一套办法,做到职责分明,有章可循。
从旧址前门出场看,老同兴酱园在当年颇具规模
在销售上以多种方法开展竞争,除充分利用三个门市部销售阵地外,还建立不少经销处或代销店,扩大销售网,送货上门,便利购方,甚至直接送货到消费者手中。为开拓销路,他们采取对业务员实行多销多得的提成工资制。业务员的工资报酬,系按推销金额5%一6%提成,最高达到7.5%。如推销金额1 000元,业务员即可得50—70元的报酬。在一般情况下,业务员每人每月可得百余元,个别推销能力特强的,每月可达300余元。实行提成工资制,对刺激业务员积极开展推销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推销的酱油50%一60%系销往市外,余系批售本市杂货店零售和餐馆自用。这些多属先货后款的赊销形式,于每月月半、月终收款,五、八月结清。业务员负有如数收回货款的责任,如届期不能收回,即须负责赔偿;无力赔偿者,则由其担保人偿还。通过这些销售办法,企业也获得相当大的利润。以1946年为例,当时每月酱油销售量为12万斤至15万斤之间,平均以40%毛利率计算,连同其他产品销售收入在内,全年获得毛利在15万元至20万元之间。
老同兴酱园的门廊具西方建筑色彩
重视广告宣传,是推销产品的一项重要手段。老同兴绍酒酱园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特地指派职工一人,负责运用各种形式,办理广告宣传:在报纸上刊登巨幅广告,在街头张贴广告,发动职工作口头宣传。同时,在店堂内陈列大型木雕金鸡一只。此外,还定期举行大减价,各门市部开业时,就大肆刊登广告,实行优惠,买一瓶瓶装酱油,另送一瓶。这些广告宣传,对扩大产品销售起到积极作用。
老同兴酱园的三层楼厂房规模
同上
1949年武汉解放后,老同兴绍酒酱园继续经营,李国治仍担任该园经理,主持全园业务。他们正确执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劳资双方的经营积极性,加之城乡运输畅通,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酱制品销售亦随之得到扩展,因此已誉满城乡的金鸡牌酱油更加畅销。1950年参加武汉市工业品展览会,曾获市人民政府颁发优质产品奖状。此后又参加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会,亦获得好评。公私合营以后,经政府批准该园与原设于硚口区的“五和”、“大陆”、“复昶”、“四美等九家酱园合并,组成“武汉市公私合营老同兴酱品厂”,原老同兴酱园经理李国治、原大陆酱园经理王荣奎均担任该厂副经理。
如此规模的资本家,老同兴经理李国治、王荣奎的善终本事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