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曾两次改变毛主席的决策,都推动战局变化,全军无人有此能力

历史迷小贺说 2024-08-24 21:02:57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再伸出发财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前言:

俗话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准则,对于上级分布的任务,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是坚决要执行的。但是仍有意外情况发生,比如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看领导指挥的将领的能力了。

究竟发生怎样的事情,导致粟裕曾两次改变毛主席的决策,又是为何说两次的违规改变决策,都推动战局变化,全军无人有此能力呢?

事件缘由:

说起毛主席下发的决策,大部分将领都是严格执行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粟裕在1946年苏中战役时期的表现。

苏中战役是国民党部队向我军华东解放区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活动,国民党由五个整编师十五个旅,大约十二万的兵力,向我军华东地区进犯,此时华中野战军的司令员粟裕跟其部队配合中原军区的部队,一同展开了作战。

本来解放战争初期双方的兵力情况以及作战能力,我党这边还能够占据优势,但是随后国民党也是不惜为部队大批配备了全新的美式武器装备,还借助了美军的军舰来运输大规模的军队快速参与作战。因此我军逐渐被对方占据优势。

我军也是咬着牙硬挺,硬是在开局这种情况下,也是打出了好几场的胜仗。这场战役总共进行了四十五天的时间,连续进行了七次的战斗,每次战斗都是捷报连连,可谓是七战七捷。

当时遵照中央的决定,要在内线打几场胜仗,之后在转到外线的决策,决心集中优势的兵力避开敌人,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法,灵活机动采取作战。简单来说就是搂草打兔子,一些部分部队兵力在前头牵制敌人,另外拨出大批主力,迂回包抄到敌军的身后,趁势一举歼灭敌军。

这个方法也是我军当时经常使用的战术打法,也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安排,毕竟就算根据地丢失,起码是能够保存主力部队的力量。

对于我军采用外线的打法,粟裕当时作为司令员却认为内线歼灭敌军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在当地经营多年,对于当地的地势环境,是非常熟悉的,而且仓皇的外线出击,反而难以做到两头牵制敌军,战线拉的过大不说,而且粮食弹药补给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当粟裕将打法上报给党中央的时候,毛主席也是同意了,但是提出一个意见,建议部队先试探一下敌人的虚实,最好是打几场胜仗,摸完敌人的底子,寻找弱点再于以击破。

从最后的七战七捷中,也是不难看出,只要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不同的方法也有获胜的可能。就像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有多种,最终的结果是正确的、一样的,就没有多大问题。

最终1946年8月27日,苏中战役正式结束,我军在多个地区的连续作战,成功消灭了敌军五万多人。同时也为我军实行内线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粟裕改变毛主席的决策是在豫东战役,1948年6月份豫东战役也是意义非凡,这次的战役是我军跟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兵团作战。

此时华东野战军以及中原野战军以及周边军区部队,全部集合在一起,统筹调配。从此刻开始我军开始当面锣对面鼓的跟国民党军队开始正面的交锋,这也为之后的三大战役的开启起到了拉开序幕的作用。

在这场战役之前,1947年左右,毛主席公开在多个场合也是强调了一个基本固定的逻辑,那就是解放战争进程最好在三到五年内解决,最坏的结果僵持十五年之久。主要考虑的是小范围内将中原地区的敌人清除掉,大方向上向长江以南发展,为今后的统一全国做铺垫。

因为此时国民党的一些精锐部队还在,毛主席考虑两次南进,而且当时刘伯承跟邓小平的部队消耗的过于大,尽管作战能力强,挺进了中原地区,但是后勤以及组织方面存在很大的劣势。

为了稳妥起见,因此毛主席想要粟裕组建东南野战军,先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南进占据优势。

而此时粟裕再次提出了相反的意见,粟裕想要一举直接将整个北方彻底解放,最终再跟国民党军队进行大决战,因此粟裕也是多次向上报决定跟想法。毛主席尽管有些震怒,但是能够看到我军将士的决心,最终也是第二次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但毛主席还是为了安全起见,给粟裕了一个任务,让他消灭六到十二个旅的敌军势力,同时要在四到八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主要是为了让毛主席看到部队是否能开启大规模作战。

于是在粟裕跟陈赓等部的配合,粟裕一举将洛阳直接拿下了,尽管是小规模的战役,但是意义重大,其一是攻取了洛阳,我军又拿下了中原地区的一个大型的城市,其二就是说明华野跟中野之间部队的配合作战方面还是不错的。

由此豫东战役打响之后,多支我军的野战军部队相结合,粟裕的华野一个劲的直逼开封,国民党的邱清泉在附近犹豫徘徊多时,增援跟打援的部队都没有及时到位,结果被粟裕一下子拿下开封。

邱清泉被蒋介石直接痛批,再次大规模前往开封,此时粟裕已经放弃开封,寻找围歼区寿年以及黄百韬等主力兵团,打的敌军晕头转向,在中野跟华野的配合之下,总共歼灭了国民党九万多人部队,顺势也解放了中原大片的地区,这也为之后的淮海战役起到了预演作用。

这两次粟裕虽然没有采取毛主席的想法,但是粟裕也是一直向中央阐明了自己的想法与实现的可能,并且最终也是通过实际行动,让毛主席等人看到了自己想法的正确。

在这一点上粟裕将军也是做到了一个高级将领应该具备的一切优秀的特质,听取上级命令的同时,但是也并不死守命令,有好的方式以及打法也是会运用灵活机动的方式来应对。真可谓是一位难得的高级将领了。

对于粟裕的事件,大家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论苏中战役的战略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辞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