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好在哪里?请看“三打白骨精”,细节简直传神

累了的写字人 2024-07-13 05:44:41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不知道,为何西游能成名著,甚至刻意说“西游处处说人情世故”“西游就是当时社会黑暗的反应”,仿佛只有这样,西游才能成为名著。

可事实上,且不说西游的成书过程,所属类型,与当时政治关系,单说其故事的精彩,人物的刻画,也足以称得上名著。

细节见真章。西游在人物刻画、心理状态描写等细节方面,从许多故事都能看出来。以“三打白骨精”为例,我们稍微仔细阅读一下,就能发现这篇故事的好。

初见白骨精变成的少女后,唐僧反应是“跳起来”,又一连问了几个问题。

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有些人说,这是唐僧对她动了心。

这种看法当然不对,毕竟唐僧设定就是圣僧,她不可能对女色动心。那么,为何唐僧如此激动呢?前面其实说清楚了。

唐僧不信道:“你这个夯货胡缠!我们走了这向,好人也不曾遇着一个,【证道本夹批:好人之难遇如此,可叹可叹。】斋僧的从何而来!”八戒道:“师父,这不到了?”

唐僧为何如此激动?因为他认为,一路上没几个好人,更没有几个斋僧的好人。而八戒说,前面来了一个斋僧的好人(白骨精变成的少女),所以唐僧才激动。

你想想:你走了几千上万里路,碰到的都不是好人。如今,你饿着肚子,又碰到了好人,好人还送饭来给你吃。这种情况下,换作是你,你不激动吗?所以唐僧也很激动。

当然,唐僧激动还有一个缘由,那就是她要问清楚,不能影响到女子。

比如唐僧知道女子家有丈夫,就不肯吃斋,因为当时和今天不一样。女子有夫在家,却出来斋僧,不合礼法,至少丈夫看了不高兴。所以唐僧才说,“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

如此,亦可见唐僧的慈悲心,圣僧心。他宁可挨饿,也不愿连累到女子。她相信少女是好心,但还是不肯吃斋。等后面悟空要打少女,唐僧还赶紧阻止。

悟空打死白骨精所变少女后,唐僧生气。悟空说了一番话,意思是自己做妖怪时,就经常变女人哄男人,再吃人。唐僧不信,只说女子是好人。悟空又说,唐僧肯定对女人动心了,要这样的话,不如直接原地盖房子,让他留下来和女人成亲。

此时,唐僧实在是尴尬,书中说他“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这道不是唐僧被悟空“说准了”,而是悟空这话太直接,唐僧没听过。就好像一位腼腆的小女孩,被人当众说“要嫁人了”一般,她必然害羞。

对比唐僧的慈悲心,悟空的降妖决心,八戒的贪吃好色心,可谓是高下立判,淋漓尽致。

影视剧中,常常有年轻男子女子,遇到危险便说,“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妻儿(孩儿)”,然后别人就会饶恕他。但每次看到这类情节,我都想说,古人真的不怀疑这种巨大的年龄差距吗?

不知道其他书中如何,反正西游中悟空是怀疑的。比如,白骨精变成老太婆,八戒说她来找女儿的。悟空就反驳了。

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

等悟空打死白骨精变得老婆婆,唐僧“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唐僧是睡在路边念紧箍咒的?何也?可能因为他被吓到了,一时起不来;或者就是气到极点,不想先起来,一定要先念紧箍咒。

按理说,悟空两次被误会,难道不会找人帮忙吗?至少,也要帮自己说几句话啊!是的,原著不像86版西游那样,悟空直接找到土地、山神,让他们作证。终于,悟空彻底打死了白骨精。

不过,此处似乎仍有漏洞。既然悟空都让山神、土地神作证了,为何后面不让山神、土地神出来解释呢?

很多人说,悟空佛性高,对唐僧的开导很多,比唐僧开导他还多。诚然,悟空多次开导唐僧,可是唐僧也不是没开导过悟空。比如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就说过这样的花。

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这也是劝人多行善,少作恶。只是这话说出来时,时机不太对,毕竟悟空确实打死了妖精。不过,对于唐僧来说,他不知道妖精。但不管怎么说,唐僧都是开导过悟空的,不止一次。

唐僧赶走悟空时,悟空不愿意走。八戒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悟空要分行李,于是唐僧就让八戒去挑“旧褊衫,破帽子”,给孙悟空,让他走。

如此市侩小人的想法,可谓羞辱悟空。所以后面说“行者闻言,气得暴跳”。要知道,唐僧那么误会悟空,他都没这么生气。

等唐僧第三次要赶走悟空时,悟空崩溃了,人家几次撵自己,自己再厚脸皮不走,那可真是没脸了。

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

这种心理状态,反应到人物本身,是非常准确的。毕竟,悟空何许人也?当年可是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美猴王啊!如今屡遭羞辱,任谁也受不了啊!

唐僧写下贬书,发誓不与悟空相见,否则就堕入阿鼻地狱。悟空第一反应还是护着唐僧,不让他发誓。

还有,悟空离开去花果山时,经过东海,再次想到了唐僧,流泪不止。

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为什么经过东海,悟空会想起唐僧呢?因为悟空第一次耍脾气后,就直接丢下唐僧,去了东海。而在东海,龙王告诫悟空,不可贪图自在,要保护好唐僧取经,这样才能成正果。

龙王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可惜,物是人非啊。悟空当时糊涂,只顾自在,不要唐僧;如今他铁了心要保护唐僧,可惜唐僧不要他了,想起龙王的话,他怎么能不伤心呢?

其实你想想,悟空为何“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呢?他肯定是想到了唐僧,想到了龙王昔日的教诲,甚至想着回去。可惜,唐僧铁了心不要他,他也没脸面再回去,所以才驻足良久,犹豫了半天,终究还是回花果山去了。

像这样的细节,书中还有很多,不可错过。

总之,西游记看起来故事重复,一直是“唐僧被捉,悟空发挥,唐僧得救”,但许多故事都极为讲究细节,有些时候,作者还会炼字,短短几个字,可能意味深长,意义深刻,值得反复阅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