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师,“是的,我一直在研读《黄帝内经》,但总感觉有些地方难以理解,不知能否请教一下谢老师的见解?”
“当然可以,《黄帝内经》,又简称为《内经》,它是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该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共18卷162篇,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即便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有修订和补充的痕迹。《内经》不是一位医学家一时之作,而是集结了众多医学家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而成,是对先秦至西汉医学成就的整理和总结。你要好好阅读呀,学习中遇到问题正是成长的一部分。”
小王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明白了,谢老师,我对于书中提到的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概念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希望您能够为我解答一下。”
谢老师点点头,将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开始深入浅出地向小王解释起来,他说:“小王,在《内经》中,全面运用气、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深刻探讨了当时哲学领域中的天人关系、形神关系等重大命题。此外,书中还阐明了中医学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对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机、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构建中医理论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基石。”
小王一边认真听着,一边迅速翻动着笔记本,边听边记。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钦佩,仿佛看到了一片新天地的大门为他敞开。
“谢老师,您刚才提到《内经》不仅是构建中医理论奠定基础,也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继续发展的基石,请问您能再讲讲吗?”
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医学模式谢老师的嘴角微微上翘,他知道自己的回答有助于小王的学习和成长。他说:“《内经》建立了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医学模式,指导着维护健康和进行养生防病等方面。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书中构建了藏象学说,详细描述了脏腑的生理功能,将人体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生殖、精神等生理功能划分于五脏,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功能系统。同时,创立了经络学说,阐述了机体的网络调节作用,并以精、气、血、津液、神的作用维系和调节着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奠定了藏象经络理论的基础。 这些都很重要呀!”
小王又问:“谢老师,你刚刚说的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我一直觉得这两个概念很深奥,不知您能否再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构建了藏象学说,详细描述了脏腑的生理功能谢老师微笑着回应道:“当然可以,‘藏象’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藏象学说是一门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这一理论是在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经过概括总结而形成的。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藏象学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为医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深刻而系统的解释。”
谢老师看到小王求知欲这么强,他又说:“中医学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形态结构,将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藏象学说主要借助以‘象’测‘藏’的方法,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联系。脏,古作藏,指居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它是中医学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和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脏和六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小王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渴望,迫不及待地问道:"谢老师,那么具体来说,五脏和六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
谢老师微笑着,看着小王满怀热情的眼神,说道“根据中医的理论,脏腑主要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五脏指心、肺、脾、肝、肾,其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它们在形态方面与六腑相近,但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精气,又与五脏雷同,故另立一类,称之为奇恒之腑,所谓‘奇恒’,即是异乎于五脏六腑之意。”
创立了经络学说小王听得如痴如醉,心中对谢老师的敬仰之情愈发升腾。他又问:“那么经络学说的经络又是什么呢?”
谢老师说:“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是连接人体内外的通道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也是病邪传播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独特特点。在一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经络循行通路上常常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等反应物,同时伴随相应部位皮肤的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通过观察色泽、按摩经络反应物和施加压力等方法,可以推测疾病的病理状况。你要想了解,以后好好学习针灸学。”
谢老师又说:“在具体技术层面,中医的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这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而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经脉通常以纵行为主,循行于较深的部位,有一定的循行路径,贯穿全身。而络脉则纵横交错,分布于较浅的部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小王专心聆听,一边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重要的细节。他的眼睛闪烁着好奇和求知的光芒,每一次谢老师解释的时候,他都在用心感受着,似乎在思索着如何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小王点头表示理解,接着问道:“谢老师,大家都说这个《黄帝内经》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养生?”
谢老师笑了笑,说:“大家说得对。《黄帝内经》不仅仅是医学经典,它还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它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提出了养生的方法和原则,让人们懂得了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体的健康。”
小王默默地记录下这些信息,接着问:“还有其他重要的思想吗?”
《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谢老师点点头,说:“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谢老师,您提到了‘治未病’的概念,我一直不太理解这是什么意思,能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吗?”
谢老师微笑点头:“治未病,顾名思义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和调理。《内经》强调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使身体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防患于未然。刚才那句话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只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小王恍然大悟,他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中医理论的一片全新天地,思维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扇窗户。
时光在悠扬的中医经典解说中过去,小王跟随着谢老师的讲解,渐渐对《内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每当小王提出一个问题,谢老师都会细致入微地解答,仿佛在搭建一座桥梁,将小王引向更高深的医学殿堂。
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小王看了一下手表,有些意犹未尽地说:“谢老师,今天真是受益匪浅,谢谢您的耐心解答。”
附《黄帝内经必备7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