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想过会这样......" 2023年初的一个清晨,34岁的杨舒平站在北京国际机场的到达大厅,拖着简单的行李,神情疲惫。
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马里兰大学高材生,如今却像个"异乡人"一样悄然回国。
用尽最后一点积蓄买了机票,口袋里只剩下几百块零钱。从机场出来,她直奔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对不起,我们目前没有合适的岗位......"不等她说完自己的教育背景,HR看到简历上的名字就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这样的场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重复。从国企到私企,从外资公司到创业公司,处处碰壁。一位知情的猎头透露:"她的名字早就在我们业内的'黑名单'上了,没有企业愿意冒这个风险。
生活的重担让她只能暂时投靠年迈的父母。曾经引以为傲的留学经历和工作经验,在国内求职时反而成了"污点"。
"就连一个普通文员的岗位都不愿意给我机会,"她在社交媒体上的最后一条动态这样写道。
那些曾经形影不离的发小,看到她都绕道而行。"说实话,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初中同学说,"从她在美国那次演讲后,感觉就不是原来那个开朗阳光的舒平了。
父母家小区的邻居们私下议论纷纷。有人说她是"不识好歹",有人叹息"现在的年轻人太傲气"。昔日意气风发的留学生,如今却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天清晨,她都会早早出门,天黑才回来,就是为了避开邻居们异样的目光。
"我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真的错了吗?"面对记者采访,她的语气里依然带着倔强。但现实已经给出了最残酷的答案:当一个人失去根基,即便学历再高,履历再美,也终究会变成无处安身的浮萍。
这就是2023年的杨舒平,一个曾经让无数家长羡慕的留学生代表,如今却在自己的祖国寻不到容身之所。
2017年5月,春风拂过马里兰大学的校园。毕业典礼上,杨舒平作为留学生代表,穿着深蓝色的学士服,站在万众瞩目的演讲台上。
谁能想到,接下来的几分钟,会彻底改写她的人生轨迹。
"在中国,我们不得不每天戴着5层口罩才能呼吸。而来到美国,我第一次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那是如此香甜!"当这句话从她口中说出的那一刻,台下的气氛瞬间凝固。
现场的中国留学生们面面相觑,有人愤然起身离场,有人当场高声痛斥她是"慕洋贼"。原本庄重的毕业典礼,瞬间变成了一场风波。
视频被传回国内,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她怎么能这样说自己的祖国?""这就是海外精英的觉悟?""留学把脑子都留坏了吧!"网友们的评论像利剑一样直指她的内心。
一时间,"空气香甜女"成了网络热搜词,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谴责声。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在随后的社交媒体上,她继续发表了一系列批评中国的言论。
"她完全被洋人的思想同化了,"当时在现场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回忆道,"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让人特别不舒服。
这场风波过后,曾经和她关系要好的同学纷纷与她划清界限。"那天之后,我们系的中国留学生群就把她踢出去了,"一位马大的校友说,"大家觉得她背叛了自己的根。
她的导师也对此事发表了看法:"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更应该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这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叹了口气,"她本可以有更好的前程。
就这样,一场毕业典礼的演讲,让杨舒平从一个备受期待的留学生代表,变成了众矢之的。而这,仅仅是她人生至暗时刻的开始。
让人没想到的是,那个自诩呼吸到"香甜空气"的女孩,最终会在异国他乡尝尽生活的苦涩。
毕业典礼的风波过后,杨舒平的求职之路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她原本以为,以马里兰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在美国找份体面的工作不是难事。
然而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很抱歉,我们公司目前没有合适的职位......"一次又一次,各大公司的回复都出奇地相似。那些曾经承诺给她面试机会的企业,在看到网上的相关新闻后,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最后,她只能在一家小公司谋得一个普通文员的职位。
2019年,她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本以为看到了希望,却没想到是新的噩梦开始。她在社交媒体上变本加厉地发表对中国的批评言论,这一次,连美国公司也对她敬而远之。
"一个连自己祖国都能随意诋毁的人,谁敢相信她的职业操守?"一位美国公司的HR这样评价。
2020年疫情来袭,她失去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口袋里的积蓄越来越少,房租却步步紧逼。走投无路之下,她把目光投向了韩国。
"那时候她联系了我,说想来首尔发展,"一位在韩国工作的华人回忆,"语气里满是憧憬,觉得亚洲人在韩国会更受欢迎。
但现实再次给了她重重一击。她的"黑历史"像幽灵一样,早已悄悄飘到了韩国。"没有企业愿意雇佣一个如此具有争议的人,"一位韩企的猎头直言,"更何况她还公开批评过自己的祖国。
面试一次次失败,简历石沉大海。就连一些规模较小的韩企,在网上搜索到她的相关信息后,也都婉拒了她的申请。
"你知道韩国人最重视什么吗?就是忠诚和责任感。"那位华人朋友说,"她的言行在韩国企业看来,简直是大忌。
就这样,从华尔街的金融公司到首尔的小企业,从跨国集团到创业公司,她的求职之路处处碰壁。曾经以为的康庄大道,变成了看不到尽头的死胡同。
2023年初,口袋空空的杨舒平不得不考虑回国。但她不知道的是,国内的情况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
六年时间,足以让一个人从大学毕业到事业有成,却也足以让杨舒平从一个备受瞩目的留学生,变成了处处受限的"问题人物"。
"这份简历我们看过了,恐怕不太合适......"就连一些主打"包容开放"的非政府组织,对她也是能躲就躲。
"我们不能雇佣一个曾经公开诽谤祖国的人,"某NGO的负责人直言不讳,"这和专业能力无关,这是最基本的价值观问题。
网络上的声讨一浪接一浪。当年那个"空气香甜"的视频,时不时还会被人翻出来批判。"既然觉得国外的空气那么香甜,为什么还要回国啊?"有网友在评论区尖锐地问。
就连人力资源圈都把她列入了某种意义上的"行业黑名单"。"我们绝不会录用这种人!"一位知名猎头公司的HR语气坚决,"她在职场上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基础。
更让人唏嘘的是,曾经和她关系要好的朋友们,如今也都选择了保持距离。"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可从她在美国那次演讲开始,我就觉得再也不认识她了,"一位初中同学哽咽着说,"她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
有分析人士指出:"杨舒平的遭遇并非孤例。当一个人失去了最基本的家国情怀,就很难在任何地方真正扎根。美国不要她,韩国不收她,回到祖国却又遍体鳞伤,这是她给自己选择的结局。
现在的杨舒平,就像是活在真空里。找工作没人敢用,朋友圈没人来往,连最基本的社交都成了奢望。那个曾经高谈阔论"自由空气"的女孩,如今却活在了最不自由的笼子里——这个笼子,是她亲手打造的。
而这一切,到底是咎由自取,还是另有转机?或许答案就在她自己的选择中......
"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子民。"一位资深专家在谈到杨舒平的案例时这样说道。确实,祖国的大门永远向迷途的游子敞开,只要他们愿意回头。
但现实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在最近一次媒体采访中,34岁的杨舒平面对镜头,语气依然倔强。当记者问起她对过去言论的看法时,她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意,反而还在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她的态度让人心寒,"一位曾经的好友说,"明明已经这样了,还是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这种固执,让原本还愿意给她机会的人也都纷纷摇头。
现在的杨舒平,每天还在投递简历,但收到的永远是委婚的拒绝。年迈的父母不得不继续接济她的生活,但这样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没人知道。
"只要她肯真诚悔改,重新拥抱祖国,相信公众和社会都会给她重新做人的机会,"那位专家说,"但前提是,她得先放下那些偏执。
曾经追寻"香甜空气"的女孩,如今尝尽了生活的苦涩。她的故事,成了无数留学生的警示:根,永远都不能丢。
或许,这个故事还没有真正结束。但它已经给所有人上了一堂深刻的课:无论走得多远,都别忘了回家的路;无论见过多少世面,都要记得自己是谁。
现在的杨舒平,就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执迷不悟的深渊,一边是痛改前非的阳光。至于她最终会选择哪一条路,或许连她自己也还在迷茫。
但愿时间能让她明白:有些空气,闻起来也许很香甜,却未必适合生存;有些路,走起来也许很洋气,却未必通向幸福。
毕竟,家永远是那个不管你犯了多大错,都会给你留一盏灯的地方。只是,你得先学会认错,才能真正看到那盏灯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