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

烨昀聊商业 2024-11-04 22:01:22

男女两性之间的爱、爱情(爱欲),以性爱为基础,与性欲紧密相连。性爱,包括大多数动物的性爱,都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排他性,是一种匮乏性的本能性需求,犹如渴者求水,心理学家谓之“爱的神经质需求”。从佛法出世间法看,属于贪爱,是欲界贪爱(欲贪)中最基本、最强烈的。世间男女互贪求,皆由乐着诸色欲。

《阿毗达摩发智论》对爱的定义是:对“净妙可意”的人、事物的爱好、喜欢、悦意、追求。佛典中一般将夫妻之间的爱归于贪爱。《四十二章经》:“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此色欲,指性的欲望。男女的性爱,主要由对方的色(整体形象)、形貌、威仪(举止)姿态、言语音声、皮肤、人相(异性性征)引起,称“六欲”,不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范围。

人是自然生物,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动物”。所以,人类的性爱具生物性也具有社会性,分为生理、感觉、心灵(或精神)三个层次,不仅由喜爱对方的容貌、风度和性感而产生,往往也出于心灵、精神的需要(当然也包括物质的需要),以及在相互关系中、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感情。也即“同想成爱”心意的一致产生爱。所以人们也常说: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灵与肉的结合。

虽然爱情是一种升华,但本质上是归于贪爱,终以我爱为本,爱别人的实质和前提是爱自己。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爱,以驱除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发泄自己的爱欲、性欲。但丁说:“爱情不允许任何被爱的人不爱”。恩格斯说:“性爱从本质上来说是自私的、排他的”。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指出:通常所说“我爱你”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我需要你,我要占有你,你必须爱我”……等等这些所说,其实都指出了爱情是归于贪爱。爱情(贪爱)出于“贪嗔痴慢疑”,抛不开五欲六尘。

爱恨一体,爱恨本为一物。所以,爱人(情人)们往往称对方为“怨家”。爱得不好,会成为恨。《维摩经僧肇注》言“有所爱必有所憎”。相爱者之间的嫉恨与爱情的深度成正比。爱人(情人)之间,爱得越是深,在悖逆、情变时也就恨得越深。爱不得回报、满足时,便会转化为恨。爱恨(憎)之间的这种互变关系,乃由“凡有对法不相舍离”(互为矛盾对立关系的双方不得相离)的缘起法则所决定。

由性而情,由情而爱。“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爱欲是婚姻的条件之一,婚姻是因缘合和的产物。“千年修得共枕眠”,成为夫妻,是要透过你,来解决累世的纠缠。有的人,天生是来与你并肩的;有的人,天生是来与你面对的。有助缘,行云流水,如同良师益友;有逆缘,诸多烦恼,成为你的人生功课与挑战。无论是助缘还是逆缘,都是来解决累世的纠缠。

“爱不重不生娑婆”,人因为有情爱(包括友情、爱情、亲情,以及各种各样的情绪),所以轮回生死;人因为有情感,因此称为“有情众生”。虽然“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但想“了此生缘”,就要有心(用心)、有爱、有智慧。要懂得“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婚姻是一场共

同成长的修行。“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慧者的婚姻就是快速得道的助缘。并且,夫妻之间,是有一个共同的能量场,爱、恨、情绪,家族业力等,都在其中传递运转。对此懂得,方不为情所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