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残酷在哪

战争史札记 2024-10-25 10:08:48

在美第1集团军对维尔地区的强势逼近与英第2集团军对孔戴的协同攻势下,巴顿将军精心部署,派遣一整个军级单位穿越阿朗松,直取阿尔让唐,从南部对德军实施猛烈突击。

与此同时,加拿大军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突破长期僵持的法莱兹防线。德军反击部队随即被围困于法莱兹与莫尔坦之间狭小的区域,面临严重危机。随后,盟军充分利用其炮兵、轰炸机及战斗机优势,将该区域转变为对德军而言无异于“死亡陷阱”的战场。

鉴于情报显示德军可能调动多支装甲部队发起反扑,巴顿虽判断此为虚晃一枪,旨在掩护其撤退行动,但仍采取谨慎措施,命令第80步兵师、第35步兵师及法国第2装甲师在圣伊莱尔附近暂停攻势,并指令勒克莱尔部队于富惹尔集结,坚守关键公路交汇点,以巩固第3集团军侧翼安全。随着天象转晴,装备火箭发射器的“台风”战斗机群对德军装甲力量实施精准打击,有效截断了部分德军在狭窄地带的行动,致其重大损失。午后,德军按预定计划向阿弗朗什发起攻击企图,旨在分割并削弱巴顿部队的攻势,然而这一攻势在初期即遭遏制,未能远离出发阵地数公里。尽管如此,巴顿部仍需历经数个昼夜的激烈战斗,方维持了推进势头。第3集团军采取了高度机动与集中火力的战术,通过组建坦克集群实施无畏冲锋,遭遇敌人即刻展开猛烈反击,使得战场局势错综复杂,双方均难以预料交战的具体时间与地点。至8月13日,美第20军在遭遇微弱抵抗后,迅速调整策略,巴顿指挥主力部队向勒芒东北方向加速推进,同时分遣战斗分队南下,成功占领卢瓦尔河畔的翁热与南特。与此同时,海斯利普统率的第15军,以美第5装甲师与法国第2装甲师为先锋,北上对正与英加联军激战中的德军主力后方实施突袭,进一步加剧了德军的困境。在关键的军事行动中,美国第一集团军作为粉碎德军反攻的主力,正高效清除德军残存抵抗力量。布莱德雷将军与蒙哥马利元帅共谋,决定实施全面总攻策略,意图对德军主力实施致命围困。此际,加拿大军队自北方锐意挺进,美国第一集团军则自西北与西翼逐步收紧包围圈,而美国第三集团军的装甲与步兵部队则自正面强势北上,形成合围态势。加拿大军队及巴顿将军麾下的法美联军先锋,坚守阿朗松-瑟埃-阿尔让唐防线,这一地带成为了德军东撤的唯一瓶颈,其间的通道在8月14日拂晓前被压缩至仅29公里宽。面对英加联军的持续攻势,德军第七及第五集团军虽拥有重型装甲优势,却仅能缓慢撤退,双方就每一寸土地、每一道天然屏障展开了激烈交锋。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集团军内部各部队行动的具体信息在当时几乎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包括巴顿将军本人亦难以实时掌握。他虽已下达“全速前进,无视界限”的激进指令,导致部队看似失去传统意义上的集中指挥与协同,却意外地收获了显著的战果,体现了高度灵活性与单兵作战能力的价值。部分德军完整部队因惧怕落入法国抵抗运动之手,竟向孤军深入的美军坦克小队投降。尤为突出的是,美第六装甲师一战斗分队,仅以两人轻伤的代价,击溃了相当于一个德军整师规模的残余部队。然而,在巴顿计划派遣装甲力量自南向法莱兹发起突袭,以期彻底封锁德军退路的关键时刻,布莱德雷将军出于战略考量,下令暂停该行动。此举虽在战后引发了是否错失彻底围歼德军良机的争议,但布莱德雷的决策依据在于阿尔让唐以南,尤其是埃库弗森林区域德军抵抗加剧的实际情况,他判断继续南下攻势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最终,布莱德雷调整战术部署,指令法国将领勒克莱尔及其部队,辅以美国步兵师,执行新的作战任务,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局势。这一系列战略调整与执行,充分展现了盟军高层在复杂战争环境中的决策智慧与应变能力。

在战略部署上,卡鲁热与阿尔让唐南、东防线得以巩固,同时,巴顿将军麾下的主力部队遵循蒙哥马利元帅的既有策略,持续发动迅猛的闪电战,旨在向东沿塞纳河方向迅速推进,以提前截断德军可能的逃逸路径。美军装甲部队在广袤战场上势如破竹,直接威胁奥尔良、夏特勒及德勒等城市。奥马尔·布莱德雷将军向巴顿发出了明确而坚决的指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速向东方推进。作为辅助行动,海斯利普指挥的美第15军负责自南翼构建锥形攻势,旨在合围德军第7集团军。该部首要任务是夺取战略要点阿尔让唐,以此封锁敌军主要撤退路线。8月13日,海斯利普成功占领阿尔让唐及其交通干线,但仍有宽约29公里的开放区域未被控制。“巴顿因未获授权填补此间隙而深感愤慨。”布莱德雷将军后来评述道,“然而,需澄清的是,蒙哥马利并未禁止此行动,而我亦未曾提议由美军单独承担封锁阿尔让唐至法莱兹之间缺口的任务。我坚持完成既定目标,避免额外负担可能带来的风险。巴顿或能在狭窄地段构筑防线,但其可持续性存疑。鉴于彼时德军多达19个师正全力试图突破此区域,而巴顿手下仅4个师分守阿朗松、瑟埃、阿尔让唐三条关键通道,若防线扩展至64公里,不仅可能被德军冲破,还可能因此导致阵地崩溃。我选择在阿尔让唐维持稳固防御,避免在法莱兹面临致命风险。”此外,8月15日,正值美第3集团军深入法国腹地,向塞纳河发起决定性冲锋之际,由雅各布·德弗斯统率的美法联军,辅以部分英加部队,在法国南部实施了成功登陆,遭遇的抵抗相对有限。此举标志着希特勒所谓的“最黑暗之日”的到来,当盟军在南线开辟新战场时,整个战争局势进一步向有利于盟军的方向发展。在法莱兹周边,德军陷入了绝望的防御态势,顽强抵御着来自英、加、波等多国联军的猛烈攻势。

与此同时,自由法国部队在厄库会区域稳步推进,将德军的活动空间压缩至仅存的18公里狭长地带。法莱兹口袋内的德军四面楚歌,弹药告急,整体战斗力急剧下降,面临崩溃边缘。据情报,德军指挥官冯·克鲁格将军一度行踪不明,盟军的密集空袭更是严重破坏了德军的通讯网络,导致部队间协调混乱。但是,冯·克鲁格将军在短暂消失后重新现身,试图重振旗鼓,但随即被解除职务,最终选择自我了断。8月17日,德军后卫部队虽竭力抵抗,为撤退中的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但面对盟军不断增强的压力,其防线逐渐瓦解。随着天气转好,盟国空军得以全面介入,第2战术航空队的“台风”与“喷火”战斗机在空中展现出压倒性优势,精准打击德军目标。德军在绝望中仍不放弃抵抗,面对英、美、加、法、波等多国联军的联合攻势,虽一度在8月18日开辟出约13公里的逃生通道,但随即被盟军强大的空中支援与地面炮火所封锁,再次被压缩至日益缩小的包围圈内。在向东突围的过程中,德军士兵成批倒下,伤亡惨重。对于这场战役的残酷性,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深感触动,他形容法莱兹战场为“战争史上最为骇人的屠宰场之一”,战场遗迹遍布废弃的武器、人与牲畜的遗骸,景象惨烈。据统计,在德军试图突破封锁的六天里,约有10000名士兵丧生,另有50000人被俘,成为这场决定性战役的沉重代价。在诺曼底战役中,从防线缺口逃脱的德军人数估测介于20000至50000之间,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接近塞纳河畔前即已阵亡,德军主力遭受了灾难性的重创。与此同时,分布于各孤立区域、总数数千的德军部队,面对合围之势,最终选择无条件投降。德军方面,包含八个步兵师与两个装甲师在内的庞大军事力量,几乎未有任何遗漏地尽数沦陷,体现了战局的全面不利。

此番,希特勒意图用于粉碎西线盟军力量的核心兵力,已被证明彻底崩溃瓦解。至此,诺曼底登陆后的地面战斗阶段圆满告终,宣告了盟军在此重大战役中的决定性胜利。随后,胜利的盟军势如破竹,发起更为壮阔的攻势,战略目标直指法国的心脏——巴黎,预示着西欧战场的局势即将迎来新的转折与巨变。

1 阅读: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