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模仿《咏鹅》,写下一首《咏鸡》,短短18个字获万元大奖

行走的洛阳铲历史视频 2024-12-26 16:52:2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提起大家小时候最会背的诗,一定会有《咏鹅》这首节奏轻快,朗朗上口的诗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然而没想到,2016年,在湖南一个偏僻的村庄里,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居然凭借一首短短的18字诗,赢得了高达1万元的奖金。

这位老人并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诗人,而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仅仅通过模仿《咏鹅》写了一首《咏鸡》的诗句,就赢得了一个文学大奖,甚至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这位老人难道仅仅通过简单模仿就能获得大奖吗?这首诗为何会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又为何饱受质疑呢?

危勇创作《咏鸡》并成功获奖

在湖南湘阴鹤龙湖镇,有位名叫危勇的农民,他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自幼家境贫寒,长大后的他一直忙于工作,努力赚钱养家。

尽管一生平凡,但危勇却有着不平凡的心,每天清晨,他早早起床,走向鸡舍,喜欢默默观察这些小生灵的举动,听着它们清晨的啼叫声,心中充满宁静和满足。

他时常在喂鸡时念叨着诗句:“鸡儿,鸡儿,尖嘴对天啼,你们可真精神啊。”

他的老伴见到后笑称他为“老顽童”,虽然危勇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诗歌教育,但他通过自学和生活体验,始终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并在70岁高龄时创作出令人称赞的作品。

原来,在2016年的一个清晨,天还未大亮,危勇像往常一样来到院子里喂鸡。

他特别留意到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站在篱笆上,对着天边刚露出的晨曦大声啼叫。

那一刻,他的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灵感如泉涌般涌现出来。

“鸡儿,鸡儿,尖嘴对天啼,真是有趣”,他一边喂鸡一边自言自语道。

回到屋中,他拿起笔,模仿古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写下了这首《咏鸡》诗句:“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短短的18个字,形象地描绘了鸡的特征和习性。

除此之外,这首诗不仅语言简洁明快,而且结构与《咏鹅》相似,开头三字重叠,突出主题,接下来的两句则描写了鸡的外形和动作。

这首诗通过对鸡啼的描写,展现了农村清晨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质朴与自然。

危勇的《咏鸡》虽为模仿之作,但却别具匠心,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诗歌创作巧妙结合,可谓是一首非常不错的诗歌。

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危勇决定参加一些诗歌评奖活动。

没想到,2016年11月,危勇凭借《咏鸡》这首诗歌,获得了第二届“农民文学奖”,并荣获了1万元的奖金。

当危勇得知自己获奖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拿着奖状,激动地对老伴说:“你看,我这个糟老头子,竟然还能得奖!”

老伴也为他高兴,笑着说:“你啊,总算是没白忙活,这下你可真成了咱村里的大诗人了!”

只不过,《咏鸡》的成功让危勇一举成名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他的质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危勇创作《咏鸡》饱受质疑

当《咏鸡》获奖的消息传开后,危勇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网络上也掀起了热议。

许多人对这位七旬老农的文学才华表示钦佩,认为他用简洁的诗句展现了农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不少文学爱好者和评论家也对《咏鸡》给予了高度评价:

评论家张一一在采访中说:“危勇的《咏鸡》不仅模仿了《咏鹅》,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诗句虽然简单,却有深刻内涵。”

一些教育界人士也认为,《咏鸡》的成功对推广诗歌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小学教师李老师在课堂上分享这首诗时,激动地对学生们说:

“同学们,这是一位70岁的老爷爷写的诗,他用心观察,创作了《咏鸡》,你们也可以像他一样,通过细心观察和用心感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

然而,随着《咏鸡》的热度升温,一些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部分网友和评论家认为,危勇的作品过于简单,缺乏原创性。

在一个文学讨论会上,有人问张教授:“您觉得这样的作品能代表农民文学的最高水平吗?”

张教授微笑回应:“《咏鸡》借鉴了《咏鹅》的结构,但也注入了危勇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面对质疑,危勇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写诗因为喜欢,能得奖很高兴,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会继续写下去。”

一些评论家也认为,文学创作应鼓励原创,但不能否定模仿的价值,《咏鸡》虽为模仿之作,但体现了危勇的个人特色和生活经验,值得肯定。

对于大家对危勇诗歌创作的质疑,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农民诗人,危勇没有怎么上过学,诗歌创作能写到这一地步已经很不错了。

回想我们小时候学习语文知识,不也是从零到有的吗?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我们“模仿借鉴”他人的语言表达手法,这才让我们对于语言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危勇就像刚学习语言认字的小学生,初入诗歌的怀抱,自然不可能凭空造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都是情有可原的。

而且,他也并非凭空完全抄袭,除了前面三个字可能结构相似,后面创作的诗句都是结合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才得来的,这属于他自己的文学创作。

而诗歌创作也是有固定对仗结构的,这才让人觉得他在抄袭别人,因此没必要对他太过苛责。

危勇的《咏鸡》不仅为他赢得了荣誉和奖金,更重要的是,它向世人展示了诗歌创作的广阔天地。

无论是七旬老农,还是稚嫩学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观察。

在古诗词的传承和乡村文化的复兴中,危勇的故事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文学创作并不局限于专业学者和文人墨客,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的人能够像危勇一样,用心感受生活,用诗歌记录时代,让中华诗词的光辉继续闪耀。

参考资料

70岁老农模仿《咏鹅》写《咏鸡》,仅18个字,获10000元奖金 新浪网

作家6年出资百万办农民文学奖 多名农民成网红 中国新闻网

湖南农民仿“鹅鹅鹅”写《咏鸡》 获农民文学奖 中国青年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