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秘鲁人中,就有1个华人血统,南美国家秘鲁为何有这么多华裔

麒阁天下事 2024-11-19 13:38:48

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太平洋,浩瀚无垠,分割了无数陆地,也见证了无数故事。

中国和秘鲁,虽然相隔万里,却意外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秘鲁是一个神秘国度。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中国与秘鲁之间交往频繁,并且秘鲁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友好,堪称中国在西半球的“好朋友”。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秘鲁国内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华人血统。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秘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华裔?他们与中国之间有着怎样的过往?

南美洲的古老国度

秘鲁,这个南美洲的古老国度,其人口构成中,竟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拥有华人血统。

这无疑是,两国跨越时空联系的最直接证据。

截图来源于中国侨网

官方数据显示,这一比例约为10%。

在秘鲁,差不多每十个街头巷尾的人里,就有一个是华人后裔。

有关秘鲁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华人,和他们本国的历史有关。

早在19世纪中叶,秘鲁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一切都在慢慢恢复生机。

图片来源网络

秘鲁独立后,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人手不够。

养鸟、开采硝酸钾、种地、修铁路这些新行当,都需要找很多便宜的工人来帮忙。

废奴运动一来,“买非洲黑奴”的法案就被取消了,原本的劳工供应渠道也就断了。

秘鲁政府开始关注远在东方的清朝了。

1849年10月,一艘名为“弗德利各·吉耶尔莫”的轮船将75名华人劳工带到了秘鲁的卡亚俄港。

华人劳工

这标志着华人开始大规模移民到秘鲁的历史性时刻。

这批华工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他们背井离乡,远渡重洋。

并非为了追求什么“美国梦”,而是为了生计,为了家人,为了能够活下去。

然而,等待他们的并非遍地黄金,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压榨。

华人劳工

在接下来的25年里,大约10万到12万名华工陆续来到秘鲁。

这些人干的是又苦又累的活儿。

钦查群岛上,鸟儿多得不得了,一平方公里就有两亿多只,堆成的鸟粪山能有几十米高。

华工们就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用双手挖掘着这些“白色黄金”。

当时,鸟粪可是秘鲁的一大财源,给政府带来了不少进账。

图片来源网络

在华人劳工到来之前,秘鲁政府靠鸟粪的收入只占政府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不到10%。

但华人劳工来后,这一比例一下跳到了50%。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种植园和铁路建设行业。

华工的辛勤劳动,为秘鲁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秘鲁一度成为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华人劳工

但华工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酬劳。

他们面临着残酷的劳役压榨,其程度甚至超过了之前的黑奴。

这并不难理解,招募华工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替代黑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同肤色的人们,却在同样的土地上,经历着同样的苦难。

图片来源网络

遇到不公平,华工们没有选择闭嘴。

他们在帕蒂维尔卡、瓦乔、特鲁希略这些地方搞了好几次反抗,还向清朝政府求援。

1874年,清廷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航海友好条约》。

条约规定中秘两国人民不论从事贸易、雇工还是定居,都应该享有自由身份和平等权利,并严禁诱骗华工。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标志意味着华工被征用的历史告一段落,秘鲁的华工生活开始慢慢改善。

然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晚清动荡时期,许多华工选择留在秘鲁,继续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寻找生存的希望。

命运的齿轮继续转动。

不久的将来,秘鲁将参与到一场名为“南美太平洋战争”的冲突中,战事后又陷入了内战。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两场持续数年的战争中,华人社群成为了各方争取的对象。

“火山营”这支部队,在那个年代可是个特别的标志。

战争结束后,华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逐渐成为秘鲁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文化融合:独特的“老乡”情谊

硝烟散尽,时间流逝,华人社群在秘鲁的土地上深深扎根。

图片来源网络

他们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劳工,而是成为了秘鲁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政界到商界,从教育界到科技界,华人的身影遍布各行各业。

为秘鲁的社会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利马的唐人街是南美洲最大的,也是秘鲁华人文化的代表。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熟悉的粤语,看到充满中国特色的建筑,品尝到正宗的中国菜。

图片来源网络

“Chifa”,这个源自粤语“吃饭”的词语。

如今已成为秘鲁家喻户晓的词汇,也成为了中秘文化融合的生动写照。

利马街头随处可见的Chifa餐馆,菜单上琳琅满目的中国菜名。

无不诉说着华人文化对秘鲁社会的影响。

秘鲁民间对华裔血统数量的估算高于官方数据,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

华人已经深度融入了秘鲁社会,成为了这个国家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不再是外来者,而是“老乡”,是秘鲁大家庭中的一员。

这种“老乡”情谊,并非简单的血缘关系,更是几百年来共同生活、共同奋斗所凝结的情感纽带。

秘鲁人对华人的勤劳、善良、上进等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秘鲁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度。

图片来源网络

位于利马市中心的中华通惠总局,这座拥有140年历史的老机构,代表着华人在秘鲁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中秘两国正式建交的契机,并非始于某个精心策划的政治议程,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1970年秘鲁地震,即便中国那时经济紧张,还是捐了150万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网络

这在我们国家算是挺大方的人道主义支援,仅次于美国。

秘鲁人民感受到了这份雪中送炭般的友情,非常感动。

1971年,秘鲁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继古巴和智利之后,第三个与中国交好的拉美国家。

这一外交举动,并非仅仅是出于感激,更是秘鲁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

秘鲁居民

两国交好,友谊迅速升温,双方在各方面的合作持续深入。

2009年,中国和秘鲁达成了一项自贸协定,这标志着双方的经济关系迈上了新台阶。

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秘鲁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秘鲁也成了中国在拉美地区的主要投资国之一。

这些数字背后,实实在在体现了经济和民生的改善。

秘鲁居民

2023年,中秘双边贸易额达到376.91亿美元。

在过去的14年里,秘鲁对华出口增长了325.9%,年均增长率高达13.2%。

秘鲁外贸和旅游副部长曾公开表示,自中秘自贸协定签署以来。

秘鲁对华非传统贸易出口增长了227%,秘鲁也一跃成为拉美第二大对华水果供应国。

秘鲁居民

更是中国蓝莓和牛油果的第一大供应国。

中秘两国在经济合作上又迈出了一大步,钱凯港项目顺利启动。

中国企业承建的这个港口,不仅将中秘之间的海运航程从35天缩短至25天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

降低了物流成本,也便利了秘鲁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秘鲁认为钱凯港是实现其建设“拉丁美洲新加坡”梦想的重要步骤。

两国关系的升温,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人文交流和政治互信方面。

2023年5月,秘鲁国会通过法案,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

图片来源网络

特意选择在中国春节前后,更显两国之间的深厚情谊。

结语

回望过去175年,中秘关系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契约华工到如今的战略伙伴,两国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华人移民的历史,是这段关系的奠基石,也是两国文化融合的催化剂。

图片来源网络

中秘关系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国家间的战略合作,更在于跨越太平洋的“老乡”情谊,这种情谊,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未来的希望。

这将继续助力两国关系不断进步,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幸福。

参考信息

中国侨网2024-11-15《在这个南美国家,10%的人有中国血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