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军工的发展,那一定绕不开程开甲老先生,作为中方著名的核领域专家,可以说正是他们这群早期投身核领域的科学家,帮助中方抬起了国际声望,不再受到胁迫。
因为二战核武的影响,国际社会整体都陷入对核弹攻势的恐慌当中,如果没有相应的装备,国家就只能束手束脚,所以在美方起爆核弹后,科学界陷入了一个长久的攻坚战阶段。
当然,中苏当时关系不错,苏方也提出了相关支援措施,但中央具备前瞻性思维,认为中方不能在这个领域被卡脖子,不然就会在与大国外交时陷入被动,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
任何国际关系都是依靠利益维持,失去这部分联系后就显得脆弱不堪,终究还是依靠自己最为保险,在这样的认知下,程开甲带领团队开始攻坚克难,走上核研发的道路。
年少时的程开甲因为曾亲身前往发达国家留过学,更加深刻认知到中方在高精尖领域和其他国家的差距,而彼时的中方内部陷入战乱,人才凋敝,实在难以开展工作。
在国外学习的程开甲寝食难安,就算想要将一身学识带回国内也没有任何渠道,所以在局势稳定后,他称得上是马不停蹄的提交了回国申请,然后拒绝了所有挽留踏上列车。
我们都知道,面对这种战略级别的武器,美西方的技术封锁会更加严重,事实也确实如此,甚至程开甲当年递交申请后,不只是英方学校提出挽留,连当地政府都反复提条件。
毕竟程开甲的恩师是物理界的名人玻恩,且拿出了惊人的成绩,但程开甲面临高薪聘请亦或是地位诱惑并没有改变自己回国发展的想法,反而是加速了自己回到国内的流程。
而得偿所愿的程开甲在刚开始仍旧没有预想到国家当时的困难程度,因为二战影响,当时的状况基本就等同于百废待兴,经济领域都处在恢复期间,更别说需要大量资金的军工研发。
当时大多数科研项目,甚至就是先支帐篷,开办起来工作后,慢慢再补建研究室的,可想而知中方早期科研界面临的挑战何等艰辛,就连抱着决心回来的程开甲都有些不知怎么入手。
所幸这些科研先辈具备热烈的民族气节,也有不战胜困难不罢休的毅力,程开甲等一众研究人员响应中央号召,从基础领域展开研究,然后再转回专精领域担当教师。
回顾中方军工发展之路,就是由这些各行各业的前辈不断改变自身定位,甚至重新开始自己完全不了解的行业学习,然后在学习领域中充当其他人员的老师,这才慢慢推进下来。
程开甲称这是场艰难又愉快的行程,因为他们都清楚的认知到祖国无比需要他们身上的知识,也期待他们做出新的突破,为了尽快改善这种落后的境况,一众科研者甚至要熬夜数月。
在早期试验阶段,程开甲几乎每天只休息4小时左右就会重新爬起来,而且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核辐射带给程开甲老先生的身体很大不利影响,一来是当时的防护手段不够先进。
二来也是程开甲每次试验都想着再贴近一些收集更准确的数据,可以说,中方军工,完全是由这些老前辈一点点的靠自己的身体开拓出来的,令人难以想象,这样的日子持续了40年。
自程开甲回到国内后,中方也启动了关于核武的研究计划,程开甲深知这个任务的艰巨性,毕竟当时国内不具备理论基础,很多数据只能依靠自己来摸索,这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而且知识人才数目不足,很多工作程开甲都要亲力亲为,更何况,研发核武属于秘密工作,期间无法和外界联系,程开甲能够毅然决然的做出选系,投身罗布泊,已经值得敬佩。
在研发期间程开甲多次前往一线研发场地,甚至在核弹爆炸后收集了一手数据,因为计算机行业不发达的问题,他们的研究团队只能用笔和草稿纸还有算盘,硬生生的直接计算。
其间所遭遇到的挑战,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而程开甲却无怨无悔将此践行了40年之久,直到一声爆炸传来,才让民众得知了去向,国家也正式摆脱了美方的核威慑。
如今,美西方的军事胁迫手段仍旧没有放松,为了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我们必须要持续推进强军强国战略,坚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破美西方的技术封锁。
参考文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343440309720964&wfr=spider&for=pc(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