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尝过预制菜的打工人在社交平台上兴奋地说:“我发现预制菜真是太棒了!做饭变得超级简单,味道和外面餐厅的菜几乎一样。外卖虽然也有预制菜,但价格却和现做的差不多,所以我还不如自己买预制菜来得划算呢,感觉自己真是太机智了。”
统计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开始接受预制菜。从最初的排斥到现在主动选择,预制菜已经不再是让人反感的东西,而是很多打工人愿意尝试的方便食品。
在小红书上,关于“预制菜推荐品牌”的笔记已经超过1800万篇。博主们通过这些笔记分享自己尝试过的预制菜品牌,向大家推荐哪些产品既好吃又健康。同时,也有人在寻求推荐,希望能找到既美味又卫生的预制菜:“我发现很多饭店里那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好的菜其实也是预制的,但价格却很高。所以,我可以在家里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同样美味的预制菜。”
随着春节越来越近,各大电商平台上预制菜的热度也不断攀升。从单个菜品到各种套餐,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其中销量最高的菜品销量已经破万了。对于打工人来说,只需花费百十元,就能快速准备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如果预算充足,还能买到佛跳墙等高档菜肴。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一方面是因为预制菜符合了现在忙碌的生活节奏,能以较高的性价比快速满足个人的需求;另一方面,预制菜也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不是个人意志所能改变的。
打工人积极主动地选择预制菜,把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预制菜的口号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很多打工人对预制菜的态度已经悄悄改变了,小鱼就是其中之一。最初,她在朋友家吃到预制菜时觉得味道挺不错的,配料表也挺干净的,后来她就开始自己买一些预制菜放在家里。
小鱼说:“如果自己做饭,从买菜、洗菜,到做饭、吃饭,再加上洗碗,一顿饭下来至少得忙活一两个小时,要是做一道复杂的菜,那时间就更长了。”预制菜就方便多了,只需要简单加热,再煮个米饭就行了。
和小鱼不同,北京做传媒的刘哲买预制菜除了方便,还因为性价比高。他拿酸菜鱼举例,如果自己做,买鱼和酸菜等原材料就得花四五十元,点外卖也不便宜,但买品牌的酸菜鱼预制菜才二三十元,显然更省时省力省钱。
在小红书、抖音这些平台上,怎么买到好吃的预制菜成了很多打工人特别关心的事。不少博主会分享自己买预制菜的经历,从炒饭、蒸蛋到小碗菜、盖浇饭,各种菜品都有,还会仔细分析配料表,找出更健康、更靠谱的预制菜产品。
虽然预制菜经常被说成不健康、少了家常味,但在生活节奏这么快的今天,很多打工人已经开始主动接受预制菜了,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挑选,找到更符合自己口味和需求的菜品。
作为经常买预制菜的消费者,君君觉得,预制菜在外卖市场上的普及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网上时不时就有新闻曝光,有的外卖店其实只有两台微波炉,或者一台微波炉加一个烧水热饭的锅,根本没有真正做饭的地方,几乎所有菜品都是预制菜,而且外卖的价格通常比预制菜还贵。
“去外面吃也是预制菜,还不如自己买,这样还能省去中间商赚的差价。”君君表示,自己买的预制菜比去餐厅或者外面买的预制菜质量更好、价格更优。对于预制菜是否健康的问题,君君也很坦然,“多吃几次,身体会逐渐适应,并且自动提高免疫力”。
显然,消费者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有些餐厅打着现做的幌子,高价卖预制菜。知名人士罗永浩曾在微博上表示,他不反对预制菜,但如果餐厅卖预制菜却不注明,那本质上就是在欺骗消费者,“即便真的做到了宣传的‘安全美味’,它也是欺骗”。这条微博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同。“预制菜的价格要是卖得和现做的价格一样,那简直就是耍流氓。”有网友评论道。
预制菜的B端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虽然打工人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在提高,背后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千亿级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了23.1%,未来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虽然前景看似很好,但预制菜领域的企业业绩却表现不一。以“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为例,从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公司业绩就不断下滑。具体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了17.92%和46.94%;到了上半年末,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到21.53%和43.37%。截至第三季度末,味知香前三季度的营收为5.11亿元,同比下滑17.50%;净利润为6772.45万元,同比下滑36.83%。
不仅是味知香,其他预制菜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主营鸡肉深加工调理品的春雪食品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下滑了13.93%,净利润同比下滑了88.64%;专注水产预制菜的国联水产前三季度的营收为30.13亿元,同比下滑了24.14%,净利润为-7955.9万元。主要为餐饮酒楼提供速冻米面产品的千味央厨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仅增长了2.70%,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13.49%。
业内分析认为,预制菜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大B端,小C端”格局。很多酒店和餐饮企业把预制菜当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不过,这两年餐饮行业的日子不好过是众所周知的。公开数据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国内餐饮业注销、吊销的企业数量就高达105.6万家,比2023年同期的47.2万家翻了一倍多。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预制菜企业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与此同时,预制菜领域还在不断有新玩家加入,竞争越来越激烈。2024年6月,海欣食品旗下的长恒食品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速冻菜肴制品项目正式投产运营,主要生产水产品预制菜肴等产品;7月,圣农发展旗下的食品十厂竣工投产,设计年产能5万吨,主要生产鸡、牛、猪等肉类熟制品。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已超8000家,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24年一季度新增注册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多。
在消费端,虽然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在提高,但这种接受是建立在健康、平价等条件基础上的,而不是高价的预制菜。消费者逐渐醒悟,不再为饭店里的高价预制菜买单。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不少餐饮企业高调宣布不再使用预制菜。今年11月,肯德基在旗下全门店、旗舰店等渠道下架了“自在厨房”冷冻预制食品。另有媒体报道,上海、南京、天津、杭州等地区有不少门店贴出告示,宣布杜绝预制菜。一些连锁餐饮品牌,比如老乡鸡、乡村基、海底捞、西贝等,也宣布要控制预制菜的使用比例。
消费者不再被动接受预制菜,而是擦亮眼睛主动选择,这倒逼餐饮企业与预制菜做出“切割”。再加上预制菜行业缺乏国家标准,进入门槛低导致市场竞争激烈。种种因素叠加之下,不少以B端产品为主的预制菜企业高增长不再,面临着业绩阵痛。
预制菜的B端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但对普通消费者(也就是C端)来说,大家对预制菜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把预制菜推广给普通消费者,会不会是个好生意呢?
从数据上看,预制菜在普通消费者中的消费正在快速增长。有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普通消费者开始更频繁地购买预制食品。还有预测说,未来10年,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预制菜市场可能会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能达到2000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家庭规模变小,以及“懒人经济”、“一人食”和露营等流行趋势,消费者对菜肴的便捷和快速要求更高了,这也为预制菜在普通消费者中的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已经有不少预制菜企业开始更加关注普通消费者市场。比如龙大美食,他们就和一些知名主播合作,通过直播带货来推广产品。在一次直播活动中,他们的直播间销售额就超过了630万元,其中一款特别受欢迎的产品销售额就超过了420万元。
随着春节的临近,龙大美食还推出了“金蛇迎春龙大有礼”系列新春礼盒,以及其他各种礼盒,比如肉制品礼盒、酱卤礼盒、休闲礼盒等,来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合的需求。
龙大美食的负责人说,未来预制菜面向普通消费者(C端)的市场会逐渐扩大,但要让消费者接受预制菜,还需要花时间去教育市场。公司会继续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加强产品的研发,推出更多种类的预制菜,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提升在普通消费者中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以B端销售为主的千味央厨在2022年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来专门做C端业务,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和便利店等渠道来扩大市场份额。不过,现在还处于业务探索阶段,规模还不大。国联水产在2024年也研发了多款产品,既包括B端也包括C端,同时也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让消费者可以在更多地方买到他们的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预制菜解决了消费者在食材准备、烹饪难度、口味调配以及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和美国、日本等市场相比,我国预制菜的普及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C端消费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在产品创新、食品安全和性价比等方面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虽然预制菜已经被大众所认知,但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对预制菜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南方消费者,他们认为预制菜就是隔夜菜,担心预制菜的食品安全、营养价值和口感,所以想要在C端市场取得突破并不容易。
消费者刘哲说:“如果我有时间,我更愿意自己做饭,虽然有点麻烦,但对我来说做饭也是一种放松。预制菜确实方便又便宜,是忙碌生活中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腻,所以我会偶尔吃,但不会经常吃。”
总的来说,预制菜企业想要在C端市场稳健发展,除了要提高性价比外,消费者更关心的营养与健康问题也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