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不到24小时,英国态度变了,斯塔默将与中方见面修补关系

小白嘚吧嘚吧 2024-11-20 09:28:35

中美两国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的会晤,让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大国关系上。就在这场高层对话不到24小时后,英国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英国工党政府领导人斯塔默,虽然上任时间不长,但早已表现出想要修补与中国关系的姿态。

就在不久前,斯塔默还派出外交大臣拉米访华,试图通过对话缓和两国间的紧张关系。英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固执态度,特别是涉及香港和台湾等敏感话题,依然没有松动的迹象。

那问题来了,英国这次态度的转变,到底是想真心修复关系,还是依旧在打自己的小算盘?这场中英会晤究竟能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还是只是一场表面功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背后的故事。

要说这次中英会晤,得先从英国当前的困境谈起。英国自脱欧以来,经济状况可以说是江河日下,尤其是在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双重冲击下,英国的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英国经济环比只增长了0.1%,而人均GDP甚至还下降了0.1%。这些数据对斯塔默政府简直就是一个大大的“下马威”,毕竟他上任才四个月,手上的烂摊子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收拾的。

面对这样的经济压力,英国自然要寻找新的出路。过去,英国和美国的“特殊关系”让它在国际上有着一定的地位,但随着特朗普的再次崛起,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贸易和北约支出等问题上,英美关系显然没以前那么“甜蜜”了。

这时候,英国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是继续跟着美国走,还是在中美欧三方之间玩起平衡术?

其实,英国并不是第一次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就曾利用中美关系改善的契机,试图在中国市场上分一杯羹。当时的英国首相希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英国领导人,并且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了相当不错的关系。

时过境迁,如今的英国面对的国际局势已经完全不同。在香港问题上,英国的态度让中方非常不满。自从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以来,英国不仅为那些“乱港分子”提供庇护,甚至在多个国际场合对中国施压,要求释放黎智英等人。可以说,香港问题已经成为中英关系中的一根刺,想要轻易拔掉并不容易。

而除了香港问题,台湾问题也是一个难点。斯塔默在竞选期间曾多次表示要对中国的“人权问题”发声,甚至还在下议院公开宣称会对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进行挑战。英国的这些言论,显然让中国方面感到不满。毕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不会被接受。

尽管中英之间的分歧如此明显,斯塔默政府依然释放出了修复关系的信号。就在不久前,英国外交大臣拉米访华,并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会谈。

英国方面表示,愿意在多个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特别是在经济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上。中方对此次访华的态度却显得相对冷淡。与中美会晤提前几天就宣布行程不同,中英会晤的消息几乎是在最后一刻才被披露出来。这也说明,中方对于这次会晤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其实,对于中国英国并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在欧洲,中国有很多其他选择,比如德国和法国,这些国家在对华关系上表现得更加务实。相比之下,英国在脱欧后失去了欧盟的集体优势,又没有像美国那样的全球影响力。

中方并不急于与英国修复关系,反而更愿意采取“观其言,听其行”的态度。换句话说,中国更希望看到英国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上。

斯塔默政府也很清楚,光靠说是远远不够的。英国如果真的想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就必须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英国的选择并不多。

一方面,英国需要依靠美国来维持自己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它又不想完全放弃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毕竟,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无论是英国的金融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都需要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来提振经济。斯塔默政府的态度可以说是“骑虎难下”,既不能得罪美国,又不想失去中国。

英国到底会怎么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斯塔默可能会采取一种“拖字诀”,一方面继续与中国保持对话,另一方面在美国的压力下继续在台湾和香港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在国内维持住自己“强硬对华”的形象,又不会彻底激怒中国。

这种策略能走多远呢?毕竟,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是不会妥协的,而英国的“左右逢源”策略也难以长期维持。未来的中英关系,可能还要看斯塔默政府能否真正拿出诚意,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结语

这次中英会晤虽然看似是斯塔默政府修复对华关系的一次机会,但实际效果恐怕并不乐观。中方对英国的态度依然保持谨慎,毕竟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轻易让步。

而英国如果想要在中美欧三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智慧与勇气。未来的中英关系,将取决于斯塔默政府的实际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对于英国如何在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将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0 阅读: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