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老两口凑7万送女留学,21年未见,临死才知女儿成德国教授

青琰纪录 2024-11-21 16:20:37

2000年,辽宁的老两口东拼西凑了7万,送独生女曹茜踏上了留学德国的旅程。

可没想到,这一别竟是21年的漫长分离。21年间,曹茜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毫无音讯。

直到夫妇俩身患绝症,一个消息才意外传来,女儿竟成了德国教授。

究竟是什么让曹茜狠心断联?是心怀怨恨,还是另有隐情?

矛盾初显

在辽宁大连旅顺口的一个小农村,生活着曹肇纲和刘玉红夫妇。

1979年,步入中年的夫妇俩才迎来了女儿曹茜的降生。

由于刘玉红产后大出血,丧失了再生育的能力。

曹茜便成为了夫妇俩的独生女,也因此被他们视作掌上明珠。

曹茜出生的时候,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

但在曹茜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从未吝啬于给她的爱与关怀。

小时候的曹茜体弱多病。有一次,曹茜半夜突然发起高烧。

曹肇纲心急如焚,连鞋子都顾不上穿,背起女儿就往卫生院狂奔。

随着曹茜渐渐长大,她在学习上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

从小学到初中,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奖状一张接一张地捧回家,贴满了家中的那面墙。

然而,在这份看似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背后,却悄然滋生着一些矛盾。

父母深知家庭贫困,他们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曹茜的学业上。

因此对她的课余时间管控得极为严格。

每当曹茜看到同学们在外面自由自在地玩耍时,心中总是充满了羡慕。

有几回,她忍不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不满:“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做完功课就出去玩耍呢?”

父母却以学业为重拒绝了她,依旧让她课余时间在家中自习。

虽然曹茜表面上听从了父母的安排,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反抗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

她渴望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选择的权利。

于是高考后,曹茜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几所南方的高校。

然而,曹肇纲和刘玉红却不希望孩子走得太远。

在本地读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当一名老师。

既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又能离家人近一些,方便照顾。

于是,他私下与曹茜的班主任进行了沟通,强烈要求将辽宁师范大学添加到志愿当中。

当录取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曹茜得知自己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愤怒与失望涌上心头,她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激烈地反抗父母的意愿。

曹茜哭诉着自己的梦想被父母无情地践踏,而父母却认为自己是在为她的未来着想。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在争吵中,父亲曹肇纲情绪激动,一时失手打了曹茜一巴掌。

这一巴掌也成为了她与家庭关系恶化的开端。从此,父女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出国留学矛盾加剧

带着满心的怨恨和不甘,曹茜踏入了辽宁师范大学的校园。

大学期间,她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每次与父母通话,也只是简单地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节假日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兴高采烈地收拾行李回家与家人团聚。

而曹茜却总是以勤工俭学或者实习为由,独自留在学校。

父母虽然心中有些失落,但想着女儿是在为未来努力打拼,也就没有太在意。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曹茜看到了一丝改变现状的希望。

学校有一个赴德国留学的名额。

她心想,只要能够去德国留学,就能够彻底摆脱父母的控制,开始全新的生活。

于是,她决定全力以赴争取这个名额。

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聪明才智,曹茜成功获得了留学资格。

然而,留学所需的七万费用,却又成为了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曹茜的家庭来说,七万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曹肇纲和刘玉红夫妇俩都是普通农民,一年到头的收入也不过寥寥无几。

但他们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提升机会,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阻碍女儿的前程。

于是,夫妇俩开始四处向亲戚借钱。

可亲戚们大多也生活贫苦,自身难保,面对他们的请求,很多人都无能为力。

好在曹家亲妹妹伸出了援手,借给了他们六万元,这才让他们凑齐了七万学费。

当曹茜拿着这笔钱准备出国时,父母的心中满是不舍和担忧。

他们叮嘱曹茜在国外要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

曹茜看着父母那满是皱纹的脸和眼中的关切,心中五味杂陈。

但对自由的渴望还是占据了上风,她转身踏上了飞往德国的飞机。

初到德国,语言不通、环境陌生,这一切都让曹茜感到无所适从。

高昂的生活成本让她不得不频繁地向家里伸手要钱。

起初,她还会在电话里与父母简单地聊几句家常,告诉他们自己在国外的生活情况。

但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每次打电话,她几乎都是直奔主题:“我没钱了,给我汇钱。”

父母虽然心中有些心寒,但想到女儿在国外的不易,还是咬咬牙,尽自己所能给她寄钱。

2003年,曹茜突然中断了与家里的联系。

近十个月的时间里,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父母在国内,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他们不知道女儿在国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遇到了危险。

十个月后,曹肇纲终于接到了曹茜的电话。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曹茜却依旧只是索要生活费。

曹肇纲心中的担忧瞬间转化为怒火:“你还知道打电话回来,我以为你死了呢!”

而曹茜听到父亲的指责,毫不犹豫地挂断了电话,从此与父母彻底失去了联系。

漫长的寻找之旅

2005年春节,村子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刘玉红早早地就起床做了曹茜爱吃的菜,还特意为她摆上了一副碗筷。

曹肇纲则坐在一旁,默默地看着门口,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然而,直到夜幕降临,女儿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甚至连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都没有。

为了打听曹茜的消息,夫妇俩先是联系了曹茜的同学。

但同学们都表示与她很少联系,并不知道她的去向。

最后,他们只好求助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

大使馆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找到了曹茜留下的住址。

可曹茜早已搬走了,她的联系方式也已经失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茜依旧毫无音信。夫妇俩逐渐老去,但心中对女儿的思念却从未停止。

直到2020年,夫妇俩都被查出患有癌症。

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他们的处境愈发艰难。

夫妇俩对死亡已经没有畏惧,只是希望能再见女儿一面。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不知道女儿在国外经历了什么,是否已经组建了家庭。

同时,他们也害怕自己的寻找会给女儿平静的生活带来困扰。

这种复杂的感情让他们在媒体面前欲言又止。

媒体报道了他们的故事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在德国的游子纷纷伸出援手,四处打听曹茜的下落。

在寻找的过程中,夫妇俩从德国华人那里得知。

曹茜曾在2004年回国,并且在上海待了十多天,却没有与他们联系。

这个消息让夫妇彻底明白了,女儿是真的想要与他们断绝关系。

随着调查的深入,终于发现了一个疑似曹茜的女子。

据说她已经成为了德国某大学的终身教授。

这个消息让夫妇俩的心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他们期待着能够确认女儿的身份,与她见上最后一面。

然而,尽管大家努力寻找证据,却始终无法确凿地确认这个女子就是曹茜。

在漫长的等待中,夫妇俩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他们每日守在电话旁,盼望着能有女儿的消息,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张照片。

可是,电话始终没有响起。

最终,在无尽的遗憾与思念中,曹肇纲和刘玉红夫妇相继离世。

他们带着对女儿的牵挂和未完成的心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结语

曹茜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家庭悲剧。它反映了在家庭关系中,父母的关爱与管控、子女的追求与反抗、以及双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这个故事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无尽的遗憾和悔恨。它提醒着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彼此,给予家人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同时也要注重沟通,及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避免因为误解和矛盾而导致亲情的破裂。

【参考文献】

半岛晨报-2020-06-09——《留学德国17年无音讯,女儿啊…你妈快不行了,你在哪里啊》

津云-2020-06-19——《老夫妻双双患癌,女儿留学失联17年:“能弄清楚她的状况死也瞑目了”》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