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问题安全问题与农垦系统75年的发展全景回望

千易乡村 2024-10-05 17:06:46

在中国农业生产主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农垦系统!

他们在解放初的吃饭问题到现在的乡村振兴建设,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2021年全国农垦经济发展统计公报,在全国农垦系统中,各级农垦集团共有93个,农垦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76万亿元,年末农垦系统总人口为1406.20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增长0.1%;年末从业人员602.3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96.73万人,第二产业128.27万人,第三产业177.37万人。全国农垦土地总面积为37.1万平方公里(合5.57亿亩),其中有9316万亩耕地、2.3亿亩草地、5955万亩林地。

2021年全年农垦经济实现生产总值9267.86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3875.97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177.08万吨,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288.35亿元。

2023年全国农垦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557.89亿元(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农垦上市公司已有28家。

中国农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承担国家使命而建立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粮食供给单产和总产较低,为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开始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生产总能力,如开垦南泥湾,并初步设立相关体制。195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农垦部,任命王震为农垦部部长。

新中国农垦事业蓬勃发展,在不同地区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垦发展历程:

一,黑龙江农垦(北大荒):荒芜黑土地成中国粮仓

1947年,第一批拓荒者进入黑龙江创建国营农场。1958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提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挺进北国边疆,进一步开发北大荒的方案。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人们积极投身北大荒的建设。仅用六个月,云山水库就竣工。随后在1963年10月,北京知识青年响应“准备打仗”“打大仗”的战略部署奔赴北大荒,掀起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热潮。北大荒逐渐从荒芜之地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如今,北大荒拥有大规模的耕地,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的国有农业经济骨干。

二,广东农垦:实现中国橡胶自给

20世纪初,中国已在广东等地尝试种植橡胶。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争取橡胶自给,党中央决定发展我国橡胶事业。

1951年8月31日,政务院通过《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1951年9月,华南垦殖局在广州沙面成立,叶剑英兼任局长、党委书记,下辖海南、高雷(粤西)、广西3个垦殖分局,标志着广东农垦事业正式拉开帷幕。1951至1952年,华南垦殖局首先将橡胶种植重点放在雷州半岛,随后机关搬到湛江市,确定了橡胶垦殖方针。在中央支持下,还召集科研力量,强调科学研究与生产结合。

1951至1957年,广东农垦经历了橡胶垦殖的大发展、“大转弯”和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等阶段。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农垦已成为广东国有农业经济的支柱和典范。

三,西藏农垦:官兵知青们走上雪域高原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为解决部队供应紧张的问题,谭冠三将军带领战士们开荒生产,建立起第一个军垦农场——八一农场。1960年4月西藏军区生产部正式成立。1965年首批117名北京支边知识青年来到雪域高原,1966年又有来自河南、山东等地的1800多名城镇知识青年加入。知青的到来改变了西藏农垦队伍的结构,成为西藏农垦事业的中坚力量。

此后,官兵们与内地支藏人员、当地群众一起,陆续建起澎波、林周、山南、易贡、米林、察隅、林芝、江孜等8个农场。始建于1966年的林周农场,是在乱石遍地的河滩地上创建的,通过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为西藏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江西农垦:特殊的垦区

1949年8月解放后,九江专区接管国民政府遗留的两个垦区。1950年,创建了解放后第一个国营农垦企业——永修县国营农场。1952年,江西省公安厅和九江专署公安处分别在瑞昌赛湖和彭泽县芙蓉墩创建了两个劳改农场,开始大规模的犯屯(罪犯屯田)。1955年国家发起“上山下乡”运动,1957年,江西省积极响应中央指示,开展了一场由农垦部倡导、江西省组织的农业建设工程。省直机关第一批先遣队分赴各地筹建省属综合垦殖场,九江创建了赛湖、江益、云山三个省属垦殖场。

1957年全省共有5万名干部分赴垦荒第一线,该年度九江专署接收和安置上海、南昌、九江及各县3800名下放干部,创建专区及县属垦殖场8个。其后两年内,江西农垦事业迅猛发展。然而,60年代中后期,大批垦殖场被撤销和解散。1978年后,九江农垦经济进入腾飞。2020年,江西农垦系统工农业总产值775.3亿元,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三。

五,江苏农垦集团:军转民的沿海国有农场代表

诞生于1952年2月,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步兵第102师整建制转为农业建设第四师,在江苏沿海、沿江、沿湖荒滩创建的一批国有农场。1996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由江苏省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江苏省农垦局)改制为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并挂“江苏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的牌子。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医药健康、房地产及相关投资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

集团建成了江苏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旗下的苏垦农发是全国首家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上市公司。在《中国农垦品牌目录(2023)》中,江苏农垦集团共有16个品牌入选,包括垦区公共品牌“苏垦”,企业品牌“苏垦农发”“东辛”“云台农庄”“苏垦麦芽”“勤奋牌”等,产品品牌“苏垦”“大华”“dif”“东农明珠”“弶农”“葵王牌”“林景”“新罾”“麦烤林”“三舒”等。

六,凉山农垦集团:四川最大农垦企业助力彝乡发展与知青博物馆

凉山州农垦置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1972年组建的凉山州国营西昌农场,1999年7月改制为四川西昌农垦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3833.3万元,管理的国有农垦土地32000余亩。2019年12月,因集团化试点改革,更名为凉山州农垦置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它是凉山州发展集团旗下企业,也是四川省最大且第一家集团化的农垦企业。

公司现下属有7个全资子公司,业务涉及奶牛养殖、床上用品加工与销售、脱毒马铃种薯生产与销售、葡萄种植、蚕桑种植、渔业、土地出租、门市出租、宾馆等,还参股3家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深化农垦改革发展意见,近年来公司领导班子以“盘活公司土地资源,实现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变”为目标,围绕“大德片区土地重点发展农业旅游项目,大营片区土地重点发展特色小镇,罗家沟片区土地重点发展工业项目”的发展思路,积极寻求和开发建设新项目,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发展,逐步将公司培育形成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农垦集团。

2024年7月19日,该公司大股东由凉山州国有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凉山州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知青博物馆方面,中国西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月华乡,于2010年11月20日建成免费开放。该博物馆全面、广泛地搜集、整理和保护了知青的有关史实,建筑面积29963平方米、展厅面积1634.4平方米,藏馆文物8000余件。

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样,包括与知青有关的政策、文件、通知、会议记录、名册、报刊社论、文章、插图及其它档案、材料;知青的日记、照片、书信、学习笔记、有勾划及批注的毛主席语录学习文件、各种专用票证等;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如知青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论文、回忆录、自传、绘画等;知青返城后的生活经历故事;知识青年到达相对落后、贫困的农村后,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改变相关的内容;还有知青名人介绍、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及爱好者介绍、有知青特色的物品、服装等以及其他一切与知青有关的物品、资料。

西昌知青博物馆原四川省青年农场还完整保存当年所建窑洞16孔,这些窑洞是知青们曾经的住所,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博物馆前的广场上立有特别设计的雕塑,其意象组合象征着知青们拓垦的精神和对那段艰苦岁月的集体记忆。博物馆的建筑主体外墙刷成了从浓烈的红到淡淡的灰红色的渐变,寓意着知青们青春的年代已经过去,但那些青春的记忆将永远保留在这里。

中国农垦:历史永远铭记一代代人的努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农垦如今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保障粮食安全:农垦系统一直致力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大规模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肉类、奶制品等农产品。2023年全国农垦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557.89亿元(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76.09亿元,比上年增加102.68亿元,增长7.0%。

- 推进农业现代化:农垦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国农垦系统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分作物、分区域推广全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20项高产高效技术及模式,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推动全过程标准化生产。

- 示范带动作用:农垦系统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培训等方式,对周边农村和农民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2023年,全国农垦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1.18亿亩次,服务小农户328万户,助力地方粮食增产30亿斤,带动农民增收63.6亿元。

- 促进垦地融合:各垦区和地方联合开展行动,围绕落实“两大行动”细化方案、完善举措,加快推进垦地间、垦区间合作联动,形成合力推进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格局。

- 加强国际合作:农垦系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

中国农垦系统将持续深化集团化企业化改革,不断增强农垦企业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未来,中国农垦有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