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说,“六中全会”决定了中国的命运

历史客栈 2024-12-12 10:30:19

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会议上,毛主席说了这样一段话:“大家学习党史,学习路线,知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个重要关键的会议。一次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

那么,“六中全会”发生了什么,让毛主席认为这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会议呢?

(图: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开始了国共合作抗战的新局面,中央专门召开洛川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方针,就是毛主席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应该说,这是符合我党我军的战略方针,也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但是,等王明回国后,却发生了很大的变故。

王明之前一直在苏联,没有参加长征,也没有参加遵义会议,等他后来知道遵义会议把他的主张都推翻后,心里自然是憋了一股气的,因此,等到1937年底回国后,王明就急于扬刀立威。

王明刚到达延安机场后,就在机场发表了一次讲话,声称自己是奉了共产国际的命令,回来领导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共产国际的“钦差大臣”,目空一切。

当时在场的张国焘后来在《我的回忆》中写道:“王明当时俨然是捧着尚方宝剑的莫斯科的‘天使’,说话的态度,仿佛是传达‘圣旨’似的,可是他仍是一个无经验的小伙子,显得志大才疏,爱放言高论,不考察实际情况,也缺乏贯彻其主张的能力和方法。”

很快,在王明的提议下,中央成立了长江局,统一领导我党在南方各省的抗战工作,由王明担任长江局书记,周恩来担任副书记,成员还有博古、项英、董必武、叶剑英、凯丰等人,其中,博古和凯丰都是王明的人,项英也与毛主席貌合神离,因此,长江局几乎就成了王明与毛主席分庭抗礼的地盘。

在具体的工作上,王明也处处以共产国际代言人自居,否定了中央提出的独立自主的抗日战略,而是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要求全党全军服从国民党的指挥,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共同抗战。

那么,王明到底是不是奉了共产国际的命令呢?

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认为国民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理应担负起领导全国抗战的任务,而共产党的实力还很弱小,只有在国民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另外,斯大林也有自己的私心,就是想让国民党拖住日本的脚步,解除日本对苏联东部的威胁,因此,他自然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

所以,王明宣扬的那一套东西,其实也代表了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观点。

因为有共产国际的背景,再加上王明的口才非常好,很善于蛊惑人心,就吸引了无数拥护者,长江局所在的武汉,俨然也成了另一个“中央”,与延安分庭抗礼。

如果任由王明继续下去,中国共产党将会再次重蹈当年陈独秀的“右倾投降”悲剧,彻底葬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好局面,因此,必须要阻止王明继续做下去。

如何来阻止呢?毛主席深知,王明之所以有底气,就是因为有共产国际给他撑腰,要想打倒他,就必须要“釜底抽薪”。

于是,毛主席就派任弼时去了莫斯科,向共产国际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抗日战略,让共产国际明白了中国革命的复杂性,最终同意了毛主席提出的“独立自主”的抗日原则,并让王稼祥回国传达共产国际的新指示。

王稼祥是在1938年7月回到延安的,中央就决定在9月召开六届六中全会,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并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

王明得知这个消息后,还没有自知之明,竟然要求大家到武汉开会,由他这个“共产国际代言人”来宣读新指示。

但是,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王稼祥还给他发去电报说:“请按时来延安参加六中全会,听取传达共产国际重要指示。你应该服从中央的决定,否则一切后果由你自己负责!”

王明见没有人支持他,只好来到了延安。

1938年9月29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王稼祥宣读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说:“共产国际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在建立的抗日统一战线,毛泽东和朱德同志领导的军队执行着新的政策,其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全党都必须支持毛泽东为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和成长起来的领袖。……在当前,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要在毛泽东同志为首的领导下解决,在中央领导机关内,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

然后,王稼祥又说:“在我临走的时候,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特别嘱咐,要中共团结才能建立信仰。在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关键,而中共的团结又是统一战线的关键。统一战线的胜利是靠党的一致与领导者的团结。这是季米特洛夫临别的赠言。”

这段话,很明显就是对王明说的,因此,王明听后顿时就蔫了,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嚣张了。

这次会议,彻底消除了王明在党内的错误思想,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因此,毛主席才会说这次会议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会议。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简史》《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真相:毛泽东史实80问》)

2 阅读: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