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变味的“精细化管理”,让老师苦不堪言!别再乱“创新”了

大嘴侃学习 2024-07-12 11:31:01

文|大嘴侃教育

一天要4次签到,早晨来校后、中午大课间、下午上课前、下午离校前;

请假越来越严,20分钟的私事都要请个假,而且要层层审批;

热衷摆拍宣传,学校范围不大,一学期可以发超百篇、简报和美篇,老师们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拼命的抓成绩,周考、月考、段考各种考试,排队总结考核……。

一些学校一天到晚签到、签退,中间抽查坐班,随意减少教师休班时间,出校门请假,要领导签字。教师只要请一次假,当月的满勤奖就取消。虽然说奖金不多,但没有人愿意被扣。如此一来,老师连生病上医院的时间都没有了。

学校当作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据说是一些校长的“管理创新”,现在颇为流行。一些校长把所谓的“精细化管理”作为管理学校的“法宝”,实际上这些学校领导以“精细化管理”之义,对老师们行“企业化管理”之实,这种管理不仅让老师们苦不堪言,更不利于教育教学和孩子们的成长。

学校变味的“精细化管理”,让老师苦不堪言!

一些校长对所谓“精细化管理”津津乐道,自以为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实则只是把老师当成了工厂流水线上的员工,作为校长,为什么不去思考,我们的学校是生产标准件的工厂吗?

一天到晚忙着签到、坐班,要求老师们必须手写教案,每周写几次教案,每课教案写几页,教学反思应该写什么,教学计划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安全值班应该怎么做……等等内容都有详细规定,也有专门的学校领导来检查。所有工作都要留痕,出个校门都要请假,还需要层层审核,这样做把老师当人看了吗?

我们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如果像管理工厂一样管理老师,老师只能成为流水线的生产工人,学生只能变成整齐划一、完全一样的产品。当老师的教学主动性被磨灭,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合格吗?

作为校长,难道不知道我们的学校不是生产“标准化产品”的地方,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以企业管理的方式来考核老师,必然会强化对考试成绩的作用,但“德育”成果如何考核?

一位老师教学成绩好,一位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成绩不是太优秀,但是积极、阳光、向上,并且全面发展,如何对两位老师进行考核?

“企业化”管理教师,一些工作都要量化,表面上看效果显著,立竿见影,实则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最后只能让“德育为先”挂在墙上,写在纸上。

从哲学上讲,对人的管理越是精细化,对应的世界往往越是混乱,整齐划一只是表面的假象。人,不是一堆肉,而是一个精神自由体。所有的“精细化管理”既没有情感,也是非理性的,更不承认人的良知,是把人不当成人的一种冷冰冰的管理。

不幸福的老师,如何能教出乐观积极的孩子呢?一位23岁的女教师离世之前留下的遗言震耳发聩,难道这些校长没长记性吗?

教育从来不缺改革,有多少所谓的“创新”实则是瞎折腾!

现在的教育理论层出不穷,花样天天翻新,翻来翻去,实则是“换汤不换药”,大多都是在旧的教育理论基础上,套上一个新的名词,就成了教育改革了。教育从来不缺少改革,今天学习洋思,明天考察衡水中学,后天观摩杜郞口中学,现在要搞“大单元教学”,无数校长、老师一直奔赴在学习的路上!

不管怎样改革,如何让老师们安心教书育人,才是最应该考虑的,而不是一味地瞎折腾、胡闹腾。

就像所谓的“精细化管理”一样,学校有学校的属性,教育有教育的特点,“精细化管理”的唯一好处,就是管理者省事,但这离真正的教育已经十万八千里了!

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可以返厂重做。如果我们把学校当成工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合格,我们能怎样呢?当孩子犯错了,老师们能把他们抛弃吗?教育面对人的心灵,是一个很复杂细腻的过程,远不是企业出精品那么容易被“量化”。

学校管理的最大效果,是绝大多数老师都心情舒畅,工作愉快,行为自律,精神自由,而不是让老师们苦不堪言。不管学校采用什么管理方式,如果不把老师当人看待,让老师们内心痛苦,就是瞎折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