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诗,把秋天写得美如图画,读来真的很享受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4-10-21 12:08:37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秋天的天地间,有落叶飘零,也有寒花正开;有远山悄瘦,也有硕果尤香……。所以,秋天的美或许是最丰富的。

读过了喻凫的《绝句》,本期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清代诗人李漱芳的《晚秋江上》。

晚秋江上

清·李漱芳

淡淡秋江落日斜,水清沙白下寒鸦。

渔人撤网携壶去,一路歌声入荻花。

李漱芳,字艺圃,四川渠县人,我国清朝官吏、诗人。

这首《晚秋江上》属于比较冷僻的诗作,但因为它的意境美妙生动,所以每每在跃入读者眼睑的时候,都能让人为之停留、为之心动。

一个秋日的傍晚,作者途经江边,被眼前风景所触动,于是便写下了此诗。

诗的首句简单临摹,将一幅看似寻常却又使人陶醉的画面呈现出来:淡淡秋江落日斜;淡淡的秋江上面,一轮落日渐渐西下。

在我们中国人的古典审美观中,形象上的“疏”与颜色上的“淡”往往是最能体现艺术之美的。

而作者在首句中用了“淡淡”一词,就瞬间将一种“高级感”诠释出来。“淡淡”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江水在晚秋时期呈现出的宜人色彩与辽阔形象,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晚秋特有的一种清冷而又平静的气息。

秋江是广阔安静的,所以它会让物象“落日”显得更加有形;由此可见,在首句的画面中,“秋江”与“落日”之间可谓构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之下,不仅两个物象各自的形象得以更加逼真的体现,而且整个画面的美感也得以加倍的提升。

再看后面的承句:水清沙白下寒鸦;江水清澈,水边的沙滩洁白无瑕,有寒鸦时而从那里飞过。

诗人郑板桥留有佳句: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二句将人的视线与思绪皆牵引到了秋水边与夕阳下。李诗的前两句,可谓再现郑诗的画面。

于李诗的承句中,作者在巧妙搭配色彩的同时,还借“寒鸦”点活了画面,让画面随寒鸦的飞舞而拥有了动感。

读承句,仿佛世间已无任何尘埃的干扰,仿佛我们的眼眸与心灵也被那清澈的秋水洗涤了一般,感到无比清透舒爽。

“渔人撤网携壶去,一路歌声入荻花。”;渔人撤网带着酒壶远去,一路上的歌声飘入了荻花丛中。

当有了人物的参与,诗中的画面就有了与众不同的生机。

作者将笔锋转向“渔人”,通过他的一举一动,把一种宁静洒脱且饱含烟火气息的画面丰盈起来。

“渔人撤网”的这一举动,足以说明天色已晚,所以诗也相当于以间接的方式呼应了首句的内容,这是此诗在布局方面的一处体现。

“携壶去”进一步清晰了渔人的形象,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更多深层次的蕴意。什么蕴意呢?当然是渔人疏放的性情,当然是置身于世外的一种洒脱精神。

世人都说功名好,可不被功名所累、寄身于江湖的生活又是多少人所渴望的?

一叶舟,一张网,一壶酒,就是整个人生,这是作者笔下“渔人”的人生境界;来去自由,一身轻松,这也是作者想借对渔人的描写所要表达的内涵。

最后一句通过“歌声”的添入再次生动了画面,也通过“荻花”的植入再次丰富了色彩。歌声与荻花,一动一静,二者的相互融合与相互掩映,让这个秋日的傍晚显得尤为美好,可谓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从“歌声”上面,我们也又一次充分看到了渔人乐观的精神与豁达的心境;而作者的心情、节操与心境也无不于此处得以体现。

秋水无尘衔落日,荻花深处荡渔歌;读完一首,味留唇齿。

读古人诗,也写自己的诗,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一期精彩不见不散。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