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起源来自古人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在仲夏端午时节,苍龙七宿所组成的图案,仿佛是一条巨龙腾飞于正南方的夜空中央,形成了“飞龙在天”的壮观天象。
可以说,这一天象不仅是上古时代祭龙的源头,而且也是端午节赛龙舟文化内涵的演变。
然而,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统那就是“躲端午”。
端午为什么要躲午五毒驱邪降福铜钱 清
端午时节,天气潮湿、炎热,是毒虫、毒蛇经常出没的季节。有些毒虫对人的危害非常大,人们应尽量躲在家里,以避免被毒虫咬伤。
另外,农历五月阳气太盛,古人认为“盛阳是万毒之源”,瘟疫流行,人易生病,因此将农历五月称为“恶月”。而端午则是农历五月九个毒日中的一个,可谓是“毒上加毒”。
因此,古人认为端午这天是容易引发疾病和灾祸的日子,而一些特定人群也容易受到邪气的侵扰。所以,有意识的躲避,才可以确保自身的平安。
躲午的时间、人群和方法《梧竹书堂图》仇英 明代
一、躲午时间:按照老一辈的说法,“躲午”一般是指躲开“午时”。而“午时”就是现在中午的11点到13点。此时是一天温度最高、最炎热的时段,人们尽量不要外出,避免炙热阳光对人体的伤害。
二、躲午人群:1.体弱多病者;2.老人孕妇婴儿;3.已婚的女子;4.运势不佳者;5.属相犯太岁者(牛兔羊狗)。其中,前三类都是从自身的身体安全考虑,防止毒气侵体,而后两类则是从命格来讲,防止晦气入侵。不管是否迷信,我们都要小心行事,避免外出和冒险行为。
三、躲午方法:1.午时避免外出;2.佩戴五色丝带,含有草药的香囊,或是护身符吉祥物等;3.门口悬挂艾草、菖蒲等植物,这些植物被认为具有驱邪避害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易变质食物,以防“毒气”入侵。
为什么夏至在前,会是灾年今年端午是在6月10日,而夏至却在6月21日。俗话说得好:“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也就是说,当夏至在端午前时,出现灾年的概率就明显变大。
古人认为当夏至到来时,温度会持续上升,降雨概率逐渐增大。而持续性的降雨和不断飙升的高温天气自然会引发诸多的灾害,而这些灾害必然会导致粮食的减产。
当夏至出现在端午之前,一方面,南方地区可能过早迎来梅雨季,收获的粮食由于不能及时晾晒而导致发霉变质;另一方面,北方地区可能会出现高温热浪、雷暴等极端天气,对农作物和人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基于这两点,古人就有了“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的俗语。
青龙遇端午,五人要穿红按照农历来算,2024年为甲辰龙年。“甲”为天干,“辰”为地支,甲辰在五行中属木,木为青,因此得名“青龙年”。
当60年一遇的甲辰年遇到端午节时,就有了不同的意义。俗话中的“青龙遇端午,五人要穿红”就有驱邪降福、平安顺遂的深意。
需要穿红衣的五类人分别是:1.孕妇穿红衣,母子都平安;2.新婚夫妻穿红衣,日子红火幸福久;3.本命年穿红衣,喜事来霉事去;4.狗牛兔羊穿红衣,化解太岁好办法;5.体弱多病穿红衣,驱逐病魔身安康。
这个红衣可以是外套,是贴身内衣,也可以红色的丝线和配饰。总之,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热情、活力、喜庆和幸运,被认为是能够抵御邪恶,保佑平安的吉祥色。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